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探究

时间:2022-10-06 11:32:31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探究

摘 要:随着全国范围内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探讨了小学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强化小学教育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学;教育管理;策略

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已进入崭新的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因此,怎样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规范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关于笔者自己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小学教育质量的现状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只是教书匠,他们只是把教书当做谋生的手段。有些有了一定教龄的教师平时备课就开始不认真起来。现在的教学,给每位老师都配有一套教参,于是有些教师就综合几本教参,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拼作一块,自己并不做太多的思考。若是能抄得完整有序,涵盖内容全面那也不错,可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学会偷懒,他们抄的时候,东丢一段,西省一节,便少抄了许多东西,当然这也省了许多该交给学生的东西。有些教师甚至备课连教参都懒得去整合,直接拿以前的备课本讲课,逢着要检查时便借了同事的备课本"挑灯夜抄"。在小学教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某些老师师德不高,不爱岗敬业,只把此职业当做捧稳饭碗的一个手段,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其社会根源。今天是市场经济时代,就从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来说,对名利和物质享受的追求愈益狂热,而对学识的忽视非常严重。再者,教师的工资待遇及其他福利也并不高,这也使一些教师产生了付出与回报不均等的认识,从而认为认真地为教育事业献身不值。

二、强化小学教育管理的建议

1、提高教师的管理意识

小学教育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由领导班组的领导能力所决定的,一个学校整体育人实力的高低关系到身在校园内任职的每一位教师,教师不仅是育人的主体,更在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管理者的重任。教师承担着学生、教学设备等一系列教学所需内容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直接投身于教学的管理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在讲课、测验等教学活动中,真正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者、引导者的管理意识,这也是提高整体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向标。目前学校管理现状中,仍然存在着权威式、统一式的教育模式,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发展的人的个性,让人能动性地去发展自我,不要被奴化。人本管理可以细化为: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发展以学生为本。

首先,最大化的民主管理是要提供给教师一个公平、自由的发展舞台。基于此点,教师的成长及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展了多少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

其次,"育人先育己",这是教师培养学生之前要达到的优秀状态。教师提升了自我,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最根本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实施教育管理,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知、 情、 意、 行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分析教师队伍的特点

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管理者要真正深入到教学管理中,就要先研究自己学校教师的特点,让管理思想去适应教师,在管理上力争做到因人而异,而不是让你的教师硬着头皮来适应你的管理思想。例如我们在教师量化考评中关于能力的恒定,走访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结合了全校老教师数量多的特点,把通讯报道一项变为只物质奖励不加量化分数,顺应了全体教师的心愿,老教师不会网上操作,打字慢确实是个缺陷,若把这一项加进去,对他们来说无疑显得不公平。

4、构建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

和谐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想将教学环境中包括的多种因素和谐的保持最佳状态,要从多方面入手调整,从国际国内成功的教育经验来看,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集中精力,动员全社会的强大力量,吸纳建设资金,为学生与教师构建一个不受外界干扰并且舒适、 健康的教学环境,从而保障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教师的教学效率。其次,学校方面要紧跟课程的变化,及时的添置教学设备,这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物质基础,要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点,尽量满足教学中的设备需求,改善设备条件,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最后,要注意班级环境的布置,通常学生们都会对班级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室的布置, 重视班纪、 班风的树立,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和谐美好的共处环境。

5、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

课程教育的选择决定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内容。小学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想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对小学的课程安排做到合理科学。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求多元化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而且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挖掘多种才能的潜力。目前我国小学课程的设置基本统一,不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变化。因此,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机构需要从儿童心理阶段和生理发展特点出发,根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管理要求,积极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课程管理体系。

三、 结语

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但是社会和家长关心的问题,还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问题。只有从教育管理上入手,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运用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完善管理团队, 才能够让小学教育跟上时代的脚步,顺应时代潮流,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近年来小学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推进,学校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完整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延松.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考试周刊.2008,(52).

[2]钟天亮.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

作者简介:董艺(1986.2-),女,山东诸城人,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教育学原理研究生。

上一篇:论股东优先购买权 下一篇:论法人民事责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