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自信之歌》研讨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6 11:19:12

《唱响自信之歌》研讨课教学设计

【关键词】《唱响自信之歌》 教学设计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81-02

一、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及难点

1.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唱响自信之歌》。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培养自信的几种方法;(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4.教学难点: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将个人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很多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与自负心理,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帮助中学生找到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方法:北京四中网校交流法、Q群空间讨论法、体验法、活动探究法等。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北京四中网校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将以下问题到北京四中网校平台,让学生在晚自习时间利用平板电脑(我校因得到爱心人士的资助,现实验班两人一台平板电脑)进行预习:

(1)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语言表达能力差,教书吃力、不合格,但他发现自己长于科研,于是增添了自信心,致力于数学研究,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2)国际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年轻时去攻读物理实验,但是他自己说:“我动手能力差,好多事情不会弄。”别人都说:“哪里有爆炸声,哪里就有杨振宁。”后来在导师泰勒先生的指导下,他改学理论物理,发挥了他善于理论研究的特长,终于发现宇称不守衡理论而获诺贝尔奖。

教师明确:他们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基础。那么,你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了吗?我们应该怎样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学生活动1:晚自习用平板电脑进行预习。教师在后台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通过测试功能发现学生认为教师所提问题的阐述方式比较空洞,没有说服力,全班有80%的同学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方法,认为这不符合他们的学习要求,于是教师及时将教案调整为展示陈景润、杨振宁的图片,提问:

1.你能讲述他们的故事吗?

2.从故事中,你能总结出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学生们纷纷在网上进行热烈的讨论)

生1:陈景润获得成功的故事,说明他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他更加自信,最终走向成功。

生2:他们两个人之所以走向成功的共同点是:看到自己的长处并把它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

…………

教师在后台总结:陈景润和杨振宁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都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并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励,最终都走向了成功。可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自信的知识。

【设计意图:运用北京四中网校丰富的资源,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先给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提问,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网络交流,可以避免传统预习中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而产生畏难情绪的弊端,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预习中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情、课堂教学效能低的不足。而通过网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提前将知识给出,辅导作用得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有效发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与同伴协作,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依据学情调整教学方法,为下节课获得更丰富的学情数据做好准备,教学针对性更强。】

(二)看到进步与长处

教师在了解学情后,将讨论的主题“生活中你是个自信的人吗?如何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提前在班级QQ群上,让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或利用手机进行网上交流。部分讨论内容如下:

生1:我认为我很差劲,我的成绩一直都很不好,总是排在倒数,老是跟不上别的同学,我感到好自卑!

生2:在生活中,我是一个不自信的人,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勇气面对,许多事情都因为没有自信而逃避,不敢去面对。

生3:今天比昨天做得好一点,也是成绩,也是进步,更是优点、长处。

生4:课上随意讲话的现象少了,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这是进步,也是优点与长处。

…………

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在QQ群上讨论的内容投影到白板上,学生们有了课前的基础,都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非常激烈。(讨论内容略)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是通过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教学重点进行探讨。QQ是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交流方式,通过Q群拓展小组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的交流,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小组讨论成为部分尖子生的“独角戏”的弊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师生之间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内容。】

教师总结: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喝彩,相信自己,把优点和长处最大化,让它们成为你前进的动力,终有一天你会走向成功!那么,如何增强我们的信心与实力呢?

(三)增强信心与实力

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29中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是怎样增强信心与实力的。

生1: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

生2:在回忆过去的成功经历中得到鼓舞,增强信心与实力。

生3:把注意力集中在要完成的任务上,力争把事情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

教师总结:要增强信心与实力,就要努力向着前进的方向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迎接挑战,才能走向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联系实际,在交流中体会感悟并得出结论,找到增强信心与实力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师出示以下内容:1.刘翔、黄楠、邓亚萍等中国体育健儿为祖国夺得金牌的图片以及他们的感人故事。2.中国“神州十号”“嫦娥一号”成功飞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

提问:看了以上图片和视频,你有何感受,你想说什么?

生1:我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中国加油!

生2: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与自豪,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生3: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

教师总结:我们要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做好准备。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呢?

生1: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做有损国格的事。

生2: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将来报效祖国。

生3:做一个中外友好往来的使者,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飞速发展的中国。

教师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我们充满了自信!

【设计意图:通过爱国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体会祖国的强大,从而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并将个人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师总结知识要点(内容略)

教师提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唱响自信之歌呢?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归纳总结,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堂,检查学生的总结情况,并运用智能手机随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好的案例。教师在检查中发现以下学生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生1:看到进步与长处,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比如今天的作业写得比较工整,也是进步,值得鼓励,让自己更加自信。

生2: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把它们最大化,你就会更加自信,更容易走向成功!

生3:除了个人要自信之外,还要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个人的自信才有更坚实的根基!

教师运用手机同屏器,将以上几位学生的观点当堂展示在白板上与全体学生共享,将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再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设计意图:利用手机同屏器可以让投影机与手机同步连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将教师从电脑操控台上解放出来,使课堂的互动更有效。】

(六)教师总结(略)

(七)教师寄语

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让我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自己更加自信,从而唱响我们的自信之歌!(播放《我相信》背景音乐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1.看到进步与长处――自信的基础

2.增强信心与实力――重要支柱

3.做自信的中国人――将个人自信上升为民族自信

注:此教学设计荣获2015年全国第十三届初中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决赛一等奖。

(责编 周翠如)

上一篇:双拱镇发展香椿产业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基于师生互动的音乐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