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在创伤修复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06 10:39:17

VSD在创伤修复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负压封闭引流在创伤修复中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创伤患者82例行VSD引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级组,统计治疗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分级组住院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16.8±5.0)d、(14.1±3.7)d显著低于对照组(18.7±3.1)d、(15.0±3.2)d,差异显著(P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伤修复;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38-01

外科引流是外科必备技术之一,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若引流不当可致严重并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nage,VSD)因设计、原理独特,具有实用性强的优点,经长期临床证实能及时清除创面渗漏、改善局部微循环、促炎症消除,刺激组织愈合[1]。与其它引流术一样,VSD引流对临床护理要求较高,且引流效果因病情不同差异也较大。本次研究采用分级护理VSD应用创伤修复,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某院收治并行VSD引流患者82例,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13~39岁,平均(25.3±8.1)岁;创口类型:皮肤坏死、撕脱20例,烧伤37例,压疮22例,糖尿病足3例;病情程度:按照wagner分级法,按照各疾病创伤级别划分Ⅱ级41例、Ⅲ级27例、Ⅳ级13例;创伤面积:4.0cm×4.0cm~13.0cm×26.5cm,平均(9.0±2.9)cm×(18.9±3.1)cm;所有患者创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分泌脓性物质。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智力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VSD引流方法:①按照统一的临床路径,选用创伤引流管套装,低负压吸引器;患者入院时进行清创处理,祛除创面完全坏死组织,促活性组织骨质、肌肉、血管等,进行无菌化止血;②选用VSD,据创面大小裁剪,覆盖于创面上,缝合边缘后覆盖生物半透膜确保创面封闭的引流环境,留置引流管;③运用负压器连通引流管,负压-450~-125mmHg,据引流情况,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控制引流时间,一般为7~24d,7~10d/次,维持抗炎、抗感染、原发病治疗[2]。

(2)护理方法:①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给予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引流护理;预防感染与并发,据药敏选用抗生素,鼓励患者深呼吸,给予翻身、拍背、按摩等预防并发护理;监控VSD状况,维持封闭、引流通畅,若见材料塌陷、引流不畅及时处理,若见创面隆起或负压指示器异常可能为漏气;②分级组:进行伤情评估,据致伤原因、创伤级别、创伤面积,身体状况、性别、年龄等,综合评估进行级别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护理、治疗护理、心理支持与营养支持,病情严重、健康状态较差患者提高护理标准[3]。

1.3观察指标

VSD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患者治疗、转归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结果

住院时间、治疗时间,Ⅱ最低、Ⅲ次之、Ⅳ最次,Ⅳ级创伤分级组住院时间、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Ⅲ级创伤分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VSD应用于创面修复已形成一整套标准护理方法、路径,护理效果良好,安全可靠,能有效的保障治疗效果,抑制相关并发。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的VSD护理方案,基础护理已能满足实际临床需要,创面均得到修复治疗,效果较显著,分级护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

VSD护理的关键在于VSD的感染与并发预防、VSD维持监控维护,其中维持VSD引流环境,特别是保障创面正确、平稳负压状态及引流通畅是VSD治疗的关键。具体方法如下:①采取定时翻身、拍背、按摩等方法,督促患者喝水,抑制褥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②通过观察引流管、创面、负压指示器等判断引流情况,一般来说引流管液体澄清、创面既不凹陷也不隆起、负压维持平稳为佳,能有效维持创面受压均衡、引流效率恒定,通过观察引流管可判断创面情况,若见血性物质,创面可能出现撕裂,应及时处理[4]。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VSD基础护理均达到满意标准。

应注意的是创面并非单一的个体,其被修复效用与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进行分级护理,综合判断患者情况,可有效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进行促进伤口自我愈合[5]。针对合并相关症状较重患者,给予特别监护、加强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减少治疗与康复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王秀慧,周赛男,周乐亦,等.负压封闭持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3752-3754.

[2]潘雪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附46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05):410-411.

[3]张惠玉,李荷琴.VSD负压引流失效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29):6156-6157.

[4]常军,罗炜,彭蓥,等.一次性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21-22.

[5]刘平,王清香,李少丽.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残余创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201-202.

上一篇:系统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静脉血... 下一篇:四种植物药参与干预老年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