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院前急救实验性研究

时间:2022-09-06 05:40:17

120院前急救实验性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实验性研究分析120院前急救工作的开展情况,以为120院前急救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120院院前急救的2000例危重症患者,均在统一的调度下开展规范有序的院前急救,对整体急救效果(急救成功率、急救差错率和护理差错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急救效果的满意率分别作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达97.69%;急救中出现的急救和护理差错分别为0.20%和0.35%,均比较低;患者(家属)对急救效果的满意率高达为99.04%;整体急救效果理想。结论:应从急救时间、急救人员、急救措施、急救质量以及急救设备等方面加强120院前急救的全面保障,以提高急救成功率。

【关键词】 120院前急救; 急救成功率; 实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58-02

120院前急救是重要的急救措施,是院内抢救效果改善的基础,在当前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120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是医疗服务专业救治系统完善的体现,且是现代医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1]。在急救的三个重要环节院前、院内与重症急诊监护中,院前急救在近些年已逐步成为急救的重点环节[2]。本文通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开展的120院前急救的情况,对120院前急救进行实验性的探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120院前急救的2000例危重症患者,男1276例,女724例;年龄3~94岁,平均(52.6±7.3)岁。疾病类型:38例儿科急诊,22例肿瘤科急诊,68例妇产科急诊;143例急腹症,176例心血管疾病,317例脑血管疾病,72例消化道急性出血,184例呼吸道疾病,126例中毒患者;187例多发性创伤,264例颅脑外伤,102例胸腹外伤,124例其他严重创伤,106例四肢骨折,其他危重症患者共有71例。

1.2 急救情况

1.2.1 急救设备与急救人员 (1)急救设备:车载呼吸机、心电图检测仪、多功能除颤一体机、血氧分析仪、机械通气基本器具、血压和血糖测量仪、清创缝合包、止血袋、输液泵、冰袋、担架床、夹板、颈托、多种急救药品等;(2)急救人员:分为不同的急救组,各组均由1名急救医师、2名担架人员、2名护理人员以及1名司机组成;其中,医师均为全科救治医师,具有3年及以上救治危重患者救治经验,护理人员均具备熟练的护理技术以及丰富的危重症护理经验;同时,所有的医护人员均经系统专业的急救培训。

1.2.2 急救原则 (1)急救电话接收后3 min内即出诊;(2)实现统一指挥以及统一调度的急救原则;(3)坚持就地、就急以及就患者的意愿等实施救治,即对搬动困难的患者就地实施抢救,救治采取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救治顺序,同时,救治时,尽量遵照意识清醒患者的意愿或患者家属的意愿进行[3];(4)救治措施的实施均依照院前急救的专业性规范及要求进行;(5)患者进入救护车后必需全程实施心电监护以及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

1.2.3 急救措施 本文患者中,主要采用机械通气、CPR、呼吸机吸氧、心脏电除颤以及夹板颈托等固定处理等多种急救措施;急救措施实施前短时间内先对患者行简单评估,以有针对性开展急救工作。同时,护理人员全程加强急救护理,并通过质量控制路径加强对护理效果的控制。

1.3 评价指标

对急救整体情况以及成功抢救率分别统计,同时对急救差错、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分别统计分析,并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全部收回问卷),对急救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整体救治情况

本文选取的2000例患者中,至救治现场时死亡7例,抢救中46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成功抢救,排除至救治现场已死亡的7例患者,本组选取患者的成功抢救率为97.69%;另外,对抢救中的急救差错与护理差错统计后显示,1993例(排除7例至救治现场已死亡患者)患者中,急救差错4例,占0.20%;出现护理差错7例,占0.35%;急救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均很低。

2.2 急救满意度调查情况

经问卷调查显示,1993例患者(家属)中,对急救情况满意者为1974例,满意率为99.04%;不满意率仅为0.96%。

3 讨论

120院前急救是重要的急救环节,且在当前的急救流程(院前、院内以及重症急诊监护)中显示出愈加重要的作用,是缩短危重症患者开展救治的时间,并争取最佳抢救时机的重要抢救方式,可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并利于院内急救等各项救治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120院前急救的开展情况为例,对120院前急救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现总结如下:(1)120院前急救的开展应可能缩短救治电话接收距离现场救治的时间,为此,可通过建立120一体化急救网络缩短开展救治前的时间;一旦接收到急救电话,在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下,就近赶往救治现场,保证在第一时间内开展救治工作。(2)救治中,应保证有序进行,应严格按照急救专业培训的相关要求,并在统一的指挥与安排下进行,并严格遵照科学化的救治原则,按照先急后缓、先轻后重等顺序开展救治,以尽可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以及整体急救效果。(3)急救工作的开展需要配置经专业培训且急救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以能应对各种急救中出现的意外性问题,并保证救治质量。同时,配置的急救医师应尽量为全科性的临床医师,以保证急救工作的高效化开展[4]。本文即为全科急救医师开展具体救治工作,效果显著。(4)急救护理工作中可实施质量控制路径,即通过科学化的护理顺序和护理时间等的调整,保证护理过程的有序化、规范化和高效化,并减少急救资源的浪费;通过尽可能提高护理效果,更利于整个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良好的救治质量[5]。(5)采用齐备与先进的急救设施设备。日常即通过严格检查,保证急救车内设施设备的齐全性;另外,应尽量使用先进的救治设备,为良好的急救效果提供可靠的基础;同时,还应保证设施无应用故障,以防止延误救治时机。笔者所在医院即注意加强日常对急救设施设备的完善和质量检查,对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急救结果统计后显示,急救成功率高达97.69%;急救中出现的急救和护理差错分别为0.20%和0.35%,均比较低;另外,对患者(家属)调查显示,对急救效果的满意率高达为99.04%。

总之,120前急救作为重要的急救环节,应从急救时间、急救人员、急救措施、急救质量以及急救设备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以利于急救成功率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赵明锐.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73-2374.

[2]彭菊红.120院前基本急诊急救知识培训方法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3):67-68.

[3]李艾娥,简雪莲.回访120急救住院患者的统计分析与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1):1044-1047.

[4]陈安清,李红霞,张媛,等.黄石市120呼救现状与院前急救资源配置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1):58-60.

[5]李娟.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84-285.

(收稿日期:2013-10-22) (编辑:王韵)

上一篇:分析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特... 下一篇:双膦酸盐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