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杉碱甲片合用银杏叶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时间:2022-10-06 08:28:27

石杉碱甲片合用银杏叶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关键词 石杉碱甲片 银杏叶片 血管性痴呆 认知能力 血液流变学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均为2004年11月~2006年2月期间收治的VD患者,年龄54~80岁,性别不限,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的痴呆诊断标准和VD诊断标准:患者有照料者或知情者;既往有中风史,或根据体检、CT或MRI检查证实, Hachinski缺血指数(HIS)≥7分,简明智力检查量表(MMSE)得分为15~24分。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谵妄,癫痫,精神病,重度失语,明显感觉运动损害,有神经心理测验证据的病例均不能入组。且排除其他能引起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脑部疾病和系统性疾病,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一般资料:治疗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4~79岁,平均62.8±14.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4例,有糖尿病史13例,有冠心病史1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55~80岁,平均60.4±12.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1例, 有糖尿病史10例,有冠心病史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梗死病灶数、痴呆病程、痴呆量表及HIS缺血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包括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及防治并发症。治疗组给予石杉碱甲(商品名双益平,上海复华制药厂生产)100mg日2次口服,银杏叶片(商品名银可络,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g日3次口服对照组予脑复康 3片,日3 次,疗程均为2 个月。治疗期间均不用影响智能的药物。治疗前后均进行必要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

疗效评定标准:①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语言能力、视空间及运用能力等);②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采用Batherel指数量表)。

结 果

统计方法:计数资料用t检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见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见表2。

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后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讨 论

现代研究表明海马及皮层的胆碱能系统参与了VD的发生,VD时中枢胆碱能系统受损,其认知功能损害机制涉及胆碱能递质及其受体等方面的改变。乙酰胆碱(Ach)是一种与学习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老年性痴呆患者脑中的胆碱能神经元丧失,Ach合成显著减少,且与痴呆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学者认为额叶皮层和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害的形态学基础[1]。石杉碱甲(Huperzine-A,HupA,) 是从中药石杉属植物千层塔中分离的新生物碱,是一种强效的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具有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 进入中枢后较多分布于大脑的额叶、颞叶、海马等部位,增加神经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含量,可延长乙酰胆碱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具有NMDA受体拮抗作用, 可阻止海马神经细胞NMDA受体的兴奋引起的Ca2+超载。有学者认为,认知障碍是由于神经细胞静息态[Ca2+2+]i过高启动了细胞凋亡机制,引起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所致。有研究认为该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适度调节了乙酰胆碱对突触后受体的兴奋作用,使G蛋白偶联钙通道及钙泵的活化,阻止过多的Ca2+流入细胞内,同时也促进[Ca2+]i外排,从而阻止了VD小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过度升高,有效地改善了VD小鼠临床症状。银杏叶片是银杏叶提取物制剂,主要含有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等化学成分, 中医认为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银杏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及细胞代谢,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和改善脑缺氧,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微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石杉碱甲片合用银杏叶片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

参考文献

1 范文辉,李露斯,刘之荣.血管性痴呆的动物模型、神经病理及其胆碱能机制.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172~3

上一篇:胃酸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及药物的临床选用 下一篇:芬太尼,异巧酚恒速输注+吸入麻醉应用与腹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