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在胸 心写灵境

时间:2022-10-06 07:28:47

谈到中国当代陶瓷艺术,不能不提及“汉光瓷”及其创始人李避宇先生。1993年,李大师创立了以“汉光”命名的陶瓷品牌,其中“汉”指代中国,也指中国瓷器诞生于汉代:“光”意在重振辉煌,发扬光大,照耀世界。这种“振兴中国陶瓷”的使命感始终藏匿于他的内心,即使经历了千百次的试验失败,也未曾改变。如今,“汉光瓷”犹如涅的凤凰振翅高飞,其工艺制作水平超越了中国历代官窑瓷器,并领先于世界其他顶级陶瓷品牌,名副其实地诠释了其命名的初衷。

倔骡精神,铸就“汉光”卓越品质

李避宇出生于洞庭湖畔,有着湖南人特有的倔强性格和不服输的精神。1989年,他被上海大学选为交换教授,赴日本大阪艺术大学讲授中国陶瓷。期间他走遍了日本所有的陶瓷产区,深深感受到中国当代陶瓷和日本陶瓷的巨大差距。日本当代陶瓷已在全面继承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中国当代陶瓷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尴尬境地。中国已不再是世界陶瓷强国的事实让李避宇深感愧疚,不过这也彻底激起了他的斗志,并树立了重塑中国陶瓷形象的坚定信念。

回国后,他跑遍了国内外著名的陶瓷产区,潜心研究它们的长处。同时,他深刻解读了中国历代官窑瓷器和代表中国近代陶瓷之最的“7501”主席用瓷,并通过陶瓷残片对它们进行理化分析,试图从材质、工艺、造型、装饰、设计等各方面有所超越。

经过3年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准备,李避宇毅然辞去了上海大学的教授职务,选择上海南端奉贤区庄行镇靠近黄浦江畔一块远离闹市、依林傍水,但交通、通讯均不便利的地方开始了他十多年的探索之旅,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办陶瓷研究机构――上海汉光陶瓷研究所。

为了制造出超越中国及世界陶瓷的精品,李避宇把传统制瓷的72道工序分别列为单独的课题来研究创新,他认为“只有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完美,才能提升制瓷工艺的整体实力”。

材质是瓷器的根基。李[宇首先从寻找最优质的陶瓷原料入手。他和所有研究人员分散到全国各地上百个矿区找原料,但由于长期的无序开采导致大部分矿源泥沙俱下,质量参差不齐。经过艰辛的寻觅,最终在湖南、江西、广西、福建、云南等地的偏僻山区找到了较为满意的矿源,并靠深挖矿井、地下开采的方式采集到储量极少的原矿。然而,在李避宇眼里,所开采的大部分原料只能制作普通瓷器,一吨矿中仅能挑出一两公斤可用。他要求人工精选后送至无尘车间进行粉碎,并须通过900目(普通瓷泥的过筛仅为320目)以上的“万孔筛”筛选成超细粉体材料,再经过化浆、脱水、练泥、陈腐等工序制成可用的瓷泥。李避宇对选料的不惜工本和苛求,使得汉光瓷瓷质的精细程度较历代官窑有过之而无不及。

此外,李避宇将原来只用二种或三种原料的陶瓷配方进行了改良,采用多元配方,各种原料的配比达到8种以上,成功解决了“7501”热膨胀系数开裂变形的问题,并大大提高了成瓷的温度。汉光瓷的烧成温度高达1400℃,比清代康雍乾三朝御窑瓷厂细白瓷的烧成温度提高了100℃,已臻高温白瓷的烧成极限。经如此高温煅烧后的汉光瓷,胎质致密坚实,充分瓷化,吸水率为零。经权威部门科学测定,汉光瓷白度达88.5%,透光度为56%,光泽度达98.6%,釉面硬度为7843MPU,坯釉中氧化铁含量降至0.1%以下。这一系列理化指标,刷新了世界瓷器的纪录,不仅已优于自“7501”而上的中国历代官窑瓷器,也远远超过国际上几家以奢侈品著称的皇家瓷厂,将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原创精神,形成独特艺术语言

长久以来,李避宇始终崇尚发扬原创精神,摒弃雷同因袭,坚持“不仿古、不类同”。他强调,只有原创才能推进艺术的发展,只有原创才有生命力。

李[宇运用现代造型设计的法则和简洁唯美的视觉理念,结合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特点对汉光瓷的造型进行设计构思。他偏爱圆形,认为圆是最完整的形,运动的圆和有生命的圆是最美的形。“圆也是最具生命意义的形态,蕴涵着团结、包容、和谐、生生不息。”故此,汉光瓷造型大多以孕育无限生命的蛋形为主,充分运用圆的变幻,以一根贯通、灵动、不重复的弧线勾勒出整个外形轮廓,颠覆中国瓷器千年的传统造型,创造了独特的简洁流畅、饱满大气的造型语言。

李避宇对汉光瓷器型的制作工艺极其严苛,采用全手工制作,利坯精准,毫厘不差。为此他特制了几十种工具,专供修坯之用。同时,他还要求制瓷技师在操作时做到心静神定,以心神的纯化追求手工的极致。

当代,陶瓷装饰往往陷入一种误区,或是脱离与陶瓷造型、材质的关系,为装饰而装饰:或是把瓷器当纸来绘画,更有甚者,干脆在瓷器上仿油画。在李避宇看来,汉光瓷的装饰须还瓷器装饰本来面目,无论题材、构图,还是色彩、技法,他都根据材质与造型来构思。同时,他还强调装饰的结构完整,主题突出,虚实相间,力求立体画面的每一个视点都趋于完美。经过他一番巧妙的设计,并充分发挥瓷器立体的优势,汉光瓷的装饰不需要题字、印章来填补空白,从根本上区别于平面绘画。

李避宇的绘画装饰风格不同于国画,也不同于水彩,而是根据釉下彩特殊工艺特点形成的一种独创的陶瓷装饰语言。为了加强陶瓷绘画的表现力,追求色调和层次,他透彻研究釉下彩工艺,改进了釉下彩构线汾水工艺技法,把传统单一的釉下彩颜色变成丰富的色系,大大拓宽了高温颜色的使用范围,并将釉下彩绘工艺推进到成熟发展的阶段。

汉光瓷构图严谨完整、文雅大方;画面色彩过渡自然、柔丽雅致,以衬托瓷质的白透与器型的优美:线条娟秀细腻、柔而不弱、流畅有神,形成了清新典雅的陶瓷装饰语言。

在此,他的《白鸟》系列作品值得一提。画面中洁白的飞乌并非填白,而是留白,运用柔和恬淡却层次丰富的颜色绝妙地将白乌表现出来,且令其与背景自然分隔。但在乌的眼、嘴、冠、爪等处加入了少许对比色,以增强画面明快的节奏感,白鸟的形象被塑造得极其饱满,突出了画面的主题。

天人合一,追求超逸艺术境界

随着汉光瓷装饰语言的日益丰富,李避宇已不满足于对工艺技法、造型装饰的探索,而上升到对于艺术意境的追求。《冰雪》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它是李避宇近期最为得意的作品,并作为国礼赠予美国总统奥巴马。

画面中万物被圣洁的冰雪凝固,是一个寂静、晶莹的世界,没有人间的喧哗,呈现出梦境般、令人心驰神往的意境。它所表现的不是山的概念,而是博大的宇宙、开阔的胸襟和虚无的境界。作品格调出尘超凡,无一丝世俗之气和脂粉华靡之态。

《冰雪》的构图极为巧妙,每个角度都能看到一幅完整、唯美的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近处的石头,刻画细腻,远处的背景,虚无缥缈;磅礴的气势,不忘局部的点缀,虚虚实实,产生了视觉上的空间感。画面只用了一个黑色,反反复复,层层叠加、细化,却依旧干净透明、纯净淡雅。

李[宇创作从不打底稿,这得益于他扎实的素描基本功、娴熟的国画技法和忘我的勤奋。创作时,他保持冷静的头脑与有序的程序,胸有成竹,一气呵成。他从中国古代书画中汲取精髓,又自成一格,营造出生动形象的物境、情境和意境,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境界。

不断进取,欲树行业全新标准

汉光瓷,温婉含蓄,精致灵动,工艺精美,品位高雅,取得了令世人折服的空前成就。有人评价“汉光瓷是当今的官窑瓷器”,李避宇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汉光只是官窑瓷器文化的一种延续和继承,更为重要的是,汉光要制定一个新的行业标准。由于艺术瓷在陶瓷行业中是一个缺少评判标准的品种,所以李避宇开始涉足高端日用瓷领域,181头日用瓷系列《盛世奇迹》就这样孕育而生了。

《盛世奇迹》集中国陶瓷工艺之大成,它“以典型的中国符号‘龙、凤、祥云’图案为造型元素,并赋予时代特征,用牡丹、百合、水仙等为国人喜爱的花卉来表现社会气象万千的盛世景象”。

汉光瓷无论是艺术品还是实用品,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没有等级之分,只存在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合格的汉光瓷要求完美无瑕、白洁透亮,即便有一个小的针孔都作为不合格品进行销毁。此外,产品摆放是否平稳也被列入评判标准之一。这种在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形,是陶瓷工艺上的难题,古今中外几乎没有人能够解决。李避宇反复试验,他先把手工做到极致,再创造性地以5次分段烧成,分批淘汰,成功地将汉光瓷做到了放在平板上的无缝接触。他说,如果将来国内的瓷厂都以这个标准生产瓷器,那么中国必将重新回归陶瓷强国的行列。

李大师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是把汉光瓷打造成民族的高端品牌。在被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上海市南京东路步行街558号,有一个1000多平米的汉光陶瓷艺术馆,常年展示着李大师研究汉光瓷的心路历程和最新的艺术成果。李大师说:从这里开始,汉光瓷将一步一个脚印走向世界。

(责编 李梦)

上一篇:丹青赤子吴冠中 下一篇:李宇春:我不是西装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