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引导 扎实高效

时间:2022-10-06 05:54:37

新课标对解词三个阶段的目标分别做了详细地说明,第一阶段是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阶段的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阶段的目标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

很显然,新课标对词语的教学侧重的是理解,注重的是体验,关注的是词语的感悟过程。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也较薄弱,又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词语理解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积累并合理运用词语呢?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的教学,谈谈我尝试的几种解词方法。

一、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让词语形象起来

低年级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篇文章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我们应抓住这些有效资源。新课标提出: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因此教学中,经常图文对照,适时选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感染提示,不露痕迹中引出其意,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流畅、自然,而又扎扎实实。

案例:《美丽的丹顶鹤》教学片断

师:谁来说说丹顶鹤还美在哪儿?

生: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

(出示:丹顶鹤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的插图。)

师:看看图,丹顶鹤在干什么呀?

生:它在伸长脖子唱歌呢!

师:课文中有个词语叫――

生:引吭高歌。(出示)

师:对了,你真会看书!能再读好这个词语吗?

生读。

师:好像脖子还不够长嘛?

另一生读。

师:脖子伸长了,就是声音不够响亮!谁再来试试?

(生抢着读,边读边卖力地表演。)

师:老师眼前好像有一群引吭高歌的丹顶鹤了!

师:图上这几只丹顶鹤在干什么?

生:它们在展翅飞翔!

师:你们能做展翅飞翔的丹顶鹤吗?

生:能!(马上都表演起来)

师:你们都在――

生:展翅飞翔!

二、联系生活,想象补白,让词语丰满起来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中,联系生活经验,是一种理想的“还原法”。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会让学生身临其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满起来。

案例:《大禹治水》教学片断

师:大禹制服了洪水,就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农田被水淹没,房子被水冲毁。

师:老百姓吃得安心,住得安心,用第四段中的一个词来说,就叫什么?

生:“安定”。

师:什么是“代代相传”?

生:我知道,就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传下去。

生:就是从古代传到现代。

师:有一点这个意思,但又不全是这样。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大禹治水》这个故事的?是通过学习课文,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的,对吗?那你猜猜,老师又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肯定是你的老师教你的。

师:那我的老师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是老师的老师。

师:你看,我的上一代告诉我,我又告诉你,你长大了,当爸爸妈妈了,又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孩子,这就叫――

生:代代相传。

三、结合语境,辨析朗读,让词语清晰起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但要用得准确也不容易。在教学这类词语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朗读、辨析的方法增强语感,领会词义,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

案例:《秋游》教学片断

师出示: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生读。

师: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出示:秋风起了,天气凉了。)

师:发现不同了吗?

生: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渐渐”。

师:有“渐渐”和没有“渐渐”有什么区别呢?

生:渐渐就是慢慢变凉的。

生:没有“渐渐”,让人们感觉天气好像一下子变凉了。

师:是啊,“渐渐”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气逐渐变凉的过程。

师:谁能读出天气慢慢变凉的感觉?

生读。

四、创设情境,角色体验,让词语生动起来

维果斯基曾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教师如能紧扣文本,创设情境,把静止的文字符号激活成生动的角色体验,这样的教学融词义理解和情感体验于一体,学生可以在积极的体验中加深对词语的准确把握和感悟。

案例:《梅兰芳学艺》教学片断

师:句子有两个描写梅兰芳怎样勤学苦练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生:“紧盯”和“注视”。

师:你知道“紧盯、注视”的意思吗?

生:眼睛一动不动地看。

生:很专心地看。

师:为什么用这两个词语,而不用“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这两个词语会带给我们什么的感受。

师:我们都来做做梅兰芳,先请“紧盯” 飞翔的鸽子――

(师用纸鸽子动作演示,要求学生眼睛盯着这只“鸽子”,目光随“鸽子”上下左右移动,并且要求学生尽量眼睛不眨,身子不动。)

师:小梅兰芳们,请“注视” 游动的鱼儿――

师动作演示游动的鱼儿,全班练眼神,教师不断加快速度,学生“紧盯”、“注视”。

师:练了一会儿,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的眼花了,看得很累。

生: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两个词。

五、表达运用,提升能力,让词语鲜活起来

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词语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词语有效表达是词语教学的目标。低年级的孩子积极性高,虽然思维不够严密,但喜欢表达,在词语教学中让他们通过使用词语来体验词语的意思,同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小动物过冬》教学片断

师出示:“一天,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生读。

师:你和谁商量过什么事?

生:我和同学商量星期天去哪儿玩的事。

生:我和妈妈商量,让她带我去吃肯德基。

生:我和爸爸商量好了,这个礼拜他带我去钓鱼。

师:那么,商量就是――

生:和别人讨论。

生:和其他人一起合计。

不难看出,想要快速有效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必须看它、听它、想它、读它、演它、用它……换言之,可以用实物、图画、多媒体等手段提供感性材料感受它,可以借助表情、手势、语言等手段来意会它,可以联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它,让词语从抽象走向形象,让词语可知可感。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小学低年级词语教学要根据实际情况,因词而异,因生而异。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善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里,让他们多角度地触摸,才能使词语的含义在他们的心中变得丰厚起来,才能让学生丰富语文文本的内涵,并感受到语文课上浓浓的语文味。

上一篇:音响界的“3B” 奢侈苹果“i”音箱一览 下一篇:在音乐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基本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