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机维修作业管理职责划分探讨

时间:2022-10-06 05:35:13

大机维修作业管理职责划分探讨

摘 要:针对大机维修作业准备、作业、状态保持等环节,文章对工务段、工务机械段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大机维修期间的职责分工进行了进一步划分。通过兰州铁路局近年来大机维修作业的一些做法,对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强化过程控制及工务段和工务机械段的紧密联系,提升作业质量,延长作业状态有所借鉴。

关键词:大机维修;职责;划分

中图分类号:TSl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9-0074-02

随着铁路高速、重载化程度的飞快发展,满足旅客列车运行的平稳性、舒适性要求,过去简单的捣固维修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线路维修养护的需求,为了保证大型养路机械维修(以下简称大机维修)的作业质量和作业后状态保持,对参与作业的工务段和工务机械段从作业前、中、后三个环节对双方单位及作业人员管理职责进行了划分。

1 工务段业务科室职责

1.1 制定大机维修施工组织配合方案

工务段线路科负责制定大机维修施工组织配合方案,明确准备工作、技术交底、作业配合、质量追踪、后期养护等环节的组织安排及人员分工。

1.2 准备工作

①主管副段长牵头,对大机准备工作作出安排,明确准备工作项目、工作量、作业标准及完成时限;②线路科负责完成平、纵断面测量、曲线技术资料复核,并结合测量地段实际情况,完成维修设计工作;③线路科督促车间做好相关线路技术资料复核、线路状态调查和前期工作的完成;每周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同时安排人员检查指导。准备工作结束后,线路科对各线路车间准备工作落实情况,应组织全面自验。对自验中发现的问题,应限定期限要求车间完成整改,不得影响大机维修施工;准备工作不达标的,经主管副段长确认后,可在本段范围内调整大机维修计划;④线路科负责道碴预卸调查资料汇总和审核工作,提报供碴计划,督促各线路车间按计划完成预卸道碴工作。

1.3 技术交底

①道床严重板结地段、双捣、禁捣、禁稳地段、枕底道床厚度不足150 mm的有碴桥、线间距接近临界值地段及其它控制点资料。提供既有桥梁偏心值、站台及隧道等固定建筑物限界值及拨道允许值,根据测量数据确定的最大拨道量及拨道方向等资料;②影响大机作业的电务、供电、车辆等设备地点及数量;③线路综合图、车站配线图、曲线要素表、线路允许速度、无缝线路技术台帐,近期测量优化后的精确起拨道、精拨曲线资料及限速条件、激光分中点位置。

1.4 作业配合

①由主管副段长总牵头。指定人员负责单台大机配合联系工作,指导车间开展配合工作,并对作业过程安全、质量进行盯控,具体配合流程及标准按局发的《大机维修作业标准》、《大机维修作业卡控表》文件要求执行;②组织车间充分利用施工天窗,做好其他维修工作。

1.5 质量追踪

①工务段线路科结合大机维修地段当月轨检车、车载仪、添乘仪动态数据及车间轨检轨道检查仪、人工静态检查数据,每月末完成本月质量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本月大机维修地段,轨检车优良、合格、失格公里数,线路设备状况,路基状况,最大几何尺寸,不良地段,轨检车和轨道检查仪对比分析,TQI值分析及病害分类、原因分析,下一步措施及建议;②工务段线路科牵头对线路起、拨量较大地段,尤其是曲线地段,及时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利用轨道检查仪、水准仪、经纬仪等仪器),对比分析沉降量和拨移回弹量的数据变化,为大机维修和日常精细养护提供技术支持。

1.6 做全综合维修项目

①在大机作业后30 d内完成综合维修其他项目(详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2.1.3条之规定)。线路科全面掌握综合维修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督导,在综合维修完成后主管副段长牵头对各线路车间进行验收;②大机维修后线路平、纵断面发生变化的,要及时按设计修订线路设备图表,安排线路车间重新油刷曲线参数,移设曲线标、坡度牌,作为今后养护维修的依据。曲线正矢点要严格按照重新标定的位置养护,保持曲线线型良好。

2 工务段线路车间职责

2.1 准备工作

负责线路技术资料的复核和线路状态的调查。具体项目如下:①调查线路缺碴、板结情况,禁捣、禁稳地段,禁拨的桥梁和隧道,枕底道床厚度不足150 mm的有碴桥,起拨道量超过30 mm,调整超高超过7 mm、线间距不足地段及其它控制点等资料;②调查线路高低、轨向、正矢不良地段;③调查轨距杆、地锚拉杆、臌包夹板等影响捣固的障碍物;④调查电务、供电、车辆等部门影响大机作业的设备及障碍物位置及数量;⑤调查垫板及冻害地段预留垫板数量;⑥调查既有桥梁偏心值、站台及隧道等固定建筑物限界值及允许值,掌握接触网参数,依据测量数据确定的最大起拨道量及拨道方向等资料;⑦调查曲线实际超高及超高变化趋势,确定捣固时超高补偿量;⑧按照单元管理要求,参考曲线超高及转向,确定捣固地段水平基准股,复捣的区段(起止里程)和次数;⑨高温时段作业,提先调查钢轨轨缝,不得出现3个及以上瞎缝,否则应提前完成轨缝调整;夜间作业前车间施工负责人要对施工地段的作业项目、范围、地点进行全面调查。

2.2 作业配合

①负责绘制每日大机施工作业组织方案图,提前一天提供给工务机械段单车负责人;②设置停车防护:按照《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相关规定设置防护;③撤除垫板:根据前期调查的垫板数量,每台大机前安排足够的内燃螺栓扳手和配合人员,撤除或垫入冻害预垫垫板,整治歪斜胶垫,进行扣件涂油。其中历年冻害地段根据轨腰标记的冻高预留5~20 mm冻害垫板。提前撤除工作只能在天窗内进行,且距离控制在大机作业300 m以外,不得影响大机进度;④补充道碴:分别在每台捣固车后安排足够的人员补充道碴。精确维修时第一台捣固车作业后,应尽快回填镐窝,保持枕盒内道碴饱满,确保第二台捣固车作业效果;第二台捣固车作业后回填道碴,确保动力稳定车稳定效果;⑤加强捣固:对因供电、电务等设备影响,大机不能捣固的处所,如绝缘接头、个别撤除厚垫板处所要安排便携式捣固机进行加强捣固,保证作业地段质量均衡;⑥拆除影响大机维修作业的地锚拉杆、臌包夹板、急救器、道口铺面等。大机作业过后,立即组织恢复,确保在开通前完成;⑦对曲线正矢成段“忽大忽小”且受桥梁、隧道限界限制,大机不能精确维修时,在天窗内提前进行人工荒拨处理,大机同步作业;⑧起、拨道较大需多次作业时,测量起、拨道残余量,并在轨枕面上标注;⑨大机作业后进行轨道几何尺寸检查。大机作业完毕,线路车间根据现场检查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签认《大机作业质量验收单》,作为线路开通和验工计价依据;⑩对大机作业精度进行复核测量。对新进入车间管内作业的大机(含新配备及完成厂修的大机)应自上线作业的第一个天窗开始,安排人员对作业车的起拨道量进行复核,逐台不间断复核3个天窗,后续每月应安排抽查不少于2次/车;大机因维修保养改变起拨道及抄平系统状态,经工务机械段提出后,测量不应少于3个天窗。起拨道量复核,应保证实际数值与计划数值的差值均匀,同组大机的起拨道量差值应接近;{11}整理道床。

2.3 质量追踪

在大机作业后1个月内,加强对薄弱处所的检查和保养工作。薄弱地段主要包括:撤除垫板地段、障碍物影响大机未作业地点,起拨道量较大地段,桥、涵、隧道两端及接头处所,精确维修地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治,避免因“小病害”整治不及时积累造成晃车现象。

2.4 做全综合维修项目

按时完成大机维修后线路检查和保养,整理道床,整修路肩,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刷新、修理、补充线路标志、整修道口,收集旧料等工作。

3 工务机械段承担的职责

3.1 制定大机维修施工方案

工务机械段技术科负责制定大机维修年度施工方案。内容应包括施工准备、作业标准、作业流程及标准、质量控制措施、安全卡控措施、机械保养等环节的组织安排及人员分工。

3.2 作业管理

3.2.1 计划任务管理

技术科负责下达月度任务计划。统筹安排,保证各施工区段大机配置充足;合理布置作业天窗,提高单天窗作业进度。并在日常施工中加强过程控制,掌握车间每日进度及欠进度原因,督促车间加强作业组织,提高效率,完成月度任务。

3.2.2 任务质量管理

①因组织管理、保养检修不到位,操作不当,计划不周等原因造成计划任务未完成,由主管副段长牵头,技术科负责,及时组织维修车间进行专题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在后续施工中盯控实施;②当维修地段出现质量问题时,由主管副段长牵头,技术科加强与工务段的信息沟通,准确掌握质量不良地段病害情况。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复核病害,查找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在日常作业中督促落实。主管副段长应重视大机作业质量不良现象,要做到一事一分析,一事一通报,并对质量不达标地段安排返工作业;③技术科定期进行质量回访,结合轨检车资料对比作业前后的状态,回访作业工务段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每月月底形成回访总结(主要内容:工务段名称、时间、人员姓名、大机作业地段、设备质量概述、不良区段及病害、自查的问题、工务段的意见、下步措施等);④技术科每月末分析本月大机维修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情况(含质量回访及典型质量问题分析),形成月度任务质量分析报告。

3.2.3 建立作业研讨机制

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主管副段长及时召集相关科室、车间人员组织讨论。对出现的问题或新的作业要求,结合现场实际组织分析讨论,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3.2.4 加强大机维修施工的外部协调

工务机械段要加强对大机维修施工的外部协调,确保大机转场、保留停留、备配件储备、故障处理等工作顺利开展,杜绝因外部协调不畅影响大机维修的情况发生。

3.2.5 标定大机的作业精度并做好督导检查

设备科每季度逐成大机的作业精度标定,并做好日常检查督导工作。

4 结 语

由于明晰了各环节、部门的职责,近年来兰州铁路局大机维修作业在准备工作方面更加全面、具体、细致,为大机维修作业提供了良好的机械状态和作业平台;作业过程按流程逐项卡控标准的落实,为作业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通过现场复核分析病害、作业前后各项数据对比分析等手段,加之对应的奖惩办法,提高了作业人员的责任感,使得大机维修作业质量和状态保持有了明显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董俊清,刘建民.港口大机轨道的保养维修及安全运行[J].机械工程师,2014,(4).

上一篇:列车动力学模型研究 下一篇:浅谈数控车床的对刀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