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航线的坚持

时间:2022-10-06 05:09:56

坚持不一定要有方向。坚持的不一定是理想,也可以是某种约束。这在汽车行业也是,我们可以不去讨论电动车的死活,不去研究新能源路线,但我们可以坚持,在这么好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造出自己的东西

10月里,我参加了两个试驾、一个技术讲座、一工厂奠基,并用两个周末的时间做T--家经销商的两位高管访谈,以及一位做color trim的设计师采访。我的一些同事去参加了新车上市、研发中心奠基、公司周年庆典以及某些偏僻而专业的论坛,当然,还有出国的企业考察和产品试驾。

对于一本只有8个人的编辑部来说,这些活动让我们的时间表极其充实,我和大多数的同事在这个月里只见了1~2次面。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仍然呈现出惊人的繁荣一面。但同时,这个行业的思想和创意正变得越来越没有方向。新车上市频频且场面宏大,邀请函印刷精美但并无用处,试驾变得越发旅游化,我的很多记者都以为是听到演唱会化而不是新车会。许多媒体也对此感到疲劳――审美疲劳加身体疲劳,还是得奔波参加,并笑纳礼品、车马费以及新闻稿。同样是毫无方向的奔波,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似乎不是这样。

我的微博上曾出现这样的信息――某知名汽车媒体人由于担心台风影响航班,在到达活动现场之后,签到完毕(你懂的)就直接回了机场。

不用做什么猜测,我可以肯定的说,这位媒体人在进入行业之初一定是一位兢兢业业采访写稿、不放过任何接触企业的机会的优秀记者。但看起来,他没有把这种良好作风保持到底。从起点到现在,路线已经不是当初设定。

我一直提醒记者,不要因为公关公司或厂家极其周到的安排,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我们是去寻找选题、证实判断以及做现场观察,要坚持职业本色。大量的活动安排的确会影响既定的安排,但时间总归还是自己的,眼睛也是自己的,没人会强塞信息给你。任何诱惑本身,都是给你一次做出与众不同稿子的机会。

这和我此次采访经销商所聊话题有些接近。在诱惑和坚持之间,如何保证枪法不乱?中国经销商的增长速度显示了这是一个机会遍地的场所,直到现在,我还能听到有人告诉我,拿到某个豪华品牌权案,一年就可以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利润。

机会遍地的意思是这个行业发展可以没有规律,没有方向。中国自主品牌何时成为世界强手?新能源汽车何时会成为主流?中国汽车产业何时会整合到几家企业?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会走向什么模式?作为媒体,我和同事们以及同行们一起思考这些问题,很明显,答案是虚的。

在这些问题中,当下的中国汽车经销商是最没参照系的一群人,他们享受着中国汽车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忍受着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至少在未来10年内,经销商发展比的不是谁模式更好,而是谁枪法更稳,步伐更稳,谁更坚定。

对于坚持二字,从结果来看更能引起人注意。现在拥有吉利和沃尔沃的李书福绝对不是当初希望造车的民企中的惟一或优秀者。他能坚持做下来,就走的比别人远。

采访经销商中升集团是我这半年来思考最深刻的一次。这家公司的CEO告诉我,他也是靠坚持走到现在,对纪律的坚持,对机会的坚持。没什么诀窍,店一个个去开,稳扎稳打。这种坚定的毅力,并不是源自后天教育和生长环境,而是源自性格本身。

他的话让我想起10多年前采访的一位企业家,他说过,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企业成败。对中国的行业和企业来说,探究一个清晰的企业模式其有时候会让人有刻舟求剑的感觉,市场变化太快,经验和直觉的作用可能比企业战略来的有效。

事实上,坚持不一定要有方向。坚持的不一定是理想,也可以是某种约束。在汽车行业也是,我们可以不去讨论电动车的死活,不去研究新能源路线,但我们可以坚持,在这么好的市场环境下,如何造出自己的东西。

我们写稿也是一样,我们总是在颠覆和验证中寻找更好的观点,但我们得坚持,提供给读者的是附加了时间价值的写作,而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新闻稿和速记公司整理的访谈。

连写稿都坚持不住,还去探讨什么汽车行业的趋势呢。虽然眼下这些坚持看起来没有航线标识。

上一篇:我们不当义和团 下一篇:现代门前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