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从何处寻――《荷花》赏析

时间:2022-10-06 03:05:53

美从何处寻――《荷花》赏析

编者按:

为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语文教师正确解读文本的能力,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语文组策划举办了“天骄杯”课文赏析比赛。2012年上半年,他们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各学年下册教材的赏析,2012年下半年进行了各学年上册教材的赏析。

这项活动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当中掀起了学习赏析的热潮。各学校领导也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对教师进行了关于课文赏析的校本培训。教师们也借此机会研读、学习了如何赏析课文、赏析文学作品。为了使这项活动更加深入,哈尔滨市南岗区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特别聘请了《黑龙江教育》的执行总编辑魏永生老师,为部分获奖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现场点评教师作品,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学习热情。

两届比赛从下发通知到评出结果,历时一年的时间,在近700篇作品中,涌现出了大批的好文章,让我们看到了教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刊从两届比赛中遴选出6篇优秀作品推荐给广大读者,旨在和广大教师共享成长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有一首小诗《流云》:

啊,诗从何处寻?

从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从微风里,飘来流水声,

从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诗是美的,美从何处寻呢?宗白华先生告诉我们,细细雨丝中飘落的花瓣上跳跃着美,习习微风中飘来的水声流淌着美,黯黯天幕里摇坠着的孤星闪烁着美。美是不可定义,不可言说的感受,是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听到的,是要用心去体会的。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即是心灵。叶圣陶老先生在《荷花》一文中正是用美的心灵开启这一趟寻美之旅的。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这美便是从沁人心脾的花香起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见其花,先闻其香。美人有美态,好花有异香。请您闭起眼来轻轻皱起鼻冀,这一股随风而来的香味是不是已经让您陶醉了?仅是这香味就如此清新,娇美的荷花是不是更让人浮想联翩?

香味吸引我到荷花池边,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荷花,而是碧色连天的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阳光下,圆盘一样的荷叶,闪着光泽,绿得生机勃勃。它们在水面上铺展开,“挨挨挤挤”的。一阵风过,随波起伏。若这一池的白荷少了绿叶的映衬,美得也太孤单了些吧。可这花呢?哪去了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花调皮如此、可爱如此,宛若邻家小妹,单纯得让人怜爱。瞧它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应了后面的这一句“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嫩黄的花蕊。只是这柔和的色调搭配在一起,不知消掉了多少暑夏的炎热。不只如此,空中飞舞的蝴蝶、嬉戏的蜻蜓、飘动的云朵,这些都映在如镜的水面上。一阵风过,花朵轻轻点头,荷叶随波浮动,这真是一幅“活的画”。是谁点染了灵动的色彩?是谁赋予它生机的想象呢?是大自然,是造物主,是万世之灵呀!

此时,你怎能不被吸引,不被陶醉呢?于是,“我”也化做了一朵白荷,是众多白荷中最美的那一朵。在微风中,我“翩翩起舞”,仿佛正是那曲妩媚的《踏歌》呀,摇曳生姿,妩媚动人。“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水中的我,素衣淡雅,我不禁吟到:“绿盘盈珠随水滨,菡萏素裙舞翩翩。谁道天色好光景?水镜照得美人颜。”蜻蜓立在我的身旁,向我诉说着他的快乐,小鱼徘徊在我的身旁,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这是一场好梦,梦醒了,美好仍留在梦中,留在心里,令人回味……

叶圣陶老先生用心灵开启的寻美的旅程,您是否感受到了呢?陶醉于其中了呢?叶老的心灵是美的,在《夜》这首小诗中,他写到“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着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叶老是将自己融入了星空,融入了宇宙,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荷花》中叶老情不自禁地也化身为一朵白荷,这也是一种忘我的境界。忘我是一种境界,是发现美,感受美的高层享受。我们如何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忘我之境呢?唯有移情。移情,即听作者之所听、看作者之所看、感作者之所感,“身临其境,如见如闻”,将本我的感情投射进作者的心境中。我即是作者,我即是池塘中的那一朵白荷。思绪随着文字飞扬于荷花池边,悠游于水波之中。作者忘我,读者应先忘我,忘却自己读者的身份。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忘情于斯,得意于心,则美寓其间矣。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曾经提到过人们对于古松的三种态度,分别是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如若我们仅仅本着分析文法的目的,只顾端着研究其写作风格的态度去读这篇文章,美又从何而谈呢?不如暂时“忘我”,先得其意再得其言。

叶老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对孩子的关爱体现在他的著作中。这篇文章是叶老先生为孩子们写的描摹景物的范文。从文法的角度再读读这篇小文,也许会发现另一种美。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仅两句话,作者便把时间、地点以及这一趟的主要目的写得简明扼要,恰到好处。此处,笔墨不多,如若太多渲染,反倒喧宾夺主,分不清主次了。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人们一定不陌生,但用起来恐怕就不容易了。如果把句子改成“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也能表现出花朵的姿态更异,但花朵的娇羞可爱,灵动可人的感觉就没有了。作者的观察如此细致,嫩黄色的小莲蓬,饱胀的花骨朵。在他的笔下显得那样生动、有灵气。丰富感受,把句子写具体,是叶老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把自己也写成了一朵白荷,以第一人称“我”写自己的想象,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写想象,并不是不着边际,应在情理之中,在情境之中。联系着前文想想,之所以作者此处写得入情入境,令人陶醉,是因为前面有对荷花池细致入微的描写做铺垫。从前文的描写中,我们不仅领略了荷花的美丽,更感受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又是因为喜爱,才在结尾处情不自禁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白荷,做了一场十分美好的白日梦。

王国维先生讲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对于三年级的小孩子而言,选文当是有我之境方可。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初学表达的时候,处处意识到“我”的存在。写写看到的,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写看到的,再写写自己的联想。这是基本的表达方法,当从三年级开始着手培养。而这篇文章,一皤然老翁,宛若七八岁的童子,赤子之心如此,真是令人慨叹仰慕。

有景亦有情,物我两相融。当我们拥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凭着这样一颗本心去书写这世间的美。那时,我们才是真的领悟到了美的真谛,寻找到了美的身影。至此,美从何处寻?我不说答案,你也懂的。

上一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下一篇:盼望有一本名师失败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