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人敌不过时代

时间:2022-10-06 02:51:11

《艺术家》人敌不过时代

一直北漂,争取把北京漂白的小小娱记。

在今天这样的3D时代,拍一部《艺术家》 这样幕布铺展到1.33:1比例放映的黑白默片看上去像极了一场行为艺术。更难得的是,除了形式上的新颖,内容上《艺术家》也毫不逊色,没有对白,只有极少数的字幕,它便流畅地讲好了一个故事。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这一点放在《艺术家》身上完全适用。一方面,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 刻意让《艺术家》散发出那些陈年的黑白默片的味道,导演在镜头语言、演员表演、布光以及音乐等方面都主动遵循默片的习惯。比如,戏中戏一部分,严格比照1920年的默片《佐罗的标记》,看上去就好像老片获得了重生一样。

而在另一方面,黑白默片的形式又反过来控制导演和这部电影,没有声音,只能有为数不多的字幕来叙述剧情,这方面的限制迫使《艺术家》只能往它现在这个路子上走。试想,如果《艺术家》拍成一部有声片,那它现在不知道会有多么不同。

《艺术家》讲述的还是人与时代的矛盾。默片明星乔治・瓦伦蒂诺(让・杜雅尔丹扮演)反感乃至恐惧有声时代的到来,他非但不愿去演有声片,反而与制片公司决裂,自掏腰包去拍他熟悉的默片。当然,他输给了时代。

乔治只是那个时代拒绝有声片的一个代表,1952年的《雨中曲》 表现的也是1927-1931年这个时代,只不过,《雨中曲》的默片明星莱蒙是嗓音不行,《艺术家》中却未曾有一处提及乔治是自身嗓音不够好,他拒绝有声时代,更多是因为他觉得有声片太嘈杂,不够艺术,而他,他可是一位艺术家。

在这场个人与时代的较量中,了一条重要的爱情线。佩比事业上的蒸蒸日上,同时便是乔治的日落西山。在大时代的背景下,这场爱情多少有点不尴不尬。

因此,即使乔治与原配夫人感情破裂以后,他与佩比也依然只是互相暗恋,时不时玩点小误会,或者搞一搞“我偷偷关心你,你却不知道”的小把戏。直到电影要结束了,才出现一个类似《公民凯恩》里室内大破坏的高潮场面,两人因为这个契机才确认互相相爱,最后佩比向制片公司老板提议让她和乔治共演一部踢踏舞电影,《艺术家》也就在他们两人开心的踢踏舞中结束了,的确是一个happy ending。

这样的happy ending虽能给人安慰,却终究缺乏说服力。高傲的默片明星能接受有声片明星的庇护吗?踢踏舞真能解决问题吗?踢踏舞要是能解决问题,乔治与有声时代早就和解了。回想起比利・怀德的《日落大道》(1950年),他对默片明星的表现就要残酷和真实得多。被时代抛弃了的人,真的能回到时代这艘邮轮上吗?

上一篇:《忧郁症》世界毁灭一切虚无 下一篇:《单车少年》一个孤独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