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方巧治各种胃炎伴胆汁反流

时间:2022-10-06 02:49:39

自拟方巧治各种胃炎伴胆汁反流

【关键词】 胃炎;胆汁反流;自拟方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胃脘痛”范畴。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常引起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胃中,致使胃黏膜炎症。表现为胃脘部持续性灼痛、口干、口苦、呕吐、嗳气、反酸等。究其原因,主要责之于肝胆疏泄功能失常,而导致胃气不降。时间一长,久病必虚,形成虚实夹杂证。

1 治则方法

以疏肝利胆、和胃降逆、理气导滞为大法,这样才能使胃肠之气得降,达到通顺的目的,使胆汁不再反流。

2 方药组成

柴胡、郁金、半夏、百合、黄芩、厚朴、枳实、大黄。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利胆,且一升一降,相得益彰;小承气汤有通腑降逆之功效;半夏、百合、黄芩和胃利胆、降逆止痛,是医家何秀川常用的药对组合。上方共奏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之功效。一些病程长的患者,多次胃镜比较发现上方能改善幽门括约肌的收缩能力。辨证加减: (1)老年气血虚弱者加黄芪、白术、当归、肉苁蓉、白芍;(2)胃阴虚者加麦冬、生地、玄参、沙参;(3)阳虚便秘者酌加熟附子,重用大黄;(4)胃脘部胀痛甚者加乌药、青皮、香附、元胡;(5)大便困难可去半夏、黄芩,加郁李仁、火麻仁并适当增加大黄用量;(6)心烦者加丹皮、栀子、生地;(7)胃热者加公英、知母。

3 病案举例

例1:患者,女,19岁,高中生。胃镜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并胆汁反流。胃胀痛,大便4~5日一行,面黄,乏力。来诊时已6日未解大便,厌食,干呕,体瘦,心烦。舌淡红,苔白厚,脉细弱。于原方去半夏、黄芩另加补气养血,润肠通便之品,以协助原方达到通则不逆的效果。柴胡12g,郁金15g,厚朴15g,百合15g,枳实15g,大黄15g(另包后下),黄芪30g,当归30g,火麻仁30g,白术20g,生地20g,莱菔子15g。5剂而愈,至今未复发按语:本案病者虽小,但气血虚弱 ,体弱阴虚,所以泻急则伤正。故在原方的基础上重用麻仁润肠通便,且加有补气养血之品,补中有通,通不伤正。更妙的是,当归补血养阴且润肠通便,一药两用,对虚弱之人尤宜。 例2:患者,女,23岁。胃镜示: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自觉胃热,胀闷不舒,持续性灼痛厉害,连及两胁,口苦,咽干,呕吐,大便干结困难,心烦,病史3年,近期加重,痛苦之状难以言表。舌红暗,苔黄,脉细弱。柴胡15g,郁金15g,厚朴15g,枳实15g,大黄20g(另包后下,通便后减量),半夏10g,百合20g,当归30g,麻仁30g,桃仁10g,元胡15g,白术20g,黄芪20g,生地20g,乌药20g。5剂腑通便顺,胃气得降,胆汁未再反流。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按语:本案在(1)案综合运用的基础上,舌暗红有瘀,故加桃仁、乌药理气化瘀;因便干痛甚,重用大黄而效。例3:患者,男,61岁,务农。胃病多年,因家庭纠纷生气而加重,胃胀痛严重,胃镜示:胃壁不平整且扭曲,各处有散在的出血点,局部有糜烂面,有黄绿色液体伴泡沫状黏液。蠕动很弱,诊为胃轻瘫,胆汁反流。建议进一步检查,因家庭原因愿意先服中药以观疗效。主诉:胃脘部胀痛,灼热,口苦,大便干。人黑瘦,精神抑郁,舌暗红,苔黄,脉弦滑。柴胡15g,郁金15g,百合20g,半夏10g,黄芩10g,厚朴10g,枳实15g,炒大黄10g,当归20g,桃仁12g,茯苓15g,薏苡仁30g,公英20g,黄芪20g,麦冬15g,沙参15g,炒白芍30g,甘草6g,5剂。前后加减共服20剂而愈。2年后随访未复发,人比原先稍胖,精神也好。 按语:该患者病因气发,瘦而苔黄,在补气养血润肠协助原方的同时,用桃仁化瘀;用麦冬、沙参等滋胃阴之品,标本兼治而效。

4 总结

笔者应用本方多年,巧治各种胃炎伴胆汁反流,效果良好。关键在于明辨邪之偏盛,灵活加减,在原方的基础上酌情运用补气养血、润肠通便等方法多措并举,以协助原方共达祛邪康复之目的,不要一味泻而通,特别是对气血虚弱而又便干的老年人尤为注意。再者,即使胃病不伴胆汁反流,或是老有便意而觉便不净者,只要辨证明确,对本方仍可放手一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一篇:我院200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下一篇: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两虚证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