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火箭炮政治的实体朝鲜多管火箭炮的现状和发展

时间:2022-10-06 02:49:10

多管火箭炮政治的实体朝鲜多管火箭炮的现状和发展

提起多管火箭炮,人们很容易就想起二战时期赫赫有名的苏联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其凶猛的火力让纳粹德军吃尽了苦头。多管火箭炮是一种能够提供大面积火力支援任务的武器装备,也是许多国家地面炮兵部队的主要武器之一。由于多管火箭炮机动灵活、火力凶猛,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陆军炮兵不可或缺的炮兵武器之一。作为一直将炮兵武器作为陆军武器装备发展重点的朝鲜,自然对研制和装备多管火箭炮非常重视。甚至在特殊的国情和地缘环境下,多管火箭炮在朝鲜军队武器装备体系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武器本身的意义,成为朝鲜在朝鲜半岛政治军事博弈的一种筹码。 苏德战场上火箭炮的大发神威对于朝鲜而言更多是纸面上的认识和感受,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火箭炮的运用给了朝鲜更为直观的感受

朝鲜多管火箭炮的发展背景

在火炮家族中,现代多管火箭炮的诞生时间算是比较晚的,其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和战争需求的推动,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应运而生。苏德战场上多管火箭炮惊人的杀伤威力和心理威慑作用,让这个火炮家族的新成员迅速成为家族中的“耀眼明星”,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相对于火炮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多管火箭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目标投射密集弹药,强大的火力会给其所到之处的装备和有生力量造成大面积毁伤。这种大面积实体毁伤不但会削弱被攻击方的战斗实力,而且还会给敌人造成极大心理震撼和恐惧。 苏联红军战士为“喀秋莎”装载弹药 苏制“蛙”-7战术火箭发射车

苏德战场上多管火箭炮的大发神威对于朝鲜而言更多是纸面上的认识和感受,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多管火箭炮的运用则给了朝鲜更为直观的感受。中国人民志愿军“喀秋莎”多管火箭炮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威震敌胆的表现可以说已经广为国人所知。根据相关资料,第21师是我军入朝参战的惟一一个“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兵师,其前身是四野第48军143师。21师先后有第201、202、203、205、207、208、209和210等8个炮兵团参战(其中,第205、209原属炮兵第22师,第210团原属中央军委炮兵,入朝后编入21师)。21师的主要装备就是大名鼎鼎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和国产仿制型号506式多管火箭炮。每个炮兵团下辖6个炮兵连,每个连拥有4门多管火箭炮,每个团24门,8个团一共装备192门多管火箭炮。

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作为一代名炮,可以说是现代战争多管火箭炮的鼻祖。“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最大射程8800千米,其采用导轨式定向器,每门多管火箭炮配有8根滑轨,共16发火箭弹。“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在朝鲜战场上的神勇表现不但给参战志愿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给另一个参战者――朝鲜人民军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震撼。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的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特意征调第209团的24门“喀秋莎”参战,凶猛的火力成为了美军的“肉磨子”。亲历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官兵曾回忆,“喀秋莎”射完以后,战士们冲上阵地,发现只有两个敌人活着,其他人不是死了就是昏过去了。这种火箭弹爆炸后产生的震动威力巨大,而且燃烧面积很大,甚至有被俘的美军抗议说,你们共产党使用了原子弹!

由于朝鲜很少向外界公布军事装备方面的信息,因此难以了解其对于“喀秋莎”多管火箭炮在朝鲜战场上表现的具体认识。但从朝鲜后期重视多管火箭炮发展和装备的事实,结合地缘环境和朝鲜军事战略,我们仍能够对朝鲜人民军对多管火箭炮的认识进行探析。作为陆军炮兵装备体系中的一种战术级别武器,“喀秋莎”在朝鲜战场充分显示了其巨大作战威力,虽然其存在发射时目标特征明显,尤其是在夜间作战容易暴露发射阵地的弱点,但良好的机动性赋予多管火箭炮快打快撤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的不足。此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朝鲜也深受苏联战后炮兵建设思想和火力战术运用,即认为在战斗中对目标毁伤效果取决于火力密度思想的影响,这也导致朝鲜对多管火箭炮装备和发展的重视。无论是对于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机动灵活和火力凶猛的多管火箭炮都能发挥不小的作用。因此,多管火箭炮是现代陆军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之一。朝鲜战争结束后,依靠中国和苏联的援助,朝鲜人民军陆军开始装备BM-13、BMD-20和75式等多管火箭炮,并一直寻求多管火箭炮的自行研发生产能力。

在多管火箭炮发展历史中,远程多管火箭炮的诞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师一级装备的火炮在射程上很难突破30千米这个坎。但现代战争宽纵深作战的要求,又促使师一级炮兵装备尽量延伸其射程,以提高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尤其是在上世纪冷战初期,核大战的威胁使各部队的距离会拉大, 这就要求部队炮兵压制武器应具备适应需求的射程。在当时技术条件下,师一级身管火炮很难通过技术途径解决射程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贯重视炮兵装备发展的苏联研制了现在早已人尽皆知的“蛙”系列战术火箭武器系统。“蛙”-7远程战术火箭武器系统是“蛙”系列战术火箭武器系统的代表作,也是苏联出口最多的远程战术火箭武器系统。

对于朝鲜这个身处特殊地缘的国家而言,“蛙”-7远程战术火箭武器系统的到来赋予了部队战时纵深打击能力,或在平时己方阵地威慑对手的能力,成为朝鲜外交博弈中的一种政治工具。从技术性能上讲,“蛙”-7远程战术火箭武器系统并不是什么先进的武器。而且,糟糕的射击精度进一步放大了配备常规弹头的“蛙”-7远程战术火箭武器系统的缺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苏联炮兵装备体系里,“蛙”-7远程战术火箭武器系统主要配备核弹头和生化武器弹头,其对精度并不是特别敏感。根据相关资料,朝鲜获得的24套“蛙”-7远程战术火箭武器系统配备的是常规弹头,但是不能排除后期朝鲜为其更换生化武器弹头的可能性。

朝韩以三八线为界形成军事对峙的事实,让这对阋墙兄弟对能够从三八线己方一侧打击另一侧纵深目标的武器有种“本能”的嗜好。尤其对于朝鲜来说,韩国首都首尔与三八线的距离之近(最近约40千米)让朝鲜萌生了运用远射程武器改变自己整体武器水平落后的想法,这也就是所谓的“不对称战力”。为此,朝鲜在80年代后期研制了多型远程多管火箭炮,包括M-1985、M-1991、KN-09等型号。这些火炮的射程都足以从三八线朝鲜一侧将“首尔变成一片火海”,这种常规武器形成的战略威慑成为朝鲜手中的“杀手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整体武器质量水平不足的缺陷。

综上所述,朝鲜对多管火箭炮的认识经历从不可或缺压制武器到“杀手锏”武器的演变。这种演变对朝鲜多管火箭炮装备和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是既重视中近程这种战术意义更明显的多管火箭炮的研制,也重视具备某种战略意义的远程多管火箭炮的发展,并且对远程多管火箭炮发展相对更加重视。

朝鲜多管火箭炮装备现状

朝鲜人民军和工农赤卫队现役多管火箭炮多为107毫米、122毫米、240毫米口径。若按照不同搭载平台,朝鲜可能是世界上装备多管火箭炮型号最多的国家――朝鲜通过增加或减少定向器数量,集成到不同搭载平台,衍生出了一个庞大的多管火箭炮家族。尤其是107毫米和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其搭载平台令人叹为观止:在朝鲜军用卡车、民用卡车、拖拉机、海军舰艇、履带式装甲车、轮式装甲车等平台上,都能看到搭载了107毫米或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武器平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一方面缘于朝鲜极度重视多管火箭炮的研制和装备,另一方面可能受制裁、国内汽车工业薄弱等因素影响,朝鲜只能物尽其用,将多管火箭炮集成到国内现有的各种车辆平台之上。 BM-24大口径多管火箭炮 朝鲜人民军BMD-20大口径中程多管火箭炮

BM-24大口径多管火箭炮是朝鲜人民军现役多管火箭炮中最老的成员。朝鲜从1955年开始装备BM-24多管火箭炮,数量总共约500门。BM-24是二战后苏联研制的一款近程大口径多管火箭炮,采用笼式定向器,定向器内有螺旋形导轨,赋予火箭初始飞行的旋转稳定性。底盘为吉尔-157轮式卡车底盘,每门多管火箭炮配备12个定向器,呈6×2排列。BM-24可发射4种240毫米火箭弹,型号包括M-24F、M-24FUD、MS-24和MS-24D。其中,装备最广的是M-24FUD,弹长1.18米,弹重约113千克,战斗部重18千克,最大射程11千米,命中精度不低于射程的1%。随着122毫米和107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普及,老化的BM-24多管火箭炮已经退居二线,主要装备于工农赤卫队。据称,一部分不堪使用的 BM-24已经退役,目前保有的数量可能在200门以内。

BMD-20是苏联战后研制的一款大口径中程多管火箭炮,主要用于对面目标进行压制射击。该炮于1952年装备苏联陆军,随后向朝鲜、斯洛文尼亚等盟国或友好国家出售。苏联在50年代中期开始淘汰BMD-20多管火箭炮,但对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该炮仍然是“家里一宝”,一直服役到现在,算是元老级多管火箭炮中的一员。和同一时期的BM-24多管火箭炮一样,BMD-20多管火箭炮也采用笼式定向器,但数量更少,每门多管火箭炮只配备了4个定向器。由于配备的MD-20F火箭弹长度更长,定向器的长度也长于BM-24多管火箭炮的长度,笼式定向器同样设置了螺旋导轨,用于以减少推力偏心对射击精度的影响。MD-20F火箭弹弹径为200毫米,弹长3.05米,弹重194千克,战斗部重30千克,最大射程19千米。BMD-20最初采用吉尔-151型卡车底盘,后改用吉尔-157型作为底盘。多管火箭炮底盘车体尾部装有支撑千斤顶,用来调整车体倾斜,保证射击时的稳定性,方向机和高低机均由人工操作。据悉,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陆续接收了200余门BMD-20多管火箭炮,在近几年的阅兵式上依然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集成在卡车底盘上的75式多管自行火箭炮

75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是中国63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朝鲜仿制型号。1971年,朝鲜同当时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建立了联系。随后,巴解组织以“向伟大的金日成主席献礼”的名义向朝鲜提供了中国制造的63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朝鲜很快对其进行了测绘仿制,并于1975年开始生产该炮,命名为75式多管火箭炮。该炮的主要结构设计、火箭弹和中国63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如出一辙。63式107毫米多管火箭炮是一款大家非常熟悉的近程牵引式多管火箭炮,和AK-47突击步枪、RPG-7火箭筒一道被誉为游击队或地方武装的“三宝”,并在多场局部战争或军事冲突中屡屡创造奇迹。2005年,组织运用63式多管火箭炮(有可能是“山寨品”)袭击了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的美军基地,2架英国“鹞”式战机一毁一伤。这是自2001年美军进入阿富汗以来,联军战斗机首次被击毁。尽管该炮被一些发达国家军队蔑称为“低技术、低价格、低素质人员使用”的“三低”武器,但它具有的结构简单、操控简便、携带方便等优点,让其赢得了许多武装组织的青睐,至今仍活跃在世界各地并被广泛“山寨”,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名炮。由于该炮简易轻便,朝鲜在后来将75式多管火箭炮集成到了履带式装甲车和卡车上,成为自行多管火箭炮。

“金策一号”122毫米多管火箭炮是朝鲜人民军中程多管火箭炮的主力,其来历也非常有意思。众所周知,朝鲜是苏联的盟国,其装备的122毫米多管火箭炮理应来自苏联BM-21“冰雹”。但令人意外的是,朝鲜获得的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竟然是其盟友阿拉伯国家的敌人――以色列。1975年,朝鲜从以色列进口了后者从战场上缴获的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1977年,朝鲜开始仿制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并于1981年获得成功,命名为“金策一号”,用于纪念1950年统帅朝鲜人民军获得汉城―议政府战役胜利的金策将军。“金策一号”多管火箭炮采用朝鲜国产“胜利”-58型6×6卡车底盘,由于载荷有限,定向器数量减少到30根(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是40根),呈3×10排列,最大射程20.5千米。

“金策一号”多管火箭炮研制成功之后,朝鲜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减少或增加定向器数量,发展出了牵引式、舰载式等122毫米多管火箭炮。“金策一号”系列多管火箭炮曾在震惊世界的延坪岛炮击事件中一战成名。当时,驻扎在康翎半岛狗头里的朝鲜人民军第33海防师第156步兵团所属的“金策一号”多管火箭炮,在短短十分钟内向延坪岛韩国驻军发射了近百枚火箭弹,造成韩军15人死伤,让韩军颜面尽失。据称,炮战中朝鲜发射的122毫米火箭弹配备了温压战斗部和高爆破片战斗部,两种战斗部结合增加了杀伤威力。此次炮战中,“金策一号”多管火箭炮采用快打快撤的战术,进入预设阵地后快速完成发射,首轮齐射后立即撤退,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 “金策二号”多管火箭炮定向器特写

朝鲜在1988年还开始装备“金策二号”多管火箭炮,换装8×8卡车底盘,定向器数量增至40根。此外,在发射架前方设置1个自动装弹机(内含40枚备用弹),装弹时将发射架向左转180°(炮口向后),装弹机高度与发射架处于同一高度,两者互为延长线,二者对中后,装弹机将炮弹输送到发射架。完成40发炮弹的输送任务后,装弹机自动后退,装填时间约为3分钟,炮弹总携带量80发,再装填时间约5分钟。据称,“金策二号”多管火箭炮配用的火箭弹类型也增加不少,包括高爆预制破片弹和布雷弹,可能还有化学弹头火箭弹。

远程多管火箭炮是朝鲜人民军最神秘、最受关注的武器。目前,朝鲜人民军装备的远程多管火箭炮有两种口径,即240毫米和300毫米,型号包括M-1985、M-1991、M-1991改进型和KN-09(KN-09多管火箭炮详见本专题文章,本文不再赘述)。其中,KN-09多管火箭炮口径为300毫米,另外三型多管火箭炮的口径均为240毫米。

朝鲜为了实现从三八线己方一侧(8~20千米)打击首尔等军政目标的梦想,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远程火炮,其中就包括远程多管火箭炮。最先服役的远程多管火箭炮于1985年被西方知晓,西方根据其发现时间将其命名为M-1985。该炮口径为240毫米,发射车底盘为朝鲜仿制的日本五十铃6×6重型卡车,每门多管火箭炮配备了12个定向器,火箭弹长5.2米,弹重407千克,战斗部重90千克,基本型火箭弹最大射程43千米,改进型火箭弹最大射程超过60千米,发射速度为4~8秒/发。射击前,火箭炮底盘将4个支撑脚降至地面,以单发或齐射方式发射,射击完毕后即转移到另一个阵地,用升降设备装填新的火箭弹。M-1991多管火箭炮是M-1985的改进型,最大的变化是采用了罗马尼亚DAC型6×6卡车底盘,定向器数量增加至22根,火力更猛。 采用履带式装甲车平台的多管火箭炮

改进型M-1991多管火箭炮是朝鲜24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的最新型号。据韩国情报部门透露,该炮在2012年4月15日朝鲜纪念金日成主席诞辰100周年时进行了对内展示,命名为“主体100炮”。据悉,由于采用新型火箭弹,其射程增加至100千米,火箭弹命中精度也较以往型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以部署在离三八线更远的纵深地带。24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除了装备本国人民军,朝鲜还将其出口到其他国家。有消息称,伊朗沙希德・巴哈里工业集团(SBIG)从朝鲜购买了该炮的特许生产权,仿制出“黎明”-3多管火箭炮,并提供给黎巴嫩真主党。“黎明”-3曾参加2006年黎以战争,打击远离战区的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平原,令以色列朝野大为震惊。除了伊朗,缅甸在2015年阅兵式上也展出了一款240毫米多管火箭炮。从口径来看,该炮应该也是朝鲜提供的M-1991多管火箭炮,只是定向器数量从22根减少到12根,与M-1985的定向器数量保持一致。

24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是朝鲜远程打击和威慑韩国的“顶梁柱”。目前,朝鲜人民军装备的24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有390门(数量仍在不断增加),228门部署于第620炮兵军,其余162门则提供给四大“前方军团”,即自西向东配属的第4、2、5、1军团,形成对军事分界线纵深的火力打击群。按照编制,除去东线以山地战为重点任务的第1军团,朝鲜其他3个“前方军团”各辖1个多管火箭炮旅,每旅配属9个营,至少下辖3个240毫米多管火箭炮营。据韩国媒体称,朝鲜240毫米系列多管火箭炮可从距“军事分界线”最近的阵地上开火,不仅是首尔,连京畿道南部的安阳、群浦、果川、城南等地都会被覆盖。由于上述地区几乎全是韩国经济的精华地带,其威慑力之大不言而喻。

小结

受苏联“火力万能主义”炮兵运用思想和特殊地缘等因素的影响,朝鲜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重视多管火箭炮研制和装备的国家之一。根据西方情报部门估计,朝鲜人民军和民兵部队所装备的多管火箭炮数量超过6000门,其数量之多、型号之广,是世界炮兵发展史上引人注目的一页。

上一篇:大学的有效治理取决于学者共同体机制的确立 下一篇: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出砂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