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城项目建筑设计探讨

时间:2022-10-06 02:48:24

某新城项目建筑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把本人的一些设计理念融入现代建筑中,结合项目实例,从总体构思、平面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海南临高文澜新城建筑设计要点与特色,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理念建筑单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述

临高文澜新城控制性规划范围是东起文澜江东岸,西至金澜大道与中心城区道路相接的联系线,南起文澜大道,北至和文水库,总用地约889.70Ha。文澜新城规划建设文澜文化公园、体育场、体育馆、歌剧院、图书馆等公共项目,将建成临高县城行政中心、商住中心、文化中心。规划提出“一轴、一心、两带、六组团”的土地利用总体结构模式。

1.1一轴--市政大道城市发展轴

作为连接主城区与北部临高角组团的纽带,沿线组织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旅游集散、商务、会议等大型公共建筑,是主城区往北发展的主要轴线通道,也是反映临高县城市景观特色的重要景观轴线。

1.2一心--临高县行政及文化娱乐中心

位于文澜大道和金澜大道之间,以市政大道为轴,沿两侧布置行政中心、博物馆、剧院、城市建设展览馆等大型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作为临高城区新的行政、文化中心。

1.3两带--文澜江沿江景观带,运动休闲功能林带

规划两条城市发展带,以轴线带动周边发展。其中以文澜江沿江景观带为百仞滩景区的核心区域,以城市综合公园建设为主,通过公园的优美自然环境的营造提升两侧城市用地的品质,是澜江新城的自然景观核心,也是澜江新城的标志性景观;沿和文水库水系通过宽阔的行政中心沿江街履带向南延伸至加勒比松林公园的另一条生态履带,以保持基地内原有林木,反应基地原生自然景观,以创造功能多样,亲民便民的运动休闲空间为宗旨,成为澜江新城内部的绿色动脉,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居住品质,丰富居民生活;六组团--中心组团、南部教育城组团、北部生态组团、西侧居住组团、东部旅游地产组团、中心商务居住组团(图一如)。

二、设计创新与设计理念与构思

2.1创新设计

项目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体现的是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筑节能技术的推进是一个由政府引导、在市场环境中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其中政府建设管理应实现由主导到引导的角色转型,实现建筑节能机制培育与政策落实,实现建筑节能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创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对项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努力倡导建设绿色港湾,并力图通过绿色项目的示范作用,推动海南绿色建筑的发展。当地建设管理部门还与有关单位进行合作,为绿色建筑的推行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2.2设计理念与构思

本项目作为海南市临高一个重要而可以带动城市发展的项目,在当前“讲科学、促发展、求和谐”的背景下和当地提倡“友好、善良、关爱、和谐”的设计理念,社会和谐正成为全国人民追求和创造的目标。大的“和谐”正是小“和谐”组成,因此,营造小区内部“和谐”的居住空间和环境成为本项目建筑设计目标和方向。具体思路如下:

2.21 塑造庭院空间

良好的内部庭院空间历史由来已久,作为一个人性化了的自然空间,它不但是容纳了人们各种生活活动的场所,还是室内外空间与自然环境的链环,而且其空间组织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以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因此在此次设计中就将其作为主要的设计理念。

2.22一种理性的空间层次设计

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由于同一个住区内居住人口过多,居民间从相遇、相识、相知到建立交往圈的可能性随着人群人数的增加而减少。是什么使聚集在一处的房屋聚落成为内部紧密联系的住区,有一种原因很明显,作为公租房——住区中的居民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社会交往。

2.23“均好性”基础上的“独好性”

“均好性”理念强调环境资源的均享,强调“归属领域”的均好和共享,强调“归属领域”的均好和共享,强调居住日照和朝向的均好。让每个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资源,获得同等的价值回报。在均好性的同时针对不同区域位置的住户,强化它的独特性,来满足不同住户的要求。

2.24适宜技术应用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不能等同于高科技、高投入的高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而是要提倡采用基于传统建造技术和适宜性技术相结合的最基本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我国幅员辽阔, 从南到北经历多个气候带, 温度、湿度、风力、光照、太阳照射角度等诸多条件不尽相同, 采用能源的构成状况也不相同,能源耗费情况互有差别。 因此, 只有区别对待不同地域的建筑项目, 因地制宜, 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方案, 并严格按照节能技术方案进行施工, 才能保证建筑节能技术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合以上的思路本小区在设计时充分考虑结合周边环境,巧妙的借用基地外良好的绿色环境装点社区,贯穿连接周边绿地,将绿色引入社区。使社区完全溶于城市的自然环境之中在建筑物的布置中,使地块的中心部分的自然景色得到最大的共享,还能营造出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的居住空间,总平面布置见图 2。

三、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单体设计要配合海南临高当地的民族风情,文澜新城的特点重点在水,称为“城市的避风港”。作为城市新区的项目建设,需要传承传统水要素影响下的建筑风貌形式,创造有地域特征的新建筑,另一方面作为城市新区,需要延续当代海南的创新精神,保持建筑风貌的多样性。图案分明的门窗,质感深切的栏杆台基,中式建筑的淡雅素净与现代住宅的简洁明快相互交融,实现将传统的中国式建筑风格纳入现代住宅中。

3.1造型立面设计

在建筑物的外部造型设计上,采用流行的现代建筑语言和材料运用方法,充分考虑小区整体的建筑风格,并注重现代城市文化的对接和历史人文的传承。设计采用竖向线条处理,并在顶部采用退台的形式,形成一个挺拔向上的建筑形象,建筑色彩明快,线条流畅,富有高贵的气质,标志性较强。各种纯净的几何体块与线条相互穿插,形成丰富的韵律与整体感。结合平面功能,巧妙地设置空调机位,与建筑立面形成有机的整体。塔楼呈对称布置,加强塔楼之间的整体性。材料与颜色的充分结合体现出了当代建筑所具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又从立面上形成凹凸变化,檐口、挑板、线条等细节处理,从内涵方面,提升了建筑群体的品味,增强了住宅与自然的亲和,并在单元入口做了造型的重点处理。

3.2住宅内部平面功能设计

(1)组织良好的室内空间

户型既不能牺牲居家应有的功能空间,也不能因面积配比不当,影响正常使用,如影响厨、卫功能的使用,影响客厅看电视的正常收视距离等。可见,小户型设计关键在于精心合理地组织好玄关、起居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等多个重要功能空间。住宅内部空间有各自不同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有公共性的和私密性的,有动的和静的。玄关、起居室(厅)、餐厅、过道为公共性区域,是相对的“动区”,卧室、卫生间为私密性区域,是相对的“静区”,厨房、卫生间是相对的“污区”,卧室、起居室是相对的“净区”。

(2) 注重适宜的功能定位

注重住宅功能的提高与完善。满足采光通风、环保节能、智能信息化、管线布置合理化、使用分隔灵活化等功能定位。设计时可减少固定构件,用可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分隔不同的功能区域;减少固定的墙体,使得室内空间流动开敞而不闭塞,同时也使得套型可以根据功能的变化而改变空间形态、位置和尺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3交通组织

小区道路交通体系以加强功能内部组织和便于内外交通联系为原则,强调对景与转折,以形成移步换景的空间效果。共同创造良好的内外空间景观。小区道路采用分极制。通过小区道路和宅间道路两级来组织区内的交通,将整个小区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庭院内部道路考虑消防车通行,平时不通行车辆。本小区地下车库通过每单元的楼梯或电梯进入每户,即满足人性化设计又满足消防及人员安全疏散要求。每个商业网点采用上下二层独立门面上下联系方式。住宅每一个塔楼均设有一座剪刀疏散楼梯,楼梯间均出屋面,每单元均设有一台消防电梯,电梯载重量均为 800kg,可满足消防及安全疏散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海南临高文澜新城项目建筑设计时把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处体现出政府人文关怀。除在专业角度精雕细琢外,还尽可能考虑小区景观和内部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小区营造成为和谐、温暖、健康的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家园。

上一篇:我国当前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 下一篇:灌浆套管结构性能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