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故事回头看,不遗憾

时间:2022-10-06 02:44:51

那些故事回头看,不遗憾

公司有位同事即将跳槽,去一家外企做公关专员。据说她在一年前就开始寻找机会,经过各种波折,终于可以拿到理想的职位。

今天下班时,正好在楼下遇到她,她提出开车捎我一程。路上和她聊天,我表示各种羡慕和祝福,她很开心。临到家门口,我准备下车,她突然问:“对了,你以前考的那个人力资源考试,通过了吗?”

“嗯……没,怎么了?”我楞了一下。

“哦,没去考还是?”她又问。

“当时赶上一些事,所以没能兼顾。”我讪笑。

说完,我们就告别了。

上楼的时候我心想,她问这件事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她要给我介绍工作?HR、外企、需要证书……胡思乱想着,忽然就怅然了。

其实,没通过考试根本不是什么能不能兼顾的事儿。而是因为我不努力,没好好看书。

一个月前去北京,见到了要好的前同事们,大家在后海附近吃饭然后一起去逛北海公园。前同事中有人在大学时辅修过旅游,一路上给我们讲解古代屋檐上所装饰的龙的讲究,或者是石阶前大缸的作用,大家听得兴趣盎然。谈笑间,不知谁说了一句:“要是当初公司给我们报考导游证的时候,我们好好看书,能通过的话多好啊。”

这句话顿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大家都说是啊是啊。有些事情就是很奇怪,当你遇到机会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到底有何好处,而当你逐渐成熟懂得珍惜的时候,往事已化为遗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了一个自恃有点小聪明的人。自大学时对所学的工科专业产生排斥开始,我一直活在“经历—舍弃—经历”的重复状态。在校园里尝试合唱、播音、话剧、外联、主持,工作以后尝试旅游、互联网、HR、设计、文案、策划……恰好是不太安分的人遇到了不太安分的东家,我常自嘲是公司的“管理培训生”,除了财务什么都经历了一轮。

22岁是我人生“视野”极大开阔的一段时光。因为工作的原因,时常遇见不同行业的人,有某个领域的白发学者,有操着江浙口音的个体老板,有被人们簇拥围绕而来的市长,也有带着考察目的前来的外国友人。吃过鲍鱼龙虾,出入星级酒店,进过需要层层安保的项目基地……刚刚毕业的大学女生很容易被新鲜的事物迷惑,误以为自己的“眼界”大不同。最可怕的莫过于在需要埋头种地的时候,误入了别人家的果园,甚至以为自己已经收获了整个秋天。这是浮躁。

聪明人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怕自己不聪明会跟不上时代潮流。我记得小时候,自己和所有小学时代的乖乖女一样,细微谨慎,每天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录到一个小本子上,完成一项划掉一项,写完作业再出去玩,考试得98分都是遗憾。很久之后,突然在某一天知道这叫应试教育,于是忙不迭地发扬自我,苦苦思索什么是自己真正该干的事情,又恰逢其时地遇上互联网,眼前似乎每天都会出现别人家孩子”的成功事例,每一件事都敲打着咱这颗没打算改变世界、又不甘心平淡一生的小心灵。

最近状态不太好,可以归结到天气、生理周期、工作或者是人际关系等任何一项原因上,或者是日子过得太飘。我都不记得自己到底长期坚持做过什么事情,我应该把一些事列入人生计划中,比如坚持7点40前起床,坚持每天做5个“大雁飞”姿势舒缓颈椎,每天读半小时的书,每天喝玫瑰花茶。

对了,我唯一坚持的事情就是每天都会用日程本记录任务。花100多元买个M记本子这件事儿已经成为公司的一个笑谈。我突然觉得,如果你把一件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做到让别人笑话的程度,那应该是成功了一小步。譬如我的爷爷,他简直就是我们家小区的柳比歇夫,生物钟精确到分钟,不论冬夏,他总是在早晨6点半爬起来去跑步,于是小区里一直飘荡着“从前有个神秘兮兮的老头儿”的传说,而爷爷就这样从20多岁一直跑到现在的80多岁,他是我的偶像。

这不是一篇追忆过去的日记,我更喜欢现在的我,而非从前那个腼腆的小姑娘。我只是想结合多年经验提醒自己,那些回头看不遗憾的故事里,往往伴随着一种笨笨的专心。

上一篇:工作动机温度计 下一篇:沙漠中挺拔的绿色,那是妈妈对生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