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插图非闲物 各显其用竞风流

时间:2022-10-06 02:40:27

小学语文课本图文并茂,并不仅仅是为了“悦目”,它具有培养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表述力等诸多作用,可因图制宜,在课前、课中、课后恰当运用,使预习课文更实在,导入新课更自然,突破难点更轻易,自主探究更充分,帮助记忆更有效,渗透美育更直观。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教者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这一不可忽略的“配角”,充分发挥其独到作用,让它大放异彩,从而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效。

一、火眼金睛――发现配角的独特作用

1.插图具有培养观察力的作用 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告诉了我们观察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可以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与能力。

2.插图具有培养理解力的作用 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利用插图理解文字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作用,它能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画面,直观地理解词句意思,如此图文结合,可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

3.插图具有培养想象力的作用 课文中的插图是静止的,是无声的,是课文内容的体现。也正因为它的静止与无声,为学生在观察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引导他们透过画面想象隐含在背后的事物,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在头脑中形成电影场面感,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插图具有培养表述力的作用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当然,这种语言能力的培养并非通过几次简单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锲而不舍的培养和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

二、随机应变――调整配角的登场时间

1.开门见山,导入新授课文 放在讲读课文之前利用插图直接导入新课,主要是为了激趣,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课好心理上的准备。这种“开门见山”式地使用插图的方法简洁、有效,能很快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后面的新课学习作出很好的铺垫。

2.润物无声,结合课文理解 在讲读课文中使用插图,主要是实现图文结合,以文赏图。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此时若能利用插图,则可使问题迎刃而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画龙点睛,课后归纳总结 有的插图放在讲课文之后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主要功能是赏析、深化对课文的认识,体会文中没有表达和难以表现的内容。课文中的很多插图都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再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依据插图,联系课文,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并发挥插图的整体性记忆功能。

三、因图制宜――彰显配角的最大魅力

1.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它将文字形象直接诉诸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由图引出课文,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通过文图的衔接点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

2.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插图往往同课文的重点、难点部分密切相关,教师可利用插图作为解读难点的突破口,化难为易。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流露,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对人物的刻画,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同样作为与课文相关的插图,它也包含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生活体验以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高渡浓缩,精辟的理解或延伸,也有的是对课文某一片断精心的描绘,也有的是对课文重难点的直观展示。这些无不渗透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文章旨意的理解。

3.利用插图自主探究 学生欣赏插图的过程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这些插图,作出自己的评价,而给插图命名或配以诗文名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大语文”教育者张国生就极力推崇这一方法,他在上“荷”专题中的《爱莲说》这篇课文时,展示了不同形态的荷花图,先自己示范,再让学生给图取名或配以诗文。学生兴致极高,根据不同莲的特点,分别取名“生花妙笔”“含露乍开”“姐妹仙子”“青春将逝”“一枝独秀”“小荷才露尖尖角”……给图命名,用文字来诠释图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4.利用插图帮助记忆 古人曾经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的确,记忆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背诵对于巩固词句,加深理解课文,积累知识,提高读写能力,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都有积极的、独特的作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些难度。课文中的插图,既反映课文内容,又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这些学生记忆的好材料。

5.利用插图渗透美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课文中,很多插图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意境,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中外文化名人、学者、民族英雄的插图凝聚着他们的人格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他们的画像来感受他们卓越的思想、济世的抱负、旷达的胸怀,引起学生的景仰之情。

总之,配角也是“角儿”,小插图里有大世界,作为教者,我们要设法让课文插图灵动起来,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最优化。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程才更具开放性,更富创造力,我们的课文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游族网络:嫁接动漫文化 打造泛娱乐营销概念 下一篇:需求层次理论视阈下职业生涯教育探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