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画教学要有“童趣”

时间:2022-10-06 02:15:05

小学国画教学要有“童趣”

国画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绘画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国画教学的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从国画的内容、技法、材料入手进行适度拓展。

一、联系童话生活,拓展国画题材

童话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可以联系小学生的童话生活拓展国画题材。

例如,在教学“花”这一国画主题时,在学生讲了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以后,通过自己的画笔来画出刚才的故事内容。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绘画热情,他们的思维活跃了,用笔大胆了,画面也丰富了。学生们创作了《百花仙子》、《花神》、《米依花的童话》等作品。学生画的花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的画还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在这些画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很多优秀的作品便诞生了。

利用童话作为小学生国画学习的素材,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以后,就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学习。

二、巧用童性手法,丰富国画意境

国画,最为重要的是其意境,国画的意境美是国画与其它画种相比最具特色之处。在小学美术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童性化的国画手法去丰富国画的意境。

1.巧用夸张,描绘意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一般都是通过直观感受来掌握物体的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在脑海中把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一定的强化。因此,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小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为切入口,指导学生用夸张的手法来进行国画创作,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在国画中通过自己的笔画出脑海中的意象。

2.巧用置换,体现意境。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不够严密,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会对某一些事物进行“张冠李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这种“张冠李戴”巧妙地转化为“借物置换”的写意表现手法,这样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写意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事物的构造特征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物体的结构特征,然后让他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某部分来细致刻画,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其他物体的某一部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独特的形象,让国画的“意境味”更高。

例如,教学《轮船》一课时,我利用教材上的范画让学生对轮船进行观察,了解船身和水的基本特征。接着,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船身、水的关系和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比较相似?这样一启发,学生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把轮船和水进行置换,形成了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意境,有的学生的画的意境是很深远的,学生在课堂上乐此不疲。

教师把轮船和水作为素材,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行置换,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夸张的手法在变换与合理中形成了新的意象,并构成了深远的意境。虽然有的学生在画中表现的事物并不合理,但却体现了国画意象的基本特征。

三、开展趣味游戏,创作国画作品

绘画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即画自己想画的题材,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充满激情,有自己独特和完善的技巧和风格,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控制。小学生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都是通过先学用笔、用墨的技法,再开启自身思维,推陈致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国画在大多数人心目中,是保守和庄重的,所画内容,也仿佛规定好了一般,但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陌生又无趣的,所以他们只能停留在临摹学习阶段,无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那为什么不让学生画他们认为好看的、有趣的、可爱的、新奇的事物呢?例如,在教学“画坛巨匠”时,可以先带学生到植物园观察真正的兰花,然后在网上收集不同的兰花图片给同学们观看,让同学们在充分了解兰花之后,再让同学们下笔画。同时,引导他们想象与兰花有关的事物,有的同学在兰花下画上了一直睡午觉的蟋蟀、有的同学画了一个漂亮的兰花圃、有的同学画了长在森林里的幽兰……

学习国画不是单纯的学会画,而是能够将自己的东西画好。小学生的国画教学应该是有趣并且适于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水墨画教学成为一种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充分体味水墨创作的乐趣,创造力激情飞扬。

国画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国画教学中,遵守小学生的童性特点,开展童趣化的国画教学,能够让小学美术课堂焕发神采,能够让小学生在快乐、趣味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国画学习,从而让小学生感受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上一篇:课堂文化呼唤艺术性的教师语言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方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