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功能及其保障途径

时间:2022-10-06 02:10:08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功能及其保障途径

[摘 要] 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是对政府的一个良好补充,起到了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作用,并且承担了一部分政府职能,有力地助推了政府向着高效、精简的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和挖掘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功能并研究保障其功能实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功能;保障

【中图分类号】 D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95-1

一、非政府组织的基本内涵

非政府组织,从字面意义上看就是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或团体,但这样来讲有些宽泛。在实际生活中,政府之外的教会、政党等等也不划归在非政府组织之列。非政府组织有时也叫公共组织,或社会组织,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志愿性的、公益或者互相受益的活动。据此我们可以认为,非政府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体系之外的具有一定程度公共性质并承担一定公共职能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活跃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其形式、规模、功能千差万别,但一般都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公益性或共益性、志愿性四个方面的基本属性。

二、非政府组织的功能

非政府组织因其非官方的组织身份和其服务社会的理念,能在社会公众之间引起广泛共鸣,从而在实践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一)控制政府的规模,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社会管理需要方方面面的事务去处理,而在当下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如果政府均要插手相关事务,那么必然要设定相应的机构同时招收相应的人员去执行社会管理。新增的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办公设施的采购,具体事务处理的各项费用等等都会最终归结到政府的社会管理成本当中去。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对这个问题是个补充。

非政府组织由于其志愿性,因此工资福利可以省去一大部分,而且因为其自发性和民间性的特点很容易和社会公众拉近距离,减少沟通成本,尽可能地有效解决问题。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过程当中,非政府组织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承担了部分原本划归在政府那里的社会管理职能。因此,非政府组织的有效存在不仅可以控制政府的规模,还可以降低社会管理的成本。

(二)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个行为主体的存在,必然要进行很多活动来一方面宣传其组织的理念,另一方面进行切实的非政府活动来服务社会。活动的展开自然免不了和各个渠道的人员进行沟通,必要材料的购买,以及在志愿服务者之外专门聘请一些在相应活动上知名或者知识渊博的社会人士等等。如此种种内容其实就无意间创造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为有才能和有需要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就业的增加和社会活动的展开,自然会在一定程度长为经济增长做出相应的贡献。

(三)凝聚社会资源,改善公共服务

对于社会资源的凝聚能力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公众可以通过非政府组织的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捐献自己的资源,为非政府组织添砖加瓦,此即物力、财力方面的社会资源;第二,非政府组织可以号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国家各个地区的志愿者参与到各项慈善公益或互相受益的公共活动当中去,此即人力方面的社会资源。

通过对社会资源的凝聚,非政府组织就可以实现相应的公共服务方案,进行前期的投入和后期的改善。此外非政府组织的切实行动和带来的现实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一种互帮互助的友爱气氛,从而影响社会公众的行为,间接地为社会公共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三、保障非政府组织功能实现的途径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都掌握着相应的资源,或者说是各自的优势,两者彼此相互补充。相对于非政府组织来说,政府的资源包括对非政府组织的经费投入(奖励、补助、合同委托)、信息与技术的支持、活动的许可权、减免税政策、政治认可等等。相对于政府来说,非政府组织的资源包括公信力、服务收入、公共服务的供应与运输、信息沟通、专业知识、公众支持等等[2]。两者在理论上来说是资源互补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非政府组织的薄弱发展和对政府的强烈依赖性,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实现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其功能,至少可以在三方面进行努力:

其一,保障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在当下的非政府组织内部结构中,挂靠政府或半官半民性质的非政府组织大量存在,与民间自发形成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形成鲜明对比,其力量也就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当下要激发非政府组织的活力,就需要将能够去行政化的非政府组织给去行政化,使其真正的成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代表民间的社会组织。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要同时改革其治理结构,完善其责任机制,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充分保障其财源的独立性,坚持非政府组织“经费自筹、人才自聘、活动自助”的原则。

其二,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引导规范。由于非政府组织的公益性和自发性,决定了只要是有能力并且经过政府备案认可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发起成立非政府组织,这也就会导致非政府组织的名目繁多,分类不明确,造成其自身无法精准定位进行发展和开展志愿服务,也使得社会公众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众多自发建立的非政府组织缺乏信任。因此,政府应当一方面在非政府组织发起时就对其组织架构、成员来源、目标使命等等进行确认、分类和培训,增加非政府组织的规范程度。

第三,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给非政府组织一个精准的定位和相应的行为规范,也使得社会公众能够对于非政府组织有一个全面和更为可靠的认识。法律建设应该说是非政府组织功能保障的最好途径,是必不可少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名,刘求实.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J].中国非营利评论,2007,(1).

[2]虞维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资源相互依赖理论的视角[J].公共管理学报,2005,(2).

作者简介:田懋乾(1992-),男,汉族,河南登封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上一篇: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价 下一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护理干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