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的分析

时间:2022-10-06 01:58:57

略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的分析

摘要:会计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现行财务报表的内在内容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财务报表简单的数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再加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规范与进步,更使得披露表外信息成为必然。本文主要是对财务报表附注的内涵及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一些简要的对策。

关键词:内涵特征 附注 问题 对策

披露是财务会计发展到通过财务报告而非财务报表,在表外(包括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述会计信息的一种形式。

在财务报告的披露已进入附注时代的西方国家,由于附注信息含量的增多,其附注信息长度早已远远超过了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决策的有用性持续增强,使其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财务报表附注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又作为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较迟,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各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加强其研究。

一、内涵特征

财务报表附注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以表内的括号注释和表外的底注附注的形式呈现,它主要起到一个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予以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并就其内容看它同报表项目存在着怎样的联系,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补充解释说明报表项目的详尽内容,以及编制报表所运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附注和财务报表内容的质量特征存在一定的不同,大致为:财务报表表述的信息有严格的认定制度,是货币化的定量财务信息标准化、数字化,这是财务报表信息的显著特点;附注则不同,附注中可以用文字和数字一起表述,也可单独性的只用文字说明。从而可以提供一些非货币化或者非量化的内容,以及部分存在对企业有一定影响但又不符合现行确认标准的项目,可以看出财务报表附注不属于确认而属于披露,相比之下披露不像确认那样严格,具体特征如下:

1、补充性。财务报表附注打破了三张主要报表内容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拓展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内容,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限制要求,突破了揭示项目一定得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通过报表附注的文字表述,加入一些定性信息或统计资料,弥补了财务信息的存在的空缺,进而能整体反映企业将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充分将企业价值体现出来,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最终助力信息使用者依据其数据对企事业经济活动进行最终的决策。

2、解释性。财务报表项目具有高度的会计信息浓缩性,可能因为经济业务的复杂性,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使用了不一样的会计政策,企业需要依据财务报表附注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方法及主要财务报表项目等进行解释,这样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同时使不同企业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别更具可比性,以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3、附属性。财务报表是根基,财务报表附注是从属,财务报表与财务报表附注之间一直存在这样的主次关系。没有财务报表的存在财务报表附注就没有了依靠,就无处发挥其功能。没有财务报表附注恰当的延伸和说明,财务报表的功能就难以有效地实现,财务报告信息需求者难以得到满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建设性。财务报表附注并非单纯的只对财务报表作解释和补充,还要对其加以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整改工作的建议与措施,如:结合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信息等,管理当局可以了解本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采取措施,改进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除此之外,在财务报表附注中通过自愿披露企业环境治理、社区服务及在安排就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并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因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内容和方法比较简单以及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对其应披露的信息不作全面的披露,而采取避重就轻、断章取义的手法,故意夸大部分事实,隐瞒部分事实,误导信息使用者。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披露得不完全,或根本不披露。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充分披露这些与公司发展有重大关系的、与会计有关的信息,应该是考虑到企业的这些关键信息披露,会将企业的真实情况展现在公众面前,信息没有保密性,会使同业竞争者了解自身的状况而影响企业竞争力,对企业发展不利。

2、会计信息披露虚假情况严重。从现实情况来看,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虚假。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粉饰报表虚增资产利润现象较多,而非上市公司、民营企业隐瞒资产减少利润现象较多。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使得资产所有者与资产管理者分离。管理者所出具的财务报告是所有者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作出评价和进行奖励的依据,由于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使得管理者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调节会计信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酬或更高的评价,在真实信息或事实不能达到自己理想期望值的情况下,管理者就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篡改,虚增资产和利润并对外报出,使得投资者所获会计信息是经过管理者粉饰的信息,从而受到投资误导。另一方面,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政府管理部门面前,资产所有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目的对真实的会计信息作出篡改,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隐瞒资产和收入并对外报出,使得政府管理部门所获会计信息是经过管理者调整篡改的信息,从而造成应收税费的流失。

3、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事项还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存在滞后现象,往往是已经发生了期后事项,但并没有依据披露准则进行报表调整或更新财务报表附注,加上表外信息的披露也并不规范,这些都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公司在信息披露时一般是报喜不报忧,披露会计信息违规、随意。这些现象相比会计国际化要求,差距甚大。

4、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过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与财务报表披露有所不同,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如会计政策和会计预测信息、估计变更、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等,对会计人员的作业要求相对比较高,而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则相对简单,其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会计凭证和账簿。结合目前实际分析,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满足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要求的。

三、解决对策

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可参照以下方法:

1、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完善企业制度,提高会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从信息的生产源开始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2、发展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建立良好的社会审计执业环境,所有的社会中介应是独立的第三方。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水准。确立职业道德与审计业务水平同等重要的教育目标。

3、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以及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和监督,消除侥幸心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立体框架。加重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对于剑走偏锋的单位和个人,制定更为严厉的处罚制裁措施,违规责任人不仅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还要付出昂贵的信用代价,使之不因一时小利而铤而走险,对整顿市场秩序起到警示作用。

4、借鉴信用评级,资信调查等方式。主管部门对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定期进行评定,并相应实施管理。对于未按要求执行的公司,应对社会予以公布,并且其在扩大经营、申请贷款等方面受到限制,且会受到更为严厉的监督。这样,会促使企业自觉按要求进行会计信息的披露,努力提高企业在全社会面前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5、加大与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增大企业的透明度,以减少会计信息的不平衡,压缩经营者人为操作的空间。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所提供信息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电子化的会计信息披露,使得财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出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以文字为主体,辅以数字分析的财务报表附注将会一直处在一个财务报告的重要位置而受到人们的注重。

参考文献:

[1]岳道贵.浅谈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J].甘肃科技纵横,2004,(06)

[2]李山海.谈谈财务报表附注应增加披露的信息[J].中国科技信息, 2005,07)

[3]裘宗舜,李琳.浅谈财务报表附注[J].会计之友,2005,(09)

[4]张 艳.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之拙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06)

[5]肖 媛.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J].财务与会计, 2010,(06)

上一篇: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物流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