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唱练耳训练高级阶段中实际音乐作品的应用

时间:2022-10-06 01:08:43

视唱练耳训练高级阶段中实际音乐作品的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音乐教育理念的发展,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越来越重视使用实际音乐作品。实际音乐作品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听觉能力的拓展、音乐理论素养的提高,并且具有艺术审美意义。文章探讨了视唱练耳训练高级阶段中使用实际音乐作品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并针对实际音乐作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视唱练耳 实际音乐作品 重点问题 教学方法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素养的任务,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势必会对音乐人才的音乐创作、实践及审美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思想及教学观念的发展,视唱练耳教学越来越注重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尤其是在视唱练耳的高级阶段,使用实际音乐作品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今学界关于实际音乐作品使用的相关论述基本停留在视唱练耳初、中级阶段的训练上,视唱练耳高级阶段的学生已具备较高的音乐“听、唱、读、写”能力,以及系统的曲式、和声知识,且有能力分析实际音乐作品。因此,在视唱练耳高级阶段使用实际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视唱练耳训练高级阶段中使用实际音乐作品的作用及意义

无论是视唱练耳训练的哪个阶段,都是指向“组织并发展音乐听觉,训练人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①这一基本任务的。在视唱练耳的高级阶段,“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这一目的更为直接、明确。视唱练耳高级阶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是学生辨析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时期等综合元素的阶段,亦可视为实际音乐作品的能力测试阶段;因此,视唱练耳的高级阶段与实际音乐作品是密不可分的,且具有实际的作用与深远意义。

首先,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有助于听觉能力的拓展。

从视唱练耳专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视唱练耳对于听觉训练的概念由“练耳”到“听觉培养”进行了理念转变。在视唱练耳的初、中级阶段,由于学生的技术与理论不足,听觉训练侧重于听辨音高的准确性上,虽然有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却使得学生对于钢琴以外的音色辨析度不高,亦缺少了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综合性的认知能力。而实际音乐作品的音色具有多样性,且音乐要素之间互为作用。因此,在完成了基础知识学习的视唱练耳高级阶段,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各种音色的感受力,拓展对于综合音乐元素的认知能力。

其次,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视唱练耳高级阶段的训练中,使用实际音乐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练习“听、唱、读、写”,还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功能及音乐走向等进行多方面的认知和掌握;同时,实际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与时代特点,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从技术层面扩展到时代风格、民族特色及作曲家风格等层面,对于学生挖掘作品的整体风格与音乐要素的联系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因此,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是对于视唱练耳以外的曲式、和声、音乐史等音乐知识的巩固,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再次,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具有艺术审美意义。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视唱练耳训练作为基础学科为音乐的创作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对于学生来讲,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使视唱练耳不仅停留在技术指导层面,更对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与人文认知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视唱练耳高级阶段,学生的基本技能已具有相当水平,需要提高的是综合能力及音乐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分析能力,更要求其具有审美能力。实际音乐作品的训练通过音响转化为审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综合素养,使学生完成了理解作品和音乐审美的过程,加深了对于不同音响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实际音乐作品承载着不同的人文审美特点,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能传达不同的文化元素与思想,从深层角度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看,学生广泛、科学、持续地进行实际音乐作品的训练,久而久之会对音乐文化的发展进行深远的思考,亦有可能从自身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更为新颖、优异的文化元素,其意义重大。

二、视唱练耳高级阶段使用实际音乐作品的原则

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如何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使用实际音乐作品,是学界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传统的视唱练耳训练以掌握音乐中各要素为目的,即使有实际音乐作品的引用,也是经过改编整理的,与原作品差距很大。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应以原作为范本,利用一定的策略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视唱练耳实践的最终目的。

(一)视唱练耳训练应重视“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依照学生的知识储备及学习兴趣建立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是使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扩展、技术提升的有效策略。例如在音色的训练方面,由于学生所掌握的乐器不同,要根据学生擅长的不同乐器来进行训练。通过学生所擅长乐器的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来增加学生对乐器的熟悉度,然后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展,从而形成其对多种乐器音色的辨析;在音乐作品风格的鉴赏方面,针对学生对某位作曲家或某个音乐时期的知识积累程度,采取“先巩固优势,再填充和补充”的策略进行训练。

(二)视唱练耳训练应遵从“总―分―总”的基本原则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总―分―总”的训练原则符合人对事物认知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审美体验的有序进行。一部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首先要进行整体听辨,即完成对实际音乐作品音响的感知过程,然后对作品中的音乐要素进行分析,即将作品拆解、消化的过程,亦是学生对作品主观理解的检验过程,最后再回到整体。由于有了作品的详细认知,回到作品整体后,学生会带着理性的思考,客观地分析并理解作品的全貌,即完成了实际音乐作品的认知过程。从感知到分析,再到认知,完成了“总―分―总”的学习与训练过程。

三、视唱练耳高级阶段中实际音乐作品的训练方法

(一)整体听辨

在对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时,第一步要进行整体音响的听辨,这是对于实际音乐作品进行感性认知的过程。现在的多媒体播放手段实现了人们对于作品音色的认知,同时,也是对作品进行的音乐审美体验。

整体听辨包括概述要点听辨和带着问题听辨两种方法。概述要点听辨是指在聆听一部实际音乐作品前,将作品的基本信息进行简要概述,如作曲家简介、创作背景、主题动机、作品结构等。这种先入为主的听觉训练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作品的基本面貌,有助于进行较为客观的整体认知;同时,概述要点听辨的方式可以巩固学生的听觉记忆力,使其有效地进行音乐作品的积累。

带着问题听辨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针对实际音乐作品主题动机的出现与发展、节奏及力度变化、曲式结构、和声走向等音乐特征进行听辨。这是一种测试型的听辨方式,要求学生有目的性、指向性地进行整体听辨。在L・汉弗莱斯与G・威特利奇的《练耳――通过音乐作品训练听觉》一书中,这种听觉训练方式被广泛应用。带着问题进行听辨可使学生把握住作品的基本要素,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听觉的针对性训练。

(二)具体分析作品

在对实际音乐作品的解构阶段,可让学生在整体听辨之后进行有目的的训练,通过对各知识要点的针对性训练,完成对于作品的局部认知和练习过程,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分析。例如可进行作品的主题动机与和弦听写、旋律的填空听写、节奏训练等。此阶段可完成对于作品主要特征的强化记忆和实践练习,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技术要点,摒弃了传统形式的练习片段,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框架和局部音乐要素的掌握。

例如对著名作曲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前奏曲》(OP.23 NO.5)(谱例1)进行和弦的听写,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点片段的记忆及听辨和弦的能力。

在实际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中,应当注重音乐表现力的训练,这也是在视唱练耳高级阶段使用实际音乐作品的实际意义。无论是音乐作品的整体还是片段,作品所传达的音乐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不能忽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而回到以“技术”练“技术”的老路上。在视唱练耳高级阶段的视唱中,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可以酌情引入艺术歌曲的实际音乐作品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音乐表现力。

同时,要在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倾听、配合能力的提升,在多声部视唱和室内乐作品的节奏训练中可以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分析作品。

(三)整体再现

在完成实际音乐作品的分析之后,再次将作品进行整体的聆听,以完成对于作品感知――分解――认知的过程。整体再现是对于一部实际音乐作品的总体认知,也是对于音乐实践的总结,可以扩充为以点带面的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训练。如莫扎特的《弦乐五重奏》516号(谱例2),欢快的前十六后八分附点的节奏特点再次出现,有助于学生巩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的记忆。

四、视唱练耳训练高级阶段中对大型器乐作品认知及把握

在视唱练耳高级阶段的训练中,实际音乐作品应从富于旋律性的作品逐步到复调作品,最终过渡到大型器乐作品,这不仅加大了作品内容含量,更是对作品整体性认知能力的提升。对于大型器乐作品的认知是视唱练耳中实际音乐作品使用的高级阶段,即整体听觉的训练认知。在视唱练耳高级阶段训练中引入大型器乐作品,有助于学生有组织地针对具有音乐要素耦合性的实际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认知,也是审美意义上的音乐感知体验。在训练中,通过运用专业技术引发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正确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发掘音乐本质的实践目的。大型器乐作品的认知是将音乐局部微观音乐要素与整体宏观结构,以及横向、纵向的维度关联起来的认知,是对作品中单个要素与音乐作品对应关系的理解。大型器乐作品的认知过程,是以整体感知为原则,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同步感应的实践活动,能极大限度地指导听觉为音乐活动服务。

对于大型器乐作品的把握同样依照实际音乐作品的“总―分―总”的训练原则,要求学生从作品的整体角度进行旋律、调性、曲式、和声、主题材料等综合分析,以及从音乐史、美学的角度完成音乐作品的风格认知。

第一,完成对于作品的整体感知。这要求学生掌握作曲家的基本信息、时代背景、创作动因等;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对主要音乐要素的把握,了解在作品中使用的乐器及配器的作用,并能够辨别出曲式结构等音乐元素。对于作品的整体感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对作曲家的生平做详实的概括,并着力探寻该作品的创作动因,在完成基础材料的掌握之后,进行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分析。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累积、夯实知识基础,但不利于对音乐作品进行系统的感知。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聆听作品,要求学生在聆听之后对于作品所涵盖的基本要素、创作手法做出主观感知,然后教师进行引导性的讲解,完成对作品的整体感知过程。这种方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但对于学生的知识、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对于音乐作品的主旋律、基本节奏、和声功能等分析,可以根据不同乐器或乐器组的音响特点进行多声部视唱。如谱例3中,引子中木管组以ff(很强)的力度表现装饰音对于氛围的营造,可进行模仿铜管组与木管组的对比模唱,或依照作品的多个声部进行模唱。这种训练使学生既完成了对实际作品中知识要素的掌握,又可以切身地投入到实践感受中进行学习体验。

第三,重新进行整体聆听。要求学生对于作品的整体音响效果进行文字描述,以图表的形式表述调性布局、主要的力度对比、声部的运动及和声的对位关系等;也可以以讨论的方式对作曲家使用这些音乐要素的意图及产生的效果进行探讨,加深对作品的整体认知。如肖斯塔科维奇以木管 ff(很强)的力度配合木琴的演奏究竟要表达什么,与作曲家其他交响作品的引子有何不同等。

结语

在视唱练耳高级阶段使用实际音乐作品是发掘学生音乐听力、完善和巩固音乐基础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音乐独立思考能力的科学方法,更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分析和理解音乐的优化方式。视唱练耳高级阶段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对于学生音乐基础技能的培养,具有完善教学体制、明晰教学思路及展望音乐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于现今视唱练耳高级阶段的教学形式及方法具有补充作用。

关于视唱练耳高级阶段实际音乐作品使用的重点问题研究,本文从理论上对该教学理念的要点、难点进行了探讨,并为实际音乐作品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法,揭示了音乐基础教学与音乐审美的相互关系。从教学目的上看,视唱练耳高级阶段使用实际音乐作品倡导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后,要加强音乐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整体音响,将视唱练耳训练高级阶段的技术性训练与对音乐作品的完整理解紧密结合,对于视唱练耳专业的“教”与“学”皆有所裨益。

注释:

①阿.里奥斯特洛夫斯基.基础乐理与市场练耳教学法论文集[C].孙静云,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179.

参考文献:

[1]黄茜.从作品中来回作品中去――视唱练耳整体听觉教学法研究[J].黄钟,2011(3).

[2]王丁丁.谈实际作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3(5).

[3]王光耀.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M].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2008.

[4]阿.里奥斯特洛夫斯基.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M].孙静云,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整合探析 下一篇:杰夫·贝索斯:执掌“亚马逊”的电商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