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不是“吃得太多”而是“想得太多”

时间:2022-10-06 12:45:46

很多人觉得胖是因为吃得太多,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很多人即使是喝白开水也会胖。原因在哪里呢?就是脾肾两虚。

脾主运化,如果脾虚,水谷精微就不能运送到全身,堆积起来就是赘肉,脾位于中焦,所以很多人胖都是从腹部先胖起来的。除了吃喝等生活方面的习惯会导致脾虚之外,思虑太多是脾虚的一个重要原因。

想得太多,新陈代谢会减缓

《内经・举痛论》说“思则气结”,想得太多了,气结于中焦,运行不畅,就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肾中精气需要脾胃的供应,脾胃气血生化不足,必然导致肾气虚弱。肾是生命的原动力――真阳的寓所,肾气不足,身体的动力就不足,脏腑就无法正常“工作”,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慢,胖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看看我们现在人的思想,每天殚精竭虑,说得好听点叫谋求进取,实际上是欲望太多所致,这样一来,必然会伤害脾气,导致吃的东西消化不了,体形呈横向发展。这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得分三步走:第一,赶紧停止思虑,让脾气不再凝结;第二,恢复脾的消食功能,让它能够正常运转起来;第三,少吃一点,不要再加重脾的负担。

吃得太少同样伤身

我们现在的人很强调第三点,所以这一条做起来不难。不过,节食也要有个度,适量地减少食物,减轻脾的负担很好。但是,不吃或者吃得太少,脾没有东西可以消化,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气血供应,身体只会越来越虚弱,久之必然会得病。第二条养脾的方式很多书中都有提到,如“芡实薏米山药粥”、“薏米红豆粥”等方法都很不错。如果有医师指导的话,每天循着脾经的方向按摩更能刺激脾经的经气运行。

肥胖源于贪婪?

其实对现代人而言,最关键的还是第一条,这就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修炼,劳逸结合,一个问题找不到答案时,不妨出去走走,或者做点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舒缓一下神经。这样,人的主观思虑就不会干扰脾本来就有的修整、养护功能,这就是中医说的“识神不扰元神”。

我将这种想法讲给一位远从而来的同道中人听,他听完后微笑不语,慢条斯理地告诉我说:“在藏医当中有一个词叫做‘阿赖耶识’(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潜意识),人体的很多变化都和‘阿赖耶识’中过多的毒素有关,而胖就是当中的贪欲过多。一个人想要的东西太多的话,就会削弱体内的拙火(真阳),如此一来,脏腑就得不到应有的温煦,垃圾就无法带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肥胖。所以,在藏医看来,肥胖不是营养过剩,而是内心贪婪过剩。”

这番话让我想到一个词:脑满肠肥。而我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往往后面会跟一句“贪得无厌”。我们在说一个人很胖、欲望很多的时候,不是总习惯用这个词来概括形容吗?“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再好的方法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抓不到核心”,藏医如是说。这番话套用中医的医理来说,也算是“诸病于内,必形于外”的另一种诠释吧?

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内心,天长日久,必然会表现在其外表上。也许,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清除心里的“毒素”比排出身体的“毒素”更重要。

上一篇:输精管吻合术后输精管复通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得了癌,啥样人心理能扛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