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名兴:永远的“村官”

时间:2022-10-06 11:57:44

上世纪80年代初,26岁的曾名兴被选为“村官”――村团支部书记。他带头集资,使家乡成为当地第一个通电、通公路的山村;带领乡亲外出创业,自己亏损6万多元,却从来没少大家一分钱的工资;回乡办厂,获利百万,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他却华丽转身,重新创业。如今,他虽然成为身价千万的老板,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曾经是“村官”,一如既往地帮助父老乡亲发家致富。村民们说:“曾名兴是我们永远的‘村官’!”

了解曾名兴的都说:“他这人做事深谋远虑,责任心很强,考虑事情总不忘自己曾经的‘村官’身份,做生意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能够挣多少钱,而是能给当地百姓带来多少好处,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他是个负责任的人,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当村官不仅需要有责任心,而且要有带领导大家致富的本领。”

曾名兴个头不高,身材不胖不瘦,脸上始终挂着微笑,朴实得就象邻家大叔。曾名兴1954年出生在广东化州的一个山村里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吹来时,他第一个带头种起了黄麻,并很快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26岁时被大家推举为共青团支部书记。从上任的那一天起,他就发誓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出大山,走向富裕。这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当时村里最急待解决的有两大问题,一个是农村用电,一个是修路。没有电,村里与外界的信息沟通就非常困难,而修不好路,村里200亩桉树经济林和一家瓦窑厂的砖瓦就卖不出去。当时的泥土路又窄又烂,坑坑洼洼,走在路上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车辆要想进村更是难上加难。曾名兴知道,解决这两个问题,不能等、靠、要,必须自己动手,于是就发动大家集资。为了说服群众,曾名兴挨家挨户去做宣传,并且自己首先捐款500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在他的努力下,终于筹集了3万多元资金。钱有了,他就请电力部门架线安装,修路都是自己动手,就近买来煤渣和碎石粉,拓宽和硬化进村道路。经过三年的努力,电有了,路通了,成为当时全县最早通电、通路的山村。上任后的第一脚踢开了,曾名兴的威信高了,他在村里说话也越来越有份量。

“要想带领大家致富,自己首先要有奉献精神;凡事只想着自己,就永远不会成功!”

电通了,路通了,可是,人们的口袋并没有马上鼓起来。为了尽快带领大家致富,曾名兴决定自己先出去打工,为大家趟出条路来。1988年,他到了海南的一家采石厂,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干这行挣钱比较快,而且不需要太多的技术。于是,立刻回村,要带领大家到海南开厂。当时,许多人不敢冒这个险,怕挣不到钱,曾名兴对大家许诺:“挣了钱算大家的,赔了算我的!”有了这话人们放心了,因为他们知道曾名兴说到就能做到。于是,曾名兴向亲友借了3万多元钱带着全村50名壮劳力到了海南的采石厂。然而,开采石厂和在石厂打工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情,曾名兴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刚开始因为勘查错误,打出来的是风化石,根本卖不上价钱。曾名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此时,已到了年关,大家都要回家过年,家里人眼巴巴地盼着他们能够带钱回家过年呢。可是,他带出来的钱早就花光了。曾名兴没有犹豫,又向朋友借了一万元钱,全部分发给了50位乡亲。而他自己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有人不理解,就私下问他:“你怎么这么傻,一个人承担这么大的风险?”曾名兴却说:“我带大家出来时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再是村官了,可是我还是以前的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大家都回去过年了,曾名兴自己留下看矿。大年三十的晚上,曾名兴独自一人站在山上,看着远处万家灯火,听着不断响起的鞭炮声,想象着自己一家人在一起时的热闹情景,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面对着家乡的方向拜了几拜算是给家人拜年了。虽然他心里难受,可他并没有气馁,他知道,乡亲们都看着他呢,他不能倒下,不能失败,毕竟他曾经是位“村官”。

好人终有好报,就在他万分艰难之时,一位老厂主看他人忠厚诚实,重情重义,就主动把自己的石厂转让了一半让他来开采,一些客户也慕名到曾名兴的矿上来买石头。就这样靠着信誉和不懈努力,很快就有了起色。四年下来,他自己虽然没赚到钱,但看到自己带出来的乡亲们一个个都赚钱了,内心还是很安慰,对他觉得这就是成功。

“做生意不能只为了挣钱,要为子孙后代多想一想,给他们留下什么!”

1992年曾名兴毅然关掉了海南的采石厂,带着四年来开厂的经验教训,回到了家乡,在镇上开起了全镇第一家采石厂,他想让家乡更多的人靠这富起来。为了减少生产中的工伤,他贷款5万元购买了工程机械,采矿工作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因为有多年的经验,加上业内良好的信誉,只用了6年时间,他就积累了100多万元资产。当地的许多人也靠着在他厂里打工富了起来。1998年就在大家劝他扩大规模时,他却主动转行了开起了一家环保造纸厂。一些人不理解,他说:“采石确实是非常挣钱,然而,看到一车车山石被运走,家乡秀美的青山被挖得千疮百孔,我心里不好受!”俗话讲“隔行如隔山”,本来采石干得顺风顺水,一下子转到了自己并不熟悉的造纸行业,他可就是个门外汉了。起初他用苷蔗渣做原料,不仅成本高,利润低,而且还污染环境,不到半年就亏损近60万。曾名兴又跑到广州、珠海、江门等地一些成功的造纸企业去考察,回来后就改用收集废纸作原料生产文化纸,很快转亏为赢。可是后来他又感到文化纸的价格波动太大,于是想开发新的品种来。

此时,一位行内的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香港的老板,介绍他生产环保擦手纸。虽然只是不起眼的擦手纸。但生产厂家少而且环保,利润丰厚。曾名兴立刻动手,专门从上海,湖南等地请来名师按照港商提供的标准研制这种纸,前前后后做了几十次实验总算达到了标准。目前,他们厂生产的这种擦手纸除了供应国内外,还被一些外贸企业选定,远销美国、新加坡、香港、法国。他的工厂在化州市区,工人当中除了一些外请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之外,全部都是本地人,其中有8名下岗工人。2007年曾名兴参加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第3届财富论坛。回乡后,曾名兴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帮助了我,致富要思源,致富要思进。个人富了不算富,让乡亲们都富才是富。”不久前,他又在家乡开发了一种含锌量较高的矿泉水,通过国土资源部广州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水质分析确认,该水的锌元素含量高达1.9mg/升(我国地下水锌含量一般在0.1mg/升),目前在全国也是唯一的。曾名兴计划投资1000万元,把这里建成一个占地20亩的生态园,生产线和产品全部达到环保标准,可给当地带来至少200人的工作岗位。同时这里将成为化州至广东的一个亮丽名片。

上一篇:快乐幸福的魅力女人 下一篇:篆书人生,笔绘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