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情境教学

时间:2022-10-06 10:48:20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情境教学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那样充满激情,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易于分散。所以教师在讲课时更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

一、图像情境,吸引学生

低年级的小朋友一见到色彩艳丽的数字图片、实物,或一听到语言生动的描述,思维会一下子兴奋起来,就会想这想那,犹如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正好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这种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定的情绪色彩。这样情境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内心感受。所有这些,必然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积极进行。

在教学中,我则利用一些图像训练学生先讲一句话:“花上有一只蜜蜂。”再过渡到训练讲两句话:“花丛中有1只蜜蜂,又飞来4只蜜蜂。”最后训练学生讲三句话:“花丛中有一只蜜蜂,又飞来四只蜜蜂,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只蜜蜂?”然后让学生看着老师演示的图像,自己来说直到说完整为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一道题,还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建立“同样多,比多,比少”的概念时,我也是利用图像来渗透这些概念。先出示红花6个,然后出示6个黄花,让学生观察它们个数,学生们发现它们同样多,然后再利用图像帮助学生建立“比多比少”的概念。让学生们会表达: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同时利用这个图像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补充问题的练习。如:学校有8个足球,6个篮球,--------------。学生就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球?(2)足球比篮球多几个?(3)篮球比足球少几个?(4)它们相差几个?(5)足球去掉几个和篮球同样多?(6)篮球加上几个和足球同样多?通过这的看图提问题,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能力。

二、游戏情境,激发学生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较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们要经常采用游戏教学,让小朋友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

在一节数学课中后面20分钟是学生们的疲劳期,这个时候也正是我们安排练习的时候,学生们如果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就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来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再回到课堂中来,这样练习的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在练习中我们经常可以选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如: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当向导,夺金牌,数学迷宫……,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之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三、模拟情境,强化认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能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在认识自然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课本,在教室前方布置一个真实环境,让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坐在课桌前,手拿铅笔,在本子上写字,桌上放着文具盒和直尺,通过观察让学生找到数据。这样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处于教材内容所规定的环境中,抽象出自然数概念。

在教元、角、分时,我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文具店的情境,请几个学生当售货员,用讲台当柜台,柜台上面摆着文具,其他同学来买文具时,“售货员”立即算出结果,通过这个小小的实践活动,学生很快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在这种情中学习轻松愉快。

四、儿歌情境,提高效果

乌申斯基曾经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思维的,也可以说,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饱含情感的,儿歌深受低年级小朋友的喜爱,因为它文字简炼,通俗易懂,便于记忆。能使儿童的思维活动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初学11――20各数,难点在于建立数位的概念。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一年级的小朋友对这一概念比较难理解,往往会把数“11”写成101.为了克服这个难点,采用儿歌形式播放童声朗诵的,配上了音乐的儿歌“拍手谣”: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1个十,1个十,合在一起是20。同时要求学生边听边念。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轻声地念着,完全沉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整个课堂充满了乐趣。利用儿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解除了学生的身心疲劳,又能把欢乐带进课堂,进行愉快教学,使平时学生感到难记的数位及数的组成,通过几分钟的歌谣,就掌握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

上一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 下一篇:浅析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