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由心生之师德

时间:2022-10-06 10:40:12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教育实践,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务之师,在于胜理,在于行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自古有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当今社会更是赋予师德以新的内涵。

师德是当今社会公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行业公德,是社会文化长期积淀的特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的综合体,新时期的师德表现为一种对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为建设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自己取自于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的教师对待职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学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和谐发展:对待自己的知识修养树立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以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对待自己的品行要从小节从严要求,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培育更好、具有高素质人才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以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价值。

师德之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爱心感染,点燃自信

学生缺乏自信,是因为极少体验成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为了激发他们的热情,我们要采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向他们传递对其的关爱和期望,因此,我每次走进教室总是面带微笑,用热诚的目光看着每一位学生,传递温暖和友善。同时对一些厌学和自卑的学生我更是表现出特有的亲近和关爱,以此来感化他们,让其乐于接近我、喜欢我,从而达到爱屋及乌的目的,进而喜欢学习;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我投去赞许的目光,从而使其学习的兴趣更高、干劲更足。此外,我还要求学生每天走进校园便挺起胸膛,以良好的心态、面带微笑迎接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并时刻记住:“我行,我能行!”对于表现不积极的学生绝不挖苦和讽刺,而是尊重和鼓励。如:“刚开学不久,我发现班里的孔浩同学学习兴趣不高情绪低落,上课不发言。后来通过谈话了解到:他的表达能力差,周围同学也跟着起哄,乱插嘴,以至老师也认为其无药可救,因此便孤立了他。听到这种情况之后,为了帮助他树立信心,在上课时我对班里所有的学生说:孔浩同学很聪明,也很勇敢,只是同学们以前没有发现罢了。在我的鼓励下孔浩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2.赏识自我,树立信心

学生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情绪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往往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从而赏识自己,这是增强自信消除自卑的良策。

3.创造机会,表现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自信产生自卑情绪总是与以往的多次失败经历相联系,而自信心则是成功的必然情感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具体措施如下:

(1)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对于在本学期各项比赛中获奖的同学我都会给他们照相,并贴在教室黑板上。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增强了自信心。

二、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智商高低、无论家庭贫富、无论性格内向还是外向,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的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来说: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

教师的爱心能使少年英雄更健康的成长,在我们的青少年中,有一批才华出众、成绩优异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老师的爱心要特别体现在锻炼其意志、帮助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方面;对有些生理缺陷和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爱心要特别体现在关心、爱护和体贴方面,使之摆脱自卑,增强信心和勇气。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表率,他对学生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至今传为佳话:“贫穷的,他接济;有病的,他探望”;他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态度谦和、平易近人、敞开心扉,学生对他的深厚感情终生不忘。教师的爱心能使犯了错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对承担着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来说:要像父母对待子女、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善待我们的学生,用真心实意和深情去融化他们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要不断对学生施加爱,让学生从老师的爱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于是,他们就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从而达到战胜困难的目的。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

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好教师而言,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学,是对灵魂的引导和塑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不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也就谈不上教育。因为对孩子的热爱与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起一种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成为对真善美无动于衷的人,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热爱能够弥补才能的不足,而不能弥补热忱的心。”

2.爱学生就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把每一位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弟。据有关教师人格特征的调查显示:在学生眼里,“公平客观”被认为是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他们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能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他们最不满意教师凭个人喜好偏袒某些学生或是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公正”是孩子信赖老师的基础。

3.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

与学生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即所谓的教学相长。俗话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4.爱学生更要爱后进生

后进生需要微笑、需要鼓励、需要理想微笑是友善的表现,是相互交流的基础,微笑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优等生需要微笑,后进生尤其需要微笑,阴雨连绵的日子,阳光的骤然出现让人的心里猛地一亮;而经常被冷落的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微笑,就会把它当作上帝的恩赐一样好好珍藏。冷漠是离心力,他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微笑则是向心力,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鼓励对学生的重要性。同时作为承担着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伟大的理想,也就是让学生有一个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三、师德之爱的最高境界即师魂――美

1.播撒美的种子

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在自己的心灵中播撒美的种子,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种子去开发学生的心田,这种播撒需要选择、需要耐心、更需要辨别真假善恶的本领和对人类生活的挚爱。

为自己播撒美,自己才能成为美的化身,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践观察得知:老师在学生的心中是知识的化身和道德的象征,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师如父母”不仅表明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行为和心灵的导向作用,因而,教师只有把自己“美”起来,才能成为美的使者。为学生播撒美是教师职业的追求,一个教师的工作过程应该是不断的播撒美,他只有不乏种子、不乏精力、不乏辛苦,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使自己美的种子不断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美是师德之魂,只有不断用美的尺子去度量自己的师德,才能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

2.擦亮美的眼睛

我们常说“教师要有爱心”,可是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为什么有些教师总是缺少爱心呢?究其根本,原因不是他们不爱,而是没有爱的动力,缺少爱的技巧。而为什么他们不会爱,没有爱的动力呢和技巧呢?我们常抱怨他们没有爱心!其实不是这样的,是他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朵美丽的花,无人会毁弃,反而会常有人浇灌、培育,使其茁壮成长。同样,教师也会注重像花一样美丽的学生,而忽视与花同样美丽的绿叶,相反,绿叶更值得我们去培育,去发现绿叶的美和伟大之处。美是爱的前提,没有美便谈不到爱,这就是我们读过《丑小鸭》之后为什么会觉着丑小鸭反而更可爱的原因了。

我们的学生之中既有“白天鹅”也有“丑小鸭”,我们只有擦亮美的眼睛去寻找,才能发现他们身上星星点点的美,有了这些美,就有了爱的源泉,有了爱的浇灌,美的种子才能播撒并茁壮成长,才可能使灰姑娘早日焕发炫目的光彩。发现美不只是变换观察的角度,降低美的标准,因为美没有原则,美是一种感受,教师只有使自己的灵魂充满美的本质,才能拥有透视美的阳光,去无限贫瘠的土地找出美的金种子。

3.追求美的身影

“美是永恒的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不发,朝如青丝暮如霜”,青春的美不见了,容颜的美消失了,生理性的美很难永恒,精神的美是否是永恒的呢?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没有人不喜欢美,没有人不想追求美,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追求到美,因为追求“美”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持久辛劳,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迅速发展的今天,在这科技浪潮汹涌澎湃、信息技术席卷全球、世界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教师若墨守成规,必然要受到历史的嘲弄,从而失去应有的风采。

4.升华美的心灵

有些教师外表美了,知识充实,观念也很新,但仍然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难得学生的爱戴,其原因何在呢?

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和谐”、是“简单”、是“真善美“的完美体现。美是师德之魂,也是师德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自己塑造的”美“放在师德的系统中、放到教育大潮中、放到整个社会和时代中,才能使其发光,去感染别人,教育学生,这有一个美的溶解和升华过程。只有经过这个阶段,我们才能得到辩证的美,而不是机械的美。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播撒美和追求美,更要培育美的思想,以达到师德之魂“美”的升华。

我们的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而我认为这些都是师德之魂的外壳!只有“美”才能使教师自发地去爱学生,而且是爱的真切,也只有“美”才能使学生去爱自己的老师,使教师的爱得到应有的、丰厚的回报!如此相互滋润,怎能没有师生深厚的情谊、师德永恒的美的青春呢?

席勒曾说过:文化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使人在美的领域所能扩展的范围内成为审美的人,因为道德状态只能从审美状态发展出来,而不能从自然状态中发展出来。我相信“德与美不可分割”,因而,只有不断培育教师美的师德才能培育学生美的品德。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担负起培育未来社会推进者的职责。

(作者单位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立足本土 长远发展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