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网购问题

时间:2022-10-06 10:31:57

大学生的网购问题

摘要:网购在大学生群体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但交易支付是否安全、低水平的配送服务以及商家的不诚信等问题制约了网购的快速健康发展,影响了交易的成功率。针对具体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 问题 途径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大学生网购逐渐成为商家的掘金新亮点,众商家如何找准定位,撬动这块大蛋糕,掀起新媒体网络的经济浪潮,值得人们思考。

大学生网购的现状

目前,随着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脑的不断普及,网购在大学生群体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网络购物人数达到4641万人,网购用户中,大专以上用户比例高达85%,大学生已经成为网上购物的主要力量。他们知识丰富、规模庞大,每月有可以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并且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网上购物的一个重要目标客户群。依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高校大学生总数高达2500万,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高校人数将达到3000万。按照平均每年支出1.2万元,其中非学费、非食宿消费支出占50%(6000元)估计,全国2500万大学生消费市场总额几乎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可以说大学生群体有着巨大的现实消费能力。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把目光锁定在这一市场,大学生网购已然成为互联网新兴产业的新商机。

大学生网购存在的问题

支付安全性差。由于网络交易是在虚拟世界进行的一种交易,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网上的物品如何“物美价廉”且具有吸引力,如果他们对网络交易的安全性缺乏把握,根本就不敢在网上进行买卖。当前,通过“网上银行支付”的付款方式在大学生网购中占很大比例,但网上银行需要银行卡,各大媒体、报纸和电视上报道大学生消费者银行卡里的钱莫名其妙地少了或全部丢失的事例屡见不鲜,这跟上网交易时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都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生对此肯定有所顾忌。同时,鉴于网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消费载体,尽管大学生群体很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上网普及率高,对网络操作比较熟悉,较易接受网络交易,但网络病毒、黑客等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使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也顾虑重重。

网购法律制度不健全。网购法律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大学生网购的重要因素。网络交易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快捷、便利、节约的交易方式。但是网络交易不仅仅意味着中间介质或者工具的变化,由于交易的方式和过程被不同的载体呈现出来,其必然具有与传统交易方式不同的特点,这就增加了网络交易的立法难度。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法律制度,但大都为原则性的描述,还没有形成较为详细、系统的配套措施,这很难保障广大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的合法权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购需求的不断扩大,网络交易立法已迫在眉睫。

网购商品物流服务水平较差。物流快递与网络交易是新经济时代两个发展紧密相联、业务互为支撑的行业。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发展起点低、服务水平差,现行的物流体系还很难适应网络交易的快速发展。这就造成了消费者不能准确及时收货的障碍。据调查,有将近一半的消费者称收货被延迟过,这对于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与力求方便快捷的心理要求来说是很难容忍的。物流是网络交易中商家与消费者能直接接触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和满意度的重要环节,大学生网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贪图网络交易的方便与快捷,因此,对物流快递及配送的效果就成为评价商家的一个重要标准。

商家诚信度较低。“诚”意味着忠诚、诚实,“信”意味着信誉、承诺。在“虚拟+开放”环境中运行的网络,在带来商机的同时,网络诚信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网络交易的隐蔽性,且大学生群体购买行为易受广告影响,少数商家对其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夸大其词,在网页上利用电脑技术处理商品色泽与光度,以次充好。据调查,有1/3左右的消费者遭遇过商品介绍与实物不符的尴尬,有的甚至是不能使用的二手货、旧货;为了吸引大学生网上购物,刺激大学生进行消费,有些商家不定期搞些所谓的“优惠”活动,比如“买一赠一”,等到消费者高兴地拿到商品时才发现赠品与原商品严重不符,这对大学生的网购欲望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有些商家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缺点,给他们设置消费陷阱,采取格式化的霸王条款来欺骗大学生消费者。

解决的途径

提升网络技术,培养网购安全意识,增强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一方面,从安全技术层面而言,网购主要通过Internet进行,而设计Internet的目的是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弹性、快速的通信方式,并不具备商业交易需要的安全性。所以,随着Internet逐渐发展成为网络交易的最佳载体,必须在本质上对其进行重新设计。病毒的感染、黑客的侵袭更使人们对计算机的安全性,特别是在网络上进行交易运行的安全性产生怀疑。这使大学生面对网购裹足不前。为保证网络交易的安全,商家应加强网络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改进与革新,提高网络安全性,将网络交易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网购是通过网络传输商务信息并进行交易的,与传统的有纸交易相比减少了直接的票据传递和确认的商业交易活动,因此要求网购比有纸交易更安全、更可靠。这里一方面需要技术上的保证,如电子签名、电子识别等技术手段的采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标准的形式把这些技术手段确定下来。

此外,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应加强网购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在交易之前,应多长个心眼,对商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比较,不要被低价所迷惑;在交易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货到付款的交易方式,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有效购物凭证,异地网购的消费者还要了解清楚商品的售后服务承诺,而且要考虑商品的保修方不方便等因素;货到时要当面拆开所购商品并进行详细检查,证实收货与自己所购商品一致并完好无损才签收,如与所买商品不符或造成损坏,应拒绝签收。

健全网购法律制度,促进网络交易的健康快速发展。网络交易中,商家担心电子传输暴露其商品的不利信息,大学生消费者则担心无法辨别产品的真伪。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购交易量的不断增多,商家与大学生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争端也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规,但是和网络交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网络经济,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普遍适用的网络交易准则。当前,网络交易合同的规范问题、网络交易电子签名的认证问题、交易双方争端解决的规则问题、交易人的身份确认问题、数据电文的可接受性和证据力问题、注册商标在数字化以后的法律保护问题、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及权益保护问题、网络运输单据的确认和合法化问题等,都需要相关的网络交易法律法规尽快加以明确和规范。

提高快递企业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快捷便利的配送服务是吸引大学生网购的重要手段。首先应完善快递赔偿方面的相关制度,以政府条例的形式,尽快规范快递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快递延误、损毁、遗失赔偿的标准,对快递企业形成震慑;建立“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制度”,即从事快递经营必须缴纳“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一旦快递经营企业出现服务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损失时,就可以启用“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进行赔偿,违规的快递企业必须按照规定时间补足“快递服务质量保证金”;强化对“网购”网站的快递价格监管,鼓励快递行业开展诚信评比活动,鼓励快递协会与消费者协会等中介机构开展快递服务质量评价活动,并定期在媒体上公布。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快递企业物流配送的服务水平,保障大学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加快网购诚信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是信用化的商品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信用是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网络交易主要取决于个人信用、商家信用等,大学生网上交易的主要阵地是校园网络环境,且大学生素质较高,个人信用相对较高。但商家信用良莠不齐,有少数商家认为网络世界是虚幻的,在这里可以任意放纵,不需要像现实生活中一样遵守任何道德准则,以虚假信息欺骗大学生消费者。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网络诚信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教育,树立诚信观,在商家和大学生消费者中加强素质教育和信用、诚信观念的灌输。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特的商家诚信体系,商家和大学生消费者都是以会员身份纳入交易管理系统,以会员个人行为为判定标准,每个会员都可以对其他会员作出自己的评价,恪守诚信守则的会员将被不断赋予各种荣誉,还具备网商币透支权限,透支的大小由诚信度决定;会员一旦在网上发生了不诚信的行为,将被曝光。

参考文献:

1.易婷婷:《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态度及其行为特征》,《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1)。

2.严松:《三大问题凸显 大学生网购遭遇尴尬》,www.省略,2009-12-03。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人文科学系)

编校:董方晓

上一篇:火星文与网络话语 下一篇:体育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