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爱民三部曲

时间:2022-10-06 10:26:50

在新农村建设中,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坚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提升监督工作高度、拓展监督工作深度、加大监督工作力度。结合人大工作的特点,在为群众服务中亲民、在依法监督中为民、在关注民生中帮民,心系新农村建设,发挥人大常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深入群众“亲民”

通化市东昌区人大常委会,关注新农村建设不走过场,结合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所想、所盼开展调研,体现亲民情怀。

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深入到区属的乡、镇、村进行调研。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与老党员、老复员军人促膝谈心、到农村种养大户中走访,坐在农民的炕头上听取情况等方式,掌握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通过调研了解到有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低,导致因为没有知识找不着致富项目而贫困;有的农民因为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农业种植技术而贫困;也有的农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懒惰造成贫困。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认为要想让农民更快地脱贫致富,必须从转变思维方式入手,治穷必须先治愚。要让他们了解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要在农业技术上给予支持,通过科普讲座、送科技下乡、典型带动等措施让农民掌握致富信息和本领。调研中金厂镇夹皮村一组农民反应,在种植林下参过程中,缺乏栽培技术,希望找个明白人帮助指点。结合“党群连心工程”,东昌区人大常委会以“深入群众强作风,服务百姓树形象”为主题开展亲民日活动。聘请了有种植林下参栽培实践经验的集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为农民进行林下参种植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农民如何搞好林下参种植和管理,100余名村民参加了培训。农民们高兴地说:“这样的培训最实用,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选准议题“为民”

东昌区人大常委会注重选准监督议题,针对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监督工作。

开展规模经济视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经济是东昌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视察,针对重点项目储备、重点企业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症结,提出要在重点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上下大气力,特别是要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给予扶持和政策上的倾斜,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审议意见。

开展“名师工程”视察,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的提高,事关人口素质的优劣。区人大常委会针对“名师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名师认定不够权威、名师辐射作用不到位、培训费用不足、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名教师导致城乡教育差别越来越大等实际问题开展视察。提出了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名师工程”顺利实施;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名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采取倾斜政策,加大农村教师的合理配置的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区政府把名师命名工作纳入政府人事部门管理,“名师”每月的津贴和培训费用列入专项资金,由区财政统一拨款,保证了经费投入,激发了全区教师的工作热情。区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教师转任等方式,选派名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把有培养前途的农村骨干教师送到城市学校去培养锻炼以及名师带徒弟等措施,充实了农村教育的力量,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开展新农合工作视察,促进农村医疗条件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党的惠民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东昌区人大常委会找准结合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的视察并连续跟踪问效。在视察中针对参合农民反应的办理报销手续复杂、一些定点医院的医疗条件不尽人意、没有救护车等问题。区人大常委会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让参合农民出院就能及时报销;要进一步改善定点医院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尽快配齐救护车;要加强对新农合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等建议。在人大的监督下,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配备了救护车,解决了参合农民报销难的问题,今年,东昌区人大常委会还要继续跟踪检查新农合情况,为农民吃上定心丸。

开展计生工作调研,促进工作上水平。为保证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落实,提高人口质量,东昌区人大开展了农村计生工作情况专题调查。在区属的三个乡镇,通过召开妇女主任、中心户长、育龄妇女座谈会、走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对象等方式,宣传党在农村的计生政策,了解农村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独女户还存在着“膝下无子,晚年无靠”的想法,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农村还比较普遍。根据这些情况,建议区政府和计生部门,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农民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思想观念,加大农村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巩固计生工作成果。采取倾斜政策,扶持计生家庭奖扶对象走上致富之路,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三、多办实事“帮民”

为了使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东昌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发现问题,全力帮民解忧。

在致富项目上给予支持。区人大常委会一方面帮助包保的村屯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另一方面在人大常委会组织外出考察时也不忘帮助农民寻找致富项目。在吉林黄松甸镇考察时了解到,当地农民靠种植食用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考察组来到现场了解情况,回来后撰写了《关于东昌区食用菌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得到了区委的高度重视,区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落实,组织热心种植食用菌的农民学习考察,帮助农民解决了缺少致富项目的难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尽心竭力。东昌区人大常委会注意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抓住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为区委和区人民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东昌区环通乡西昌村调研时,针对农民进城务工中存在的缺少法律知识,造成工资无处讨要;缺少安全意识,造成人身伤亡;缺少实用技能,造成收入偏低等问题,与当地村民委员会探讨能不能通过外出前集中培训的方式,让农民工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外出打工应注意的事项,切实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增加经济收入。这个想法和村委会的想法不谋而合,得到了大家的赞同。2007年6月28日,东昌区环通乡西昌村外出务工农民法律知识培训班正式开班了,首批60多名农民参加了培训。通化市农业广播学校的教授、通化市建委的领导,根据农民们关心的怎样签定劳动合同、工资待遇、疾病预防以及建筑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为农民们进行了认真的讲解,并为参加培训的农民每人发放了《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农民们说:“揣着法律外出打工,咱心里踏实”。

金厂镇夹皮村江沿二组、三组、四组,自来水管道由于年久失修,饮用水不卫生,成了农民的一块心病。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召开有关部门碰头会研究落实。区人大负责帮助向上争取资金,区水利局、区农业局、镇、村通力配合,为金厂镇夹皮村进行自来水管道的维修。经过努力,2007年入冬前,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问题担忧了。

上一篇:加快廉租房建设 确保更多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 下一篇:情系灾区献爱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