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探讨

时间:2022-10-06 10:23:01

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探讨

摘要:学分制是目前各高校普遍实行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实施冲击了传统学年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模式,给高校辅导员带来全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只有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姿态去研究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做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学分制;高校辅导员;探讨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1]。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高校已普遍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学分制的实施冲击了之前传统学年制下“以班级为主要载体,以教室为主要阵地,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测评为奖惩标准”[2]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模式,给高校辅导员带来全新的挑战。探讨学分制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成为高校辅导员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主要工作挑战

1.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和发展需要等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教师、授课时间和教学进度,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观。但在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选课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对所供选择的课程一点不了解或了解不深,随大流,别人选什么自己也选什么,致使有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所选课程的学习,没有修得预计的学分;第二,为“凑学分”而选课,部分学生通常选择容易得到学分的课程,而不考虑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得个人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第三,没有认真考虑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和就业方向,一味凭个人兴趣选课,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兴趣的选修课上,而忽视了基础专业课的学习;第四,不会协调课程学习时间,在某一学期选课过多,而另一学期选课过少,造成有的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抑郁或有的学生课余时间太空闲而无所适从。显然,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违背了实行学分制的初衷,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大学生。

2.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学风通常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学风的好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所以学风建设是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学年制下的授课形式是自然班级授课,同一班级的学生基本是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时间上课,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比较容易掌控,班干容易进行课上考勤,辅导员也容易进行督促检查,学生不敢轻易迟到、早退或旷课,学风建设主要是围绕班级评优开展,优良学风比较容易形成。而学分制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年级或跨班级上课,“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的现象不足为奇。在这种情形下,有的学生打着学习“自主性”的幌子,随意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而任课教师、班干或辅导员很难监管到位;有的学生学习劲头不足,“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只是为混得学分,不能刻苦钻研学业,踏实掌握专业技能,上课睡觉、玩游戏、讲笑话、看小说等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学习不认真、不踏实,临近考试才“抱佛脚”或存侥幸心理进行考试作弊等等。学风建设成为高校辅导员十分头痛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3.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合谐。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大学生来说是在教学计划外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如今在大学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远远比不上在中学里那么密切,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中有40%以上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或适应不良。究其原因,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学分制是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时空的接近是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人们从陌生到相互认识、了解、成为朋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接近[3]。而在学分制下,自然班级的界限被打破,上课时间和地点变得分散,且很多课程是大班上课(约100人以上),没有固定的教室座位,相当于走读式,同学之间交往、沟通的频率被降低,任课教师基本上是不认识学生的,与学生的深入接触或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的少之又少。加上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为严重和依赖网络、沉溺虚拟世界交往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引发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令高校辅导员颇感头痛。

4.学生集体荣誉感的缺失。集体荣誉感指的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年制下,自然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载体,班级建设中只要共同目标明确,辅导员引导得当,学生干部工作得力,学生就容易凝聚力量,形成向心力,通过经常性的各种班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容易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分制的实施,由于学生选课的自主性而产生个性化的课表,作为同一个班级的同学因上课的时间和地点是不同时、不定点的,使得共同空余的时间很少。这样以班级名义开展的各种教学、实践和文体活动的机会少之又少,班级的概念作为物质实体被淡化了,班委会、团支部和党小组的职能也就不能发挥出来,“班级公约”等管理制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创建“优秀班级”、“先进团支部”往往是徒有虚名,久而久之,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因缺乏有效载体的依附而变得弱化,以致缺失。

二、学分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策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学分制下,教学计划不再是由国家统一,而是结合学校、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来制定,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培养的目标从“整齐划一”向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的综合发展转变,显然高校辅导员只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所以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异同,充分认识到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规律,调查和研究学分制教学管理下学生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主动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转变工作思路,更新工作方式,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出击”转变,从“侧重教育管理向咨询指导、服务保障”转变,由“约束、灌输为主向疏导、服务为主”转变,树立“学生为本”理念,建立有效的咨询指导和服务保障[4]。

其次,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一是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向专业课程导师取经,尽可能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新领域和新成果,以便与学生有更多的沟通语言,有利于指导学生选课,避免盲目性;二是要加强就业、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为学生解决困难时就游刃有余;三是要积极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和开展科研工作,这样既使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得以提高,又容易使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努力上进,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2.进驻学生公寓,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辅导员进驻学生公寓是适应学分制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但由于学生日常事务工作的繁杂性,要使得在学生公寓内开展的工作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抓好学生党团组织和公寓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选拔和培养一批工作能力强、热心为同学服务、有威信的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公寓自管委员会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经常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开展学生公寓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凝聚力。二是辅导员要主动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和沟通,了解学生的详细情况,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份学生公寓档案卡,把学生在学生公寓内的思想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情况等与入党、评优评先、资助奖励直接挂钩,促使学生自觉遵章守纪。三是利用网络方便、快捷和交互性强的优势,搭建好信息化学生公寓网络平台,开辟邮箱、QQ群、飞信、BBS论坛和微博等渠道,扩大与学生的交流范围,倾听学生的声音,参与学生的话题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加强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当前,大学生社团组织日益增多,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大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社团虽然在增长大学生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交往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作用,但由于它是由大学生自发组建、自主组织开展活动的,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多问题,所以需要加强管理和指导。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契机,与社团成员一起制定和完善社团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社团管理,使社团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强培训和指导社团干部开展工作,提高社团成员民主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明确社团的宗旨、理念和文化,指引社团工作向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要积极组织和推动学生社团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献爱心、志愿服务和“三下乡”等各种活动,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锻炼人际交往,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抓好新生入学关键时期的教育,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新生入学接触最多的即是辅导员,此时辅导员相当于他们的引路人,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新生入学教育:一是组织新生开展相互认知活动,使同学之间消除陌生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快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二是组织新生参加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学习,特别是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确大学与中学学习的差异、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三是组织新生参加专业教育,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设置、发展方向和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专业特点,帮助学生稳定专业思想和树立专业学习信心;四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新生参加毕业生双选会,或邀请用人单位给新生作社会经济发展、就业需求等主题讲座,让新生感受到就业的工作形势,使他们为未来职业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观念准备和知识能力准备;五是开展学业发展规划教育,引导新生制定个人学习的学期和阶段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强化学习动力,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总之,面对学分制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种挑战,高校辅导员要迎难而上,不断总结和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探讨新思路和新模式,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和工作实际,力争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胡胜军.学分制条件下地方高校辅导员工作浅析[J].潍

坊学院学报,2008,(1):143.

[2]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

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8,(2):122.

[3] 吉菁.关于学分制下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

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115.

[4] 李玉琴.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J].浙江海

洋学院学报,2006,(6):117.

上一篇:网络危机公关探析 下一篇: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