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郑晓龙:与犀利妻子“斗”出《芈月传》

时间:2022-10-06 07:15:09

导演郑晓龙:与犀利妻子“斗”出《芈月传》

2015年11月30日,古装剧《芈月传》一经首播,就在国内开启了“全民赏月”模式。对于导演郑晓龙和编剧王小平而言,该剧大火却在这对“国产剧最牛夫妻档”的意料之中。从《渴望》、《北京人在纽约》到《金婚》,再到《甄执》和《芈月传》,30年来,这对金牌搭档已经为中国观众奉献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鲜为人知的是,每一部力作背后,都有无数夫妻俩锋芒相对、争斗不休的“戏外戏”。他们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又是如何“斗”出一部部国产神剧的?

名导与名编的“山楂树之恋”

1952年,郑晓龙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在部队大院中长大。他当过兵,也到黑龙江当过知青,后来通过自学考上了北大中文系,毕业后进入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工作。

1985年春天,全国第三届中短篇小说颁奖会在南京举行。在那里,郑晓龙结识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王小平。两人一见如故,在南京那几天,郑晓龙和王小平一起逛夫子庙、中山陵,聊《红楼梦》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女孩婀娜而恬静,郑晓龙被她骨子里透出的优雅吸引住了。他坦荡的性格和敏捷的才思,也令王小平心生好感。

回到北京后,因为工作关系,郑晓龙和王小平的接触时间越来越多。王小平是海岩的小说《便衣警察》的编辑,她发现海岩的作品非常适合改编成影视剧,便推荐给了郑晓龙。后来,郑晓龙凭借策划《便衣警察》、《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多部轰动全国的热播剧,捧红了王朔、赵宝刚、冯小刚、葛优、张凯丽等人。

1986年4月下旬,郑晓龙为了他监制的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而要深入西南边陲拍摄,他选择的取景地大多人迹罕至,野兽出没,此行必冒生命危险。一想到要与王小平相隔万里,郑晓龙心中陡生悲伤。于是,他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最深切的渴盼:“小平,我要去3个月,或者更久。也许会有生命危险,要是……我回来了,你愿意和我今生永远在一起吗?”望着他深情的眼睛,王小平含笑点了点头。

1986年初冬,郑晓龙披着南国的阳光归来。那天北京正飘着雪花,一下火车,衣衫单薄的他便被冻得浑身哆嗦。由于火车晚点,前来接站的王小平,此时已经在月台上等候了他近3个小时,手和脸都冻紫了。一见郑晓龙,她便赶紧给他披上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围上一条崭新的围巾。大衣是她用半个多月工资买的,围巾是她每天临睡前挤出时间一针一线织的。“傻姑娘,拿着衣服还把自己冻成这样,你怎么不先穿戴上啊。”郑晓龙埋怨道。

女孩却说:“那不就成‘二手货’了吗,这是送给你的,要保持崭新。”郑晓龙哭笑不得,顾不得别人异样的眼光,在那个年代勇敢地将身材娇小的王小平裹进大衣中,搂着她出了站……这是算他们纯朴如《山楂树之恋》的婚前爱情中,最暧昧的一次接触了。

“跨国婚姻”催生《北京人在纽约》

1990年,王小平决定出国深造。此时,郑晓龙正为事业拼搏,不能与她同行,一时愁肠百结。王小平看出了他的心思,临走前给了他一个盒子。盒子里放着当年他到深山老林中拍片时,她写给他的几十封未寄出的信。从信中他看到,一个个寂静的夜晚,王小平坐在窗前,遥望南国边陲,默默地思念、祈祷……郑晓龙不禁红了眼眶,能遇到这样美丽深情的姑娘,是他莫大的福分。

1992年夏,郑晓龙与王小平在美国举行了婚礼。婚后,王小平依然在美国读书,郑晓龙则在北京忙工作。几通电话已不能承载心头的种种情思,怎么办?浪漫幸福的“美式蜜月”时常在他脑海中浮现:妻子的倩影,纽约的繁华,华人朋友们的种种不易……在对新婚妻子浓烈思念的熬煎中,他渐渐琢磨出了一个极好的题材――《北京人在纽约》。立项通过后,郑晓龙兴奋不已,赴美国拍片,就意味着他可以公私兼济地会会老婆了。

作为国内第一部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郑晓龙面对着一无所知的市场,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甚至和妻子推着装满《渴望》碟片的小车在唐人街挨家挨户推销,希望用这个钱来为《北京人在纽约》筹集开拍资本,但收效甚微。资金不足,整个剧组无法运作。

直到获得“三九胃泰”的赞助,也开了中国电视剧植入广告的先河,《北京人在纽约》才算渡过第一道难关。但这远远不够,这部跨国拍摄的电视剧,所需资金很多,他试探性地问妻子,可否将家中唯一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换得几十万贷款时,王小平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只要能圆你这个梦,砸锅卖铁住桥洞都可以。”妻子的仗义,再次感动得郑晓龙声音哽咽:“好媳妇,我代表全剧组谢谢你。”

《北京人在纽约》用120万元的总投资,为中国观众献上了一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洋插队”命运的电视剧。1994年1月1日上演后,迅速火遍中美两国。

郑晓龙夫妇虽然很恩爱,但也会争吵。王小平非常反对丈夫抽烟,夏天也就罢了,大冬天的,紧锁的眉头和四敞的门窗,让郑晓龙心寒。他掐灭烟头去关窗:“至于吗?你就不怕全家感冒?”王小平回答:“全家感冒是小病,全家要是都得了肺癌那才全完了。”郑晓龙打趣道:“你看看,你看看,本来挺好看的脸蛋儿,皱着眉头跟板凳狗似的,丑死啦。”王小平瞪他:“丑死了比气死了好!”

夫妻俩不光在生活中偶有拌嘴,工作起来更是争吵不断。拍《北京人在纽约》时,郑晓龙和妻子吵过;拍《刮痧》时,他们吵过;拍《甄执》和《芈月传》的时候,他们更是斗得不可开交。

金牌夫妻“斗”出《芈月传》

2013年,王小平创作《芈月传》剧本时,有一天,夫妻俩吃完饭去散步,在公园里,两人能为剧中一个角色的塑造,乃至一句台词的遣词用句大吵起来。最后夫妻俩各走各的,甚至感觉日子都没法过了。“他老说,我们不要再合作了。可一有新戏,又想让我去写剧本,因为只有我能忍受他的吹毛求疵。”王小平忿忿地说。

2014年9月6日,由郑晓龙执导,《甄执》原班主创打造的古装巨制《芈月传》正式开机。该剧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芈月――秦始皇高祖母极为曲折传奇的人生故事。

在《芈月传》的拍摄现场,一些首次与郑晓龙合作的新演员,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神秘女性始终坐在导演椅后面,不时和导演交流,甚至偶尔对演员的表演指指点点。

正当一些演员好奇这位神秘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时,郑晓龙竟和她吵了起来,起因是剧中一封小小的诏书――-古代诏书有多重用途,郑晓龙对剧本中诏书的提出了质疑,而神秘人则自信地表示她早已查阅了资料,剧本中的描写准确无误。听到神秘人犟嘴,气急败坏的郑晓龙直接起身走人,并扬言:“我现在就去网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查,要是错了,看你怎么面对我?”神秘人也毫不示弱:“错一个字我就给你一万块钱。”郑晓龙甩下一句“谁稀罕你这点钱。”就真的甩下剧组,扬长而去,显然是生气了。

这样尴尬的场面,令新演员们都有些手足无措,但孙俪等一众与郑晓龙合作过《甄执》的老演员和剧组成员,却都安之若素。显然,这在老郑的剧组早已是家常便饭了。这位敢和大导演公然叫板的神秘女子,正是《芈月传》的编剧,郑晓龙的妻子王小平。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这句话用在郑晓龙夫妇身上再合适不过。说到婚姻保鲜秘笈,王小平总结说,骨子里文艺的郑晓龙有思想,懂浪漫,但生活中却是个粗线条;她懂生活,会理财,但又是个“斗”志昂扬的犀利姐,无论在家还是在片场都经常不服他。“但这反而让我们相得益彰。如果说婚姻是一道菜,我们俩的争来斗去就像是麻辣调味剂,会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有味道。”

责编/沫菲

上一篇:浪迹威尔逊岬国家公园 下一篇:我家有个“万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