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手谈”亦康健

时间:2022-10-06 07:10:26

上网“手谈”亦康健

在下年逾古稀,“棋龄”已过花甲。七十多个春秋的生活实践告诉我:没有“车马炮”的日子是很难捱的。

岁月匆匆,倏忽问,老了,但看棋、下棋,仍是我的最爱。然而,我现在多关注全国性大赛的高手对局,至于那绿地边、小区会所,落子“劈劈啪啪”像木工问敲钉子般,还要摸摸悔悔的下棋,我只是一瞥而过。那么,如今到哪里去过棋瘾呢?有的,好多年前,女儿、女婿给我安置了一台电脑,还调试出好几家象棋网站。于是,我既可第一时间浏览棋赛消息,又可在闲暇之时,端坐屏前,或作壁上观,或与人捉对厮杀,沉醉其中。

我听棋友介绍,说一家叫“弈天棋缘”的网站,云集着全国各地棋坛高手,甚至有港澳台名手注册登录。故而,我大多时间锁定此网。

打开网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多彩而富有情趣的网名。归纳之下,大致有这么几类:一是文学型,如“雪拥蓝关”、“潇湘夜雨”、“大漠孤烟”、“挑灯看剑”、“养晦韬光”等等,文质彬彬,内涵丰厚,无不给人以文学意境的享受;二是霸气型,如“西楚霸主”、“强弓在手”、“吃遍楚汉”、“切菜砍瓜”、“三步倒”等等,其名给人一种震慑感和下马威;三是诙谐型,如“胡大华”,将特级大师胡荣华、柳大华两位姓名兼而有之。“啃得车”、“超胜客”,此乃借用洋快餐店“肯德基”和“必胜客”。还有什么“半瓶子水”、“一盘也没赢”等等,逗人发笑和自谦皆有;四是成语型,如“棋道酬勤”、“兵临城上”、“棋壮如牛”等等,改动一字,寓意幽默;五是棋谚型,如“三子归边”、“侧攻如虎”、“将军脱袍”等等,此均为象棋攻杀之术语。当然,还有不少英语缩写和汉语拼音的网名。更有人喜欢用真名实姓,犹如古战场上,交战前通名报姓的一条好汉,富于侠义豪放气概。

网上对垒使用网名,仿佛假面舞会的“舞搭子”,一时不明对方为何人。但日子一久,对方的网名与下棋风格了然于心,就熟若故人了。无论是我“过五关斩六将”,还是屡屡败走“麦城”,我都用一本小册子,将对方的“大名”、布局特色、行棋风格一一记下,以利再战。对弈时,我特别注意不能心懈手乱,点错了行棋位置。如本来明明是车吃车,结果少走一格,反白白送吃;有时马走错位,反被当“炮灰”,铸成速败。另外,我也有自知之明,年岁大了,反应肯定比不上年轻人,于是,大多不参加“快棋”、“超快棋”一类,而参与用时相对宽裕的“慢棋”角逐。不怕笑话,布局上我还可以翻阅一些棋谱参考,如葛维蒲大师的《象棋布局例典》;阎文清、张强两位所著《布局定式与战理》;另外,还有堆于电脑台边大量的历年对局书籍。因为翻久了,熟能生巧,某一布局,某一变例,在哪一页,数秒之内,便可呈现眼前。如此,我的布局工整,引来网友责怪。有一回,10多回合后,对方发言警告:“你用的是软件,对你没好处!”天哪!我一老者,从不懂什么软件、硬件。这无疑是我的应法无懈可击,才遭非议。我自忖:此行为虽不道德,但对尚不谋面的老棋迷,能否宽容些呢?对于他本人,可经受规范化锤炼;对于我,如此“作弊”,不也温故知新吗!

不可否认,网上下棋有规则弊端,不少基本判法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如“一将一杀”判和等,其实,这也好,类似“亚洲规则”,简单明了,双方同等条件,同难同易,童叟无欺,关键在于人去掌握,其本身是网上游戏呗。

上网下棋,没有一旁看客的嘈杂议论,也没有“绍兴师爷”的多嘴支招,基本反映出对弈双方的真实水平。自己下累了,也可点击“旁观”,呷着茶,笃悠悠作壁上观。一旦有心得感悟,还可码字与对方交流。一次,我见一位棋友末后人局杀法走得严丝合缝,步步紧扣,便打出“红方杀法一气呵成,值得赞赏”的字样,他就与我“攀谈”起来。方知他是杭州人氏,32岁的年轻人,并约好常联系交流。嗬,我俩成了网上“忘年交”。

网上对弈,方便自在,随心所欲。大伏天,你可以名副其实地“赤膊上阵”,哪怕光着脚丫,“赤脚大仙”般操作鼠标,杀它个天昏地暗,亦无人指责你不讲礼仪。另外,你若棋瘾所至,随时可找人杀个痛决,因为网上无论晨昏半夜,24小时有“痴迷者”陪伴你。更意想不到的是,上网搏杀竟还有耐饥、解痛功能:连输几盘,急于翻本,杀得眼红。午间,老婆叫吃饭,根本听不见,竟直下到下午三点,翻够了“本”,才到厨房啃冷饭。前不久,我去医院拔了一颗牙,医生开了止痛片,关照回家休息,我却上网杀开了。记得那日下午,我以棋为乐,乐而忘痛,一口气下得几盘好棋,等级分大幅飚升,犹如股票“涨停板”,心情顿时放飞起来,什么“阿司匹林”、止痛片,早已抛至脑后……

回想往事,余自幼误入“棋”途,花落花开,如今鬓发斑白,仍“余威”犹在。尤其有了网络象棋这个大干世界,老来犹被“套牢”,无法自拔,扪心自问,也不愿自拔。究竟何因,乐在“棋”中也!

上一篇:2011象棋竞赛《规则》棋例的新变革⑥ 下一篇:偶遇美女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