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时间:2022-10-06 05:46:38

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摘要】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icytosis,HLH),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良性组织细胞增加伴嗜血现象的一种过度炎症反应。HLH发生于成人NK/T细胞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在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诊断相关特点,以加强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嗜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相关;NK/T细胞性;成人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84-0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4岁,以“发现右腋下肿物半月”为主诉于2014年8月28日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彩超示双颌下、双颈外侧区、双锁骨上下、双腋窝、双腹股沟等多处淋巴结肿大,于2014年9月2日在全麻下行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报告确诊(左腋窝)NK/T细胞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于2014年9月5日转入血液肿瘤科进一步治疗。入科时,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生命体征不平稳,低热多汗,精神萎靡,进食水差、乏力、下床困难。专科查体:S:1.46O,kps:60分,左腋窝4cm手术切口愈合可,双颈部、双腋窝多处可扪及多枚淋巴结肿大,以右腋窝明显,最大约3.0×3.0cm,质地中,活动度尚可,边界清,无压痛及溃烂,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牙龈有出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湿罗音,心(-),肝肋下触及二指,脾肋下触及三指,肝脾肾区无压痛,双手指关节及双下肢多处见红斑形成,无关节痛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入科后患者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5℃,降温等对症处理效果欠佳,病情进展快,于2014年9月8日意识恶化,呈浅昏迷状态,巩膜及皮肤黄染,右肺闻及较多湿罗音。患者病情凶险,化疗能够逆转病情的可能性小,随时可能出现重度感染、大出血、休克等危及生命,积极与家属交代病情,家属签字同意给予抢救性化疗,患者于2014年9月10日经CHOP方案抢救性化疗1程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患者于2014年9月18日出院,但预后差。

2相关检查

入科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79.4×109/L,红细胞(RBC)3.3×1012/L,血小板(PLT)72×109/L,血红蛋白(HGB)97g/L,原始幼稚细胞16%,淋巴细胞30%,酸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52%。免疫功能示自然杀伤细胞计数(NK)49708×106/L。凝血功能示部分凝血酶原时间25s,凝血酶原时间15.4s,凝血酶原活动54.1%,纤维蛋白原(Fbg)0.88g/L。肝肾功能示谷草转氨酶129U/L,乳酸脱氢酶2250U/L,谷丙转氨酶30.7U/L,谷氨酰胺转肽酶85.4U/L,总蛋白59.58g/L,白蛋白39.34g/L,总胆红素169.5μmol/L,尿素11.41mmol/L,尿酸682.3μmol/L。C反应蛋白23.92mg/L。降钙素原检测+血清蛋白电泳(自动)+血脂8项:甘油三酯(TG)3.6mmol/L,超敏C反应蛋白24.3mg/L。TOBCH检测弓形虫-IgM-、风疹病毒- IgM-、巨细胞病毒-IgM-、单纯疱疹病毒1- IgM-、单纯疱疹病毒2- IgM-。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O”-。

腹部彩超示肝脾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心舒张功能减退。鼻咽部、头颅MR示鼻咽、口咽壁及鼻咽顶后壁增厚,扁桃体增大,双侧咽旁及颈鞘区、颌下、腮腺区多发淋巴结肿大,左侧颞顶叶少许缺血灶。胸部正位DR示双肺内散在较多斑片状影,双肺门影浓密。骨髓检查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22.5%,见少量吞噬细胞。

患者入院后血常规血细胞计数进行性减少,其他生化指标也显示出患者病情持续恶化。

3诊断和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1.(左腋窝)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K/T细胞性 IVEB(骨髓)IPI高危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嗜血细胞综合征4.肺部感染。患者的不适症状均与肿瘤及HLH相关,积极支持对症后未见明显好转。患者意识障碍伴感染、黄染、高热等,仅仅给予支持治疗不能阻止疾病进展,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若化疗亦可能损害脏器功能,逆转病情可能性小。充分的医患沟通取得家属签字同意的前提下,结合淋巴瘤、ALL、HLH等治疗策略,选择给予基本化疗方案CHOP方案抢救性化疗1程,加强保肝、止吐、抑酸、水化、营养及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化疗第3天,患者一般情况明显好转,意识恢复,临床症状改善。

4讨论

HLH是一种少见的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HLH分为感染相关、肿瘤相关、风湿病相关等。在肿瘤中淋巴瘤相关HLH以T和NK/T细胞淋巴瘤为多数[1]。本例即为NK/T细胞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该患者长期发热、肝脾肿大、高甘油三酯血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2系血细胞计数进行性减少、骨髓见吞噬细胞、血中NK细胞明显增高、皮肤红斑、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符合国际组织细胞协会确定的诊断指南[2]。同时排除其他相关因素可能性,明确诊断为淋巴瘤相关的HLH。

淋巴瘤相关性HLH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案,Shin等[3]报道CHOP方案治疗有效。针对本例患者,选择CHOP化疗方案进行抢救性治疗,短期疗效显著。

该例为中年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验指标变化迅速而典型,病情凶险,淋巴瘤相关性HLH较为少见,故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Janka G,Zur Stadt U. Familial and acquir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icytosis [J].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05:82-88.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54-256.

[3]Shin HJ,Chung JS,Lee JJ.et al.Treatment outcomes with CHOP chemotherapy inpatients with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icytosis[J].J Korean Med Sci,2008,23(3):439-444.

上一篇:探讨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微创保胆... 下一篇:?―HCG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