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七台河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时间:2022-10-06 05:25:33

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七台河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内容概要]2013年是七台河市近十年来经济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面对煤焦市场持续低迷和地方煤矿长期停产两大不利因素叠加冲击。要牢牢抓住转型发展中心任务,抓住“五大规划”和省新一轮产业项目攻坚战的战略机遇,全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七台河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关键词] 优化产业结构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 A

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加快我市转型发展的核心要务,2013年我市二产比重下降11.4个百分点,一产和三产分别上升3.0和8.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3.2:46.8:40.0。规模上工业增加值煤焦化比重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非煤工业比重提高到10%。产业结构明显变化,但是要深刻地认识到我市产业结构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全力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提升我市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一、七台河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产业总体层次和水平较低

七台河市现有产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条低端,产品以原字号、初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比如,煤炭开采和洗选是煤炭资源型产业当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最低的行业,这两个行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很大。作为煤炭资源型产业中层次较高的煤化工产业,其规模和水平虽然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基本上仍属于传统煤化工范畴,以生产焦油、煤气、苯、甲醇等初级化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较低,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非煤产业的状况也是如此。现有的机械、食品、木制品、建材等传统非煤产业同先进地区相比层次较低。如机械行业,以生产和维修农业、矿山小型机械设备为主,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矿山机械主要为本地生产水平落后的小煤矿服务。建材行业则以生产矸石砖、粉煤灰水泥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至于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则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量在建项目。

(二)产业结构畸形仍未有大的改观

七台河市产业结构最大的问题是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截止2013年底,全市规模上煤焦电化企业62户、占规模上企业的54.4%,实现增加值、纳税、就业分别占规模上工业的90%、93%、90%,80%以上的国民经济活动与煤有关。非煤产业规模太小,非煤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4%。同时,七台河市的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比较薄弱。三次产业比例,2013年为13.2:46.8:40.0,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明显低于全省及全国的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则更低。产业结构的畸重畸轻意味着七台河市结构调整难度特别大,构建结构优化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难度也相应加大。

(三)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严重,产业发展承载能力较弱。

我们七台河市属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由于煤炭开采加工业多属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破坏极为严重,使七台河市的环境承载能力较为低下。开采、洗选、焦化、发电导致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综合治理、达标排放任务比较繁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难度大。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影响后续产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长年煤炭开采,矿井水大量排放,造成地表水质污染、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导致水资源缺乏,仅靠桃山水库已很难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煤炭开采导致地面沉陷,严重破坏城乡基础设施,山体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相伴生的煤矸石大量压占土地。目前,矿区沉陷区80.84平方公里,煤矸石堆积量超过50万立方米的大型矸石山15座,其它小型矸石山1000多座,堆积总量达到1亿吨。七台河市的地域面积本来就很小,再加上沉陷区和矸石山所占用的大量土地,产业发展的空间则变得更为狭小。

二、加快七台河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深刻分析全市产业结构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扩总量、促转型。

(一)一产要发挥低山丘陵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我市一产占GDP的13.2%,耕地面积不足280万亩,是典型的小农业。但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土壤、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适宜走高、精、特色种植业。1、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引领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白瓜、有机杂粮、菊苣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建设,大力开发林下经济,做强果蔬产业,创新产品营销组织方式,提高特色种植业的创收效益。2、大力发展畜牧业。我省处于北纬43度至53度之间的“黄金”养牛带、玉米种植带,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2013年省政府投入2亿多元扶持45个单位1200头以上的奶牛场,今年还要增加投入。我市要抓住这样的政策机遇,盯紧市场需求导向,大力抓好牛、猪、鸭等养殖业发展。

(二)二产要狠抓产业链生成和延伸,着力调整优化结构

我市二产占GDP的46.8%,其中煤焦电化增加值占GDP的30%,占规模上工业增加值90%。要辩证分析这种畸重的产业结构,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煤炭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必须继续做好煤炭这篇文章。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必须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非煤产业发展步伐,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要按照“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发展思路,既要巩固和拓展煤炭工业的基础优势,又要发展壮大非煤替代产业集群。

1、坚持以煤为基,做强做大煤炭循环经济

煤炭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将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必须立足现实,继续推进煤炭循环经济集约化、科技化、洁净化发展。①加快勘探建井进度。推进深部和煤炭资源勘探,加快七煤向阳立井、七峰一井和和宝泰隆、亿达信等高效矿井建设,提升有效产能。②强力推进煤矿整合。按照省里批准的72个煤矿整合要求,坚持一个法人、一个具有较高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团队、一支经过培训稳定职工队伍、一个投入到位的安全保障条件、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五个一”原则,确保真整合、真重组、真控股、真投入、真管理、真淘汰,从根本上改善地方煤矿生产条件并稳定产能。

2、坚持以非煤为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替代产业集群

目前,全市煤炭探明储量可采年限不足20年,即使把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全部开采出来,也支撑不了多少年。而全市规模以上木制品、机械制造、食品药品、新型建材企业只有34户,年创增加值、纳税、就业仅占规模上工业的5.6%、3.7%、10%。转型决定我们这个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是七台河市的万事之首。要坚持激活存量与扩大增量并重,支持双叶公司围绕市场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对外合作,带动木制品园区企业协作发展。利用销地市场优势,依托勃农、同创、坤城等重点企业,做强做大农业和矿山机械制造产业。抓住全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的机遇,支持大森林、大兴牧业、五方种猪建设规模化基地,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税收贡献率。依托金沙绿色食品园区引进品牌知名度高、投资能力强的食品药品企业。积极发展新型建材及其它战略性新产业。

三产要加快载体建设,激活市场内在潜力

我市三产占GDP的4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在2013年经济困难形势下,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实现80亿元,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纳税、就业分别占40%、31%、26%,虽然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正是潜力所在。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市虽然位于龙江东部城市群中心位置,但深处腹地,交通运输成本巨大。随着产业不断扩张发展,对物流业的需求空间越来越大,要抓住生产、消费和对外贸易三条主线,大力吸引高水平的物流企业和项目落地。2、加快拓展金融服务业。我市金融业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虽然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类型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多种支持和服务,但尚未形成功能较齐全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还有很大空间。要培育适合金融业成长的环境土壤,吸引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依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衍生产业,扶持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3、加快振兴旅游业。我市有得天独厚的北国风光,夏有园林冬有雪,石龙山和西大圈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潜力尚待释放,调水工程竣工后,桃山湖整体开发将释放更大的旅游消费潜能。要推进两个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森林避暑等产业发展。

上一篇:如何优化建筑结构设计成本 下一篇:桥梁钻孔桩基清孔技术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