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导练”物理教学例谈

时间:2022-10-06 04:47:59

“习题导练”物理教学例谈

“习题导练”是“问题导读”、“例题导学”环节的自然延伸,与前两个环节有机结合构成了学习的完整过程.学生通过作业继续巩固、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纠正对物理概念、规律可能存在的不正确的认识,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结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诊断学习问题,调整学习计划;教师通过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反思教学问题,以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控教学活动,使“教”与“学”更好地对接.因此,“习题导练”是事关教学质量的又一个关键点.

但是,很多教师没有真正重视这个环节并赋予实质性的内容,致使教学效益大大降低,学生的兴趣日渐淡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处理好习题设计、习题批改、诊断反馈三方面问题,以此来发挥习题“导”学的作用.

1习题设计

1.1针对性

现在,部分教师无视学生课外时间的有限性,搞题海战术,总以为“做得越多,记得越牢,能力也就越高”,机械重复、结果学生被动应付,无暇专注思考,逐渐丧失了学习热情;忽视课程标准和学生能力水平的对接,习题超范围、超难度,追求对高考的一步到位,最终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失去了作业的诊断功能;忽视教学目标与习题的对接,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覆盖面小.习题的设计要纠正上述问题,以最少作业量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统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能力、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等因素中寻找支点,使习题更有针对性.

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知识链练习设计,以突破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的应用和掌握.

(1)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CD#3]、CD#3]、CD#3]像;

TP4GW16.TIF,BP#](2)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CD#3]、CD#3]、CD#3]像;

TP4GW17.TIF,BP#](3)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且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CD#3]、CD#3]、CD#3]像;

TP4GW18.TIF,BP#](4)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CD#3]像;

TP4GW19.TIF,BP#](5)当物距小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CD#3]、CD#3]、CD#3]像.

TP4GW20.TIF,BP#]然后,在教师的有机引导下,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总结提升.

1.2典型性

克服简单搬用、抄袭的习惯,充分占有教材思考题、探究题、习题并把握编写者的意图,广泛占有多种资料中的习题,然后加以研究、比较、筛选,在坚持针对性原则的前提下选择典型的习题,使习题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更具代表性.笔者与一些老师在课后交流时时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课前预习、教学例题为什么是这样几个问题而不是其它问题,他们的回答一般不能令人满意,同样,问及习题为什么是这样一些而不是其它时,答案同样不能令人满意.习题和问题、例题一样,都必须典型,都必须是按当时的认识达到了“非我莫属”的程度,这就要教师建立题库,在充分研究、比较的基础上筛选习题.有时,为了适合学生的需要,还要改编题目或自创新题.

例1如图6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正上方有一固定的正点电荷Q,一表面绝缘的带电的小球(TP4GW21.TIF,Y#]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Q的电场),从左端以初速度v0滑上金属板,沿光滑的上表面向右运动到右端,在该运动过程中

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做先减速,后加速运动

C.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

D.电场力对小球所做的功为零

命题意图考查对静电平衡导体特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误选B,没有充分考虑到导体的放入.由于静电感应而导致空间电场的变化因素,思维片面化.

解题方法与技巧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处于点电荷Q的电场中而达到静电平衡状态,是一个等势体,其表面处电场线处处与表面垂直,故带电小球(表面绝缘,电量不变)在导体表面滑动时,电场力不做功,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C、D选项正确.

1.3层次性

现在普遍实行的年级集备制度为保障习题设计的质量提供了可能,但是,一个年级几个、几十个不同类型的班级,几百、几千个基础、能力、技能、心理、习惯不同的鲜活个体在作业上高度统一,严重地忽视了个性特点和差异,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不利于很多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因此,习题设计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的选择.必做题体现知识、能力、技能的基本要求,选做题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变通性的难度,但也绝不能“难”不可及.布置习题时,鼓励学生在完成必做题的前提下向选做题挑战.教师大可不必怀疑学生的自觉性,以为学生会放弃选做题,其实,敢于接受挑战是学生普遍具有的素养;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一刀切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做,部分学生因为能力不及,长期以往反而使他们在手忙脚乱中连必做题的水平也难以达到,在被动应付中不断饱尝挫折,最终惧怕物理学科.如果真的出现学生大面积“偷懒”的话,教师倒真要好好反思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一切细节处理了.

例2如图2所示,绝缘导体A带正电,导体B不带电,由于静电感应,使导体B的M端带上负电,而N端则带等量的正电荷.

TP4GW22.TIF,Y#](1)用导线连接M、N,导线中有无电流流过?

(2)若将M、N分别用导线与大地相连,导线中有无电流流过?方向如何?

命题意图考查对静电平衡特点及电流产生条件的理解能力B级要求.

错解分析对电流形成的条件理解不深刻,误认为将M、N两点相连会进行电中和现象,有电流通过.

解题方法与技巧A为带正电的场源电荷,由正电荷及形成的电场的电势分布可知:UA>UB>U地,其中,B是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UM=UN=UB.当用导线在不同位置间连接时,电流定由高电势流向低电势,而在电势相等的两点间连接时,则导线中无电流通过.所以:

(1)因为UM=UN,故导线中无电流.

(2)因为UM=UN=UB>U地,所以无论用导线将M还是N与大地相连,电流均由导体B流向大地.

1.4实践性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物理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用于习题设计,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而且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开展跨学科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把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科学与经济、社会互动作用的认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题的设计由于发生于学生课前自学、课中学习之后,学生初步具有了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业设计不能教师包办,而要鼓励学生创题;从某种角度上说,有时学生设计的习题更有价值,特别在易混淆易误解方面,往往更具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HJ1.95mm]2习题批改与诊断、反馈

习题的目的是对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效果的检测和教学策略的诊断,以发现问题,做出调整,补救当前的教学并优化今后的教学.针对现今的物理教学,“习题导练”教学要实行三项改革.

一是习题批改的改革.许多教师整天忙忙碌碌,却不是把时间忙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导读”、“例题导学”“习题导练”上,而是忙在上课讲题目,下课批习题上,颠倒了轻重缓急.而且,教师包办批改,常常不能及时,只能隔课反馈,效果可想而知;有时为了赶时间,只批不改,草草了事,有的作业思路不清、表述不规范却因为答案正确而蒙混过关,有的作业只知结论错误却不知何处出错以及出错的原因;以此为基础的诊断也就无从谈起.值得反思的是,教师辛辛苦苦批了,学生只关心教师打上的对与错的符号,然后参照做对了的同学的作业依葫芦画瓢一番,不会真的花时间也没有时间去弄懂,下次作业或考试竟然错得一模一样.教师一人包办作业批改必须改革.笔者以为,作业批改应尽量让学生参与.一般做法是,小组合作,生生互批.每个小组6~8人,成绩优秀生、中等生、暂差生各占三分之一;课堂中教师公布参考答案,然后将作业按小组流水线批改;小组长轮流担任,对批阅的情况做好小结,以便交流.当然课前教师也要抽取部分作业批改,以了解作业的整体情况和存在的一般问题,以便课堂诊断环节的调控.

二是习题诊断的改革.学生在习题批改后,集中精力,交流错题,找出错处,讨论出错的原因,以帮助出错的同学真正弄懂、弄通.根据问题的难易,可以一帮一、一帮多,对于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向其他小组或老师寻求帮助,也可以写到黑板上向全班求援.这样,简单的、一般的问题就得到了基本的解决.有人认为,小组互批、学生诊断还不如教师在黑板上对作业逐一讲解.其实不然,教师的讲解虽然正确、规范,但对于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的原因、出错的各种想法、误解并不清楚,也就没有了针对性;笔者曾做过调查,在问及纠错是老师讲好还是同学讲好时,同学普遍认为,教师一般从头讲到尾,很费事,而同学往往一句话就豁然开朗.是的,学生群体同处一定的水平线上,哪个地方有“卡”,容易被“卡”,他们可能更清楚些,所以,学生帮学生往往一语破的,而且更具启发性.

三是课堂反馈的改革.既然学生参与了习题批改,那么,他们就有课堂反馈的发言权.笔者以为主要从三个方面反馈.第一,反馈共性的疑难问题,让会的学生当老师、执教鞭,登台讲述习题情境,分析变量关系,展示解题方法.第二,反馈共性的出错问题,指出出错习题,点明出错的原因,总结学习的方法.第三,反馈创新性的习题解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新思路和解题新技巧,拓宽思维的范围,鼓励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鼓励自主选择相关话题,登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这里,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鼓动的作用,倾听、点拨、追问,并根据自己在批习题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补充.

“习题导练”教学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教师研究的主动权,使师生的成长发展有了可供操作的现实途径;“习题导练”教学以教师的“导”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为主轴贯串始终,使师生共同登堂入室,享受物理学习的成功乐趣.

上一篇:例谈增强物理教师课堂语言魅力之技巧 下一篇:通过一道例题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的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