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时间:2022-10-06 04:38:56

探讨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当今时代,已经步入了一个网络化的时代。在网络时代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工作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就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机遇。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发展空间,还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更为充足丰富的教育资源。众所周知,网络已经覆盖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完全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丰富多彩,通过网络的平台,让所有师生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一)互联网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工具和传播工具,其功能之强大,运用之广泛是我们都有目共睹的,高校的师生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如果我们也能够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这个传播渠道,那么也能够大大的拓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

(二)互联网变革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来是单向灌输的工作形式,学生在思想政治活动中,永远处于“被动”的状态。在很多同学的眼里,教师总是高人一等,与学生之间有一种强烈的距离感。而通过网络这个交流平台,例如微博、QQ、微信等等交流工具,都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种关系的转变,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解决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小的局限性,让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很快的进入到学生群体之中,带动学生的全员参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单调和枯燥。

(三)网络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络把世界观、人生观 、道德观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生动、幽默、通俗的网络文化之中,不断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网络是全球性的交流平台,通过微博这个平台,可以大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分享全世界的优秀教育成果,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及时得到的信息,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得到最新、最权威的教育资源。

(四)网络的虚拟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网络是一个大众的交流平台,它提倡言论自由,学生和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发表自己独特的意见,它是一种高度自由的交流平台。在网上,学生可以就一些社会新闻热点问题,充分的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用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密,因为网络倡导的就是言论自由,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学生可以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的心声。而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对学生的这些意见进行收集和整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的负面效应加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网络虚拟化导致大学生各种社会、心理问题突出,这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互联网本身是具有隐蔽性和虚拟性的,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此,他们受到网络上不利新闻的负面影响,逐渐的沦陷,并且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最终走向偏离的轨道。如果我们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鉴别是非的能力,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对高校舆论导向的控制和管理提出挑战。网络提供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且很多消息可以在网上备查。由于网络保护个人的隐私和权利,提倡言论自由,所以人们在网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是受到保护的,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制造一些虚假信息,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故意混淆视听,因此,网上的信息常常是鱼目混杂,真假难辨。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如果学生没有极强的识别能力和自我约束力,那么也有可能被这些虚假信息所感染,走向迷途。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运用网络系统构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高校应高度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其阵地。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高校党委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统一领导和规划,党委宣传部门对高校的网络建设和网络文化起导向作用;二是高校要努力建立几个有影响力的网站,以此来吸引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三是建立以学生会等组织为基础的网络体系,做好引导工作,及时纠错,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二)倡导网络文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高校要积极的开展网络道德课,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网风”、“网德”教育,增强其对全球网络文明知识的识别警觉能力、自觉抵御能力;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国际化、全球化观念,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本土主义观念,掌握一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具有国际交往的能力。

(三)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监控机制。各高校应该配备一个齐全的网络信息管理团队,包括专职的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等,由网络技术人员负责网上信息的分析、过滤、监控工作,对网上不良信息,要及时澄清。在正确教育引导学生同时,还需要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活动,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05)

[2] 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2)

[3] 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05)

[4] 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4)

上一篇: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