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

时间:2022-10-06 03:10:13

每当听到时间整点的钟声敲响,想起小时候耳朵伏贴手表的滴答声,心就会刹那间随着针摆的节奏暂停,没有了小溪的流淌,却似大海般的沉静宽宏,那是一种相对静止的回望和前进,且迅疾的颤抖――儿时的童趣声,如今的成长音,我们在成长,父母音容在老去,又有多久没有在一起定格那个幸福的镜头――全家福!

小时候,我们是父母的宠儿,春天里,父母把我们当成迎春花,欣欣向荣的亲呢着我们成长,夏天里,父母把我们当成绿荫,郁郁葱葱的从我们的成长中取凉,秋天里,父母把我们当成收获,灿烂金黄的拉扯着我们长大,冬天里,父母把我们当成小棉袄,冰雪寒风的孤寂中从回忆我们的成长中取暖。小时候的我们父母花多少时间和我们在一起――一年四季!儿女街道间谈笑言欢,像一个雷达屏幕,现身于一个定点上,或者说,夜航海上,茫茫中突然浮现一粒渔火,分明无比。虽然也可能是万里之遥,但是那个定点让你放心――亲爱的孩子,他在那里。

正如央视原“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童年浸透的父母亲爱的晾晒: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情深;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父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守望着我们的成长,是父母教育着我们养成了坦诚的处世态度,勤勉的生活性格,读书学习进取的习惯。朱子治家格言中把“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与“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两句并列阐述,说明两者对儿女的成长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一个不懂孝道的孩子将来对国家、对社会能做出大的贡献是不可能的,一个连父母都不尊孝的孩子当然也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小时候早上醒来透过窗户看着庭院里两株比肩而立的榆树,互相依偎着,把温柔的阳光细碎的洒满小院,那便是我最熟悉的清晨。想起树影婆娑的夜里,父母帮我掖好被褥,那时的我睡的很沉很深很舒坦;工作了、成家了,醒来看到的是另一个城市耸立的楼层,和父母分开了,没有了老家和父母一起的厚重劲,那由出生而随父母贴切原生态的味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去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学习(住校)。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不是反对机构养老,但,作为儿女不能失去孝敬之心。不然,人们越来越爱钱,因为钱可以解决养老之忧。人们越来越爱狗,因为狗可以解除寂寞之苦。有时候我们用眼睛看得见的“坏”去量时间,人老了。父亲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文化程度不高,但习得一手好字,看着老父亲没事一个人拿笔无厘头的倾写,动作不快,但很用力,似是在驱赶缠绕周身的孤独。

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省60岁以上人口达159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17%;到2020年,将达到17%。在人口加速老龄化的背景下,老人群体“空心化”将越来越庞大。5年,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时差段,人的年龄经不起时间的放置。年轻时,父母艰辛拼搏,努力给儿女提供能达到的最好的条件;如今,父母处在最懂得隐忍的年纪,日益年迈,仍力求自力更生,不愿成为负担的代名词;父母希望儿孙环绕,但更愿意委屈自己,以成全儿孙更好的生活。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双眼守望着我们二十余年,然后我们用余下的几十年活在父母的耳朵里……我们一直在父母的心里,可却离父母越来越远。人生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在我们终于实现梦想,终于事业有成,却没有了陪伴父母与我们分享。所谓的尽孝远远不止是“寄给您们的钱,不要不舍得花”,比起物质,父母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变忍受为享受,是精神相对于物质的胜利。

如今电子信息化社会,街头巷尾会有着各种各样留影的镜头,为了纪念自己的成长,或者为了定格父母此刻的幸福,因为有儿女的陪伴合影。不过,老年人不爱拍照,有可能是因为在他们的时代里拍照不是那么流行,他们没有这个习惯,但更重要的是:照片里没有儿女,他们显得非常寂寞。王小波说:“一辈子很长,就找个有趣的人在一起。”在异乡拼搏的儿女,平时总是很忙,总有各种原因回不了家,即便给家里打了电话,父母依然牵挂。父母在,家才是你安魂入梦的地方。回到家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我们才能充分感知一个家的温馨和踏实。上有老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我们已经褪去了青春的青涩,洗尽了生活的铅华,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回报,懂得了珍惜和付出。无论在外面遇到多大的风雨,家庭的港湾是我们永远温暖的怀抱。这世间,有一种压力,叫做“上有老”。有一种责任,叫做“上有老”。更有一种幸福,叫做“上有老”。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告别一封家书纸质岁月的温情表达,走进了微信时代,表达感情头影的速度赶上了进家喊上一声爸和妈,让亲近零距离接触。这样没有体温的接触显得飘渺甚或虚拟,一种习惯性的重复叮嘱嘘寒问暖,莫过于进家喊声爸和妈,年龄随时代的老去,父母那慈爱的笑容和暖暖的泪花是最甜美的温情。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儿女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哺育的基础,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追求延续到下一代身上,转化为下一代的发展趋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儿女陪伴父母冬天里居家围炕而坐,谈笑合欢反哺的温暖,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用理性的头脑细数这段岁月,父母的养育教育之情衔接儿女的反馈陪伴之恩,是一个家庭和谐温馨的循环链,真正理性的爱,不应该是简单的抚养,让我们长大了的孩子,静心策划这份别致的爱,让这份爱向一家人的更深处漫溯,像小时候我是你心里的宝贝一样,我也把你捧在手心里。

我们必须学会觉醒并保持清醒,不要依靠机械的帮助,而是凭借对父母的无穷关爱,因为父母在我们沉睡不醒地沉浸于以让父母过的更好为理由而裹挟于自己想要更加成功的工作漩涡之中的时候也不会抛弃我们。回家回乡不需要理由,我们无疑有能力自觉的回家陪陪爸和妈,吃一口妈做的饭菜,多少回味呀!用陪伴耕耘夕阳红,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

风烛瓦霜,瞬息可灭,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那时候的老人很清楚,“快回家了”,且用缓慢慈善的语言轻轻的吐出,似乎作为儿女的我们要接到颤巍巍递过一张稀薄透丝的白纸,没有质量的长寿是无意义的,没有儿女陪伴的晚年是一份惨淡孤寂的夕阳红!石斛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秋石斛”畏寒,只要环境温度适宜,常花开不断,就像我们用陪伴抚养消除父母的孤寂,回馈父母晚年四季幸福夕阳红映射的全家福!

幸福就是,皱纹多了,背已驼了,发苍齿摇还用老花镜缝缝补补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这样陪伴的镜头,听着老父母挪动着慢腾腾的步子喊着儿女的名字,那时候,儿女在家,和父母在一起,父母蹒跚的脚步让儿女听到幸福夕阳的移动。

结语:

父母养育了我们,儿女是家完整的新元素,家给予了我们空气和土壤,陪伴则是绿化,是为了使这片土壤蔚然成林。愿:每个老去的父母都可以在儿女的陪伴中享受自己美好的最后一段人生,不要留下任何遗憾,“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作为儿女,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就像所有的父母不愿缺席儿女的成长,我们也不愿缺席他们的衰老,让生命在恰当的阶段可爱幸福的循环。

上一篇:对我国企业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研究 下一篇:《典范英语》语感阅读教学与学生素质提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