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6 02:51:36

54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 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锁定加压钢板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两组患者,每组54例,对照组行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结果 观察组不仅治疗优良率更高,同时术中时间、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可大大提高固定效果,缩短愈合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锁定加压钢板;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肱骨外科颈骨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50-02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发于老年和壮年,而导致骨折往往是受到间接暴力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肩部有剧烈痛感、明显肿胀,局部出现瘀斑,活动受限,对骨折部位进行触诊,可以感觉到非常明显地压痛感,并且能够清楚地听到骨擦音。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近两年来在临床中多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进行固定,现将笔者临床中运用LCP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近两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中选取5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另从同期患者中随机抽取54例,行采用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内固定,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锁定加压钢板 行臂丛麻醉,取肩关节,经胸大肌、三角肌至骨折部位,患者肩关节出现脱位现象,可先行纠正脱位再行牵引,直至骨折复位,然后将锁定钢板置入,贴付骨面,先在骨折近端钻孔,对其深度进行测量后,将自攻型螺钉置入将其锁定;观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后,再在骨折远端钻自动加压孔,对其深度进行测量后,将加压螺钉置入最终将其加压锁定,此螺钉长度稍长,且必须穿透对侧骨皮质;后再钻余下孔,拧入长度适宜螺钉;一般情况下骨折远近断各有至少三枚螺钉固定,其中至少各有一枚自攻型加压螺钉锁定,余下螺钉术中可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采用普通型还是自攻型加压螺钉来帮助固定。

1.2.2 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内固定 以肩关节前外侧为手术切入口,将肱骨上端的外侧和前侧暴露出来,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完成血肿的清理,采用克氏针起临时固定的效果,再选用与骨折部位贴合的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将其放置在肱骨上端前外侧,将皮质骨和松质骨螺钉放置到相应位置即可,术后采用U型石膏对患处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中时间、临床疗效、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等进行统计对比。采用Rorabeek和Aiken评分系统[1]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①优:患者肘关节自由伸曲角度超过110°,无痛感;②良:患者肘关节自由伸曲角度超过75°,有不明显痛感;③一般:患者肘关节自由伸曲角度超过60°,有轻微地痛感,及时用药后痛感得到缓解;④差:患者肘关节自由伸曲角度无法达到60°,且经常性有痛感。

2 结 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效果对比 从表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可以看到观察组的优良率达到了92.59%,较之对照组的75.93%,明显更高,P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对比 对照组54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螺钉滑出,2例发生螺钉断钉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而观察组54例患者中,出现1例关节僵硬,1例螺钉断钉,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

3 讨 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骨科中较常见出现的一种骨折现象,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在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且治疗方法较多,拉力螺钉内固定、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等均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尽管治疗方法较多,但同时也导致较多并发症,使得关节功能的恢复受到较大影响。锁定加压钢板是带有锁定螺纹孔的一种固定器械,这就保证了钢板和螺钉的结合,可通过对肱骨近端结节肌腿部位进行缝合,使骨折端的固定效果更佳,起解剖复位和加压的效果,可帮骨折部位快速愈合,且术后无需采用其他固定。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尽管在塑形上更具优势,可对肱骨头外、内、上、前进行挤压,使骨折部位固定,且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更加贴合巩固外科颈部,以环抱形起较好固定效果。但肱骨近端外侧普通钢板却非常容易出现螺钉滑出或螺钉断裂等情况[2]。从本组资料结果来看,观察组不仅治疗优良率更高,同时术中时间、愈合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总而言之,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可大大提高固定效果,缩短愈合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亮.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108-109.

[2] 邓流生,王晖,苏立新,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31例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c):49-50.

上一篇:中西药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7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糖尿病中医临床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