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县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时间:2022-10-06 02:08:10

延庆县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摘要 根据延庆县实际情况,总结出影响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苗木质量、苗源、栽植、立地条件等。针对具体因素,采取就近调运苗木、严格控制苗木质量、认真栽植、严格管护、应用新技术等措施,以提高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

关键词 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影响因素;提高措施;北京延庆

中图分类号 S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89-02

延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属于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保护区。延庆县委、县政府抓住北京市“百万亩大造林”的机遇,积极争取造林任务,来强化延庆县生态涵养功能、巩固和扩大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绿色北京示范区,同时为即将举办的2014年世界葡萄大会、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打造景观,实现“县景合一”的目标。

2012年延庆县完成平原造林1 580 hm2,共栽植乔灌苗木79种110万株,总成活率达到93.94%,九曲花溪、多彩森林的景观初步显现,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观游览人群。但是由于项目上马仓促,受时间紧任务重、规划设计时间短以及苗木种类、质量、苗源、栽植时间、运距长短、立地条件等因素影响,个别地块和个别树种成活率偏低。

1 平原造林苗木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据调查,延庆县平原造林总体成活率为93.94%,自查验收合格率达到97%,但有个别地块的个别树种如白桦、五角枫、白蜡、樟子松等,成活率偏低,甚至低于50%。笔者认为,影响延庆平原造林成活率的有以下几个具体要素。

1.1 时间紧,任务量大

从接到任务、规划地块、流转土地、作业设计到施工单位入场,只有短短的不到2个月的时间,而且任务量非常大,在延庆县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造林活动。导致地块的前期勘察不细致,立地条件调查不详实,设计时间短,对造林地块的地形地貌不了解,设计的树种不适合,造成某些树种成活率低。

1.2 立地条件不适应

由于平原造林苗木需求量极大,各个区县之间竞争激烈,苗木产地逐渐扩大,导致气温偏高地区的苗木来到气温偏低的造林地,萌芽受冻;高海拔生长的树种,到低海拔地区难以适应;耐干旱的树种栽植到低洼地带,或耐水湿的树种落户到干旱的沙地;喜酸性土壤的树种栽植在碱性土壤中,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因此,苗木产地的立地条件和气候与造林地不相适应,导致苗木栽植后出现发芽晚、生长缓慢甚至难以成活的现象。

1.3 苗木质量下降

由于平原造林要求完全使用大规格苗木,且数量巨大,造成苗木短缺,价格上涨,对苗木的质量、标准有所降低,致使山地苗、裸根苗、外地苗、病虫害苗以及一些特色苗木大量涌入,而这些苗木对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不适应,导致造林成活率降低。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即适应性也不同,这是不同树种长期对自然选择的结果。由此可见,要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苗木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1.4 苗木保护不利

由于要求的苗木规格大,起苗难度也大,工人为了多起苗木,动作粗暴,导致苗木根系损伤严重;装车时的碰撞、擦蹭,使树皮、枝条也受到伤害;导致苗木产地土壤条件差,起出的土坨松散,包装不够规范,经过长途运输之后,土坨散落,土球苗变成裸根苗;再加上苗木的需求量大,延庆县及周边地区的苗木供给不足,只能到更远的地方调运苗木,在起苗、装车、长途运输过程中,苗木虽然有遮盖,但是春天风大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增大,苗木失水严重,导致苗木生根慢、易感染病虫害,影响成活率。因此,要优选无病虫害的良种壮苗,轻拿轻放,调运途中进行遮盖、浇水等保湿处理。

1.5 栽植不当

造林过程中,苗木的栽植时间、栽植深度也直接影响其成活率[1-2]。延庆地区造林最佳的栽植时间是4月初至4月20日左右,但大规模的造林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势必造成苗木栽植时间的提前或延长,导致早栽的苗木发芽慢,晚栽的苗木萌动的芽容易受损。延庆县春季多风,苗木栽植后容易出现倒伏,有时为了避免树木倒伏,适当进行深栽,但试验证明,深栽的树木发芽晚甚至不发芽,影响成活率。由于施工的安排,有时会将长途运输苗木不经浸泡立即栽植,虽然栽后立即浇水,但树体缺失的水分难以补充回来,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由此可见,造林方法与苗木成活率关系很大,尤其在延庆县气候干燥、土壤水分缺乏的情况下,更应注意苗木内部水分的平衡,防止苗木失水过多,造成生理失调,影响成活。同时,埋深要踏实,蘸泥浆栽植,栽不完的要认真假植。

1.6 抚育和管护不到位

浇水、除草、培土、修枝、封禁、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及管护工作,直接关系着幼林的成活和生长,这在干旱地区尤为重要[3]。极少数地块造林后苗木的浇水、抚育和后期管护不及时到位。以延庆县为例,在立地条件大体一致,造林树种、方法、时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管护措施到位的造林地现已满是绿树,而疏于管理的造林地则是荒草丛生、树木生长衰弱直至死亡。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干旱地区,只要加强对新造幼林的抚育管护,就会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并且促进幼林生长。

2 提高措施

2.1 在当地建立苗圃基地

在当地建立苗圃基地,可以避免运输过程造成的损伤。选择优良母树和没有虫害的种子育苗,在育苗期间加强苗圃病虫害防治。出圃前要对树苗进行炼苗处理,以便使树苗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的抗性。在树苗出圃时,要选择优质树苗[4]。

2.2 树苗调运及保护方法

如需外调树苗,在调苗时要选择适宜当地造林的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所调运的树苗,要经过严格的检疫。如果长途调苗,则要考虑调运期间树苗的保湿、遮荫等措施,确保调进的苗木不失水和机械损伤少。树苗调入后如不能及时栽植,应进行假植或合理存放、浇水保湿、遮荫。栽植前要进行二次选苗,以杜绝劣质苗木进入造林地。对于干旱地区则应对树苗进行吸水剂蘸根处理,以提高造林成活率[5]。同时,要选择壮苗,保护好根系。树苗出圃时要经过选优,达到国标标准。

2.3 抓紧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是影响平原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造林时间早则易出现冻拔现象,造林时间过迟,树苗开始萌动,缓苗期延长,也容易造成树苗死亡。只有在适宜造林期间抓紧组织人力进行及时栽植,才能确保成活率。即使错过最佳栽植时间,也要采取各种科学措施保证苗木成活[6]。

2.4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栽植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工作责任心是影响平原造林成活率的又一关键因素。因此,在造林前对栽植人员应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培训,使栽植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素质,这样才能保证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2.5 抚育管护到位

对新造林地要进行封闭管护,连续3年进行浇水、割灌除草、病虫害防治及修剪等抚育措施。造林后设专职护林员常年看护,并签订护林责任书,做好护林防火工作,防止鼠、兔、病、虫害以及人为牲畜危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工程专题片、电视、广播、宣传牌、宣传标语等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减少人畜破坏,保护造林成果。严厉打击破坏林木的犯罪活动。

2.6 应用科技措施确保苗木成活

一是喷洒生根粉。裸根大苗栽植前,在根部喷洒生根粉药剂,促进根部发育[7]。二是树干涂白。对乔木树干用白色涂料+高效氯氰菊酯+多菌灵涂白,防止病虫危害。三是喷洒抗蒸腾剂。对常绿树树冠喷洒抗蒸腾剂,降低蒸腾作用。四是树冠修剪。落叶树应适当疏剪过密枝条,短截过长枝条,疏理部分花朵和叶片,及时抹掉多余叶芽,减少水分、养分流失。五是铺膜。保水能力差的地块,应在坑中适当铺设塑料薄膜。

3 参考文献

[1] 邢喜云,石平平,王秀丽.赤峰市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5):29-30.

[2] 陈和.提高杨树大苗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林业科技,1982(3):18-20.

[3] 韩刚,韩恩贤,张晓鹏,等.黄土高原3~6月土壤含水率与刺槐造林成活率预测模型的建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7):31-34.

[4] 马存世,刘正祥.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中国林业,2006(8):46.

[5] 王之友.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点浅见[J].云南林业,1985(6):16.

[6] 张鹏飞.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内蒙古林业,2011(2):15.

[7] 武玉维.提高山西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技术[J].山西林业,2007(6):21-22.

上一篇:用材林树种的选择 下一篇:农田沟路林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