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家长面试

时间:2022-10-06 02:01:32

变味的家长面试

虽然中国法律规定就近入学、严禁择校,但择校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家长间心照不宣的事实。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与父母互动才能了解到孩子的潜能。面试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家长的价值体系,判断他们是否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在面试中,学校能够了解家长对各种不同问题的看法,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因此,家长的面试对学校也非常重要。

同样,14岁以下的孩子通过考试和面试这样严格的录取过程并不公平。在没有对家长面谈的情况下,学校只能选择考试中发挥出色的孩子,通常他们被认为是最优秀、最聪明的。而另一方面,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些学生非常聪明;有些学生擅长体育运动,另一些则对艺术感兴趣。而只有学校和父母进行互动,才能了解到这些潜在的才能。

“先进机制”,却碰到中式尴尬

2010年底,一篇题为“小升初还要考家长?”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开来。面对这个“新闻”,一些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却显得十分“淡定”,因为,至少在两三年前,北京顶尖的几所名校在招生时,就已经是学生家长一起“考”了。据家长爆料,面试时,老师“考”家长的主要是教育背景、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等。但在其他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家长面试也大有变成“家长考试”之嫌。

前不久,有家长在论坛中发帖称,某小学邀请了通过第一轮面试学生的家长们前往参加研讨会,家长到达后,面对的却是1个小时的考试内容,试卷正面为选择题,然后是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反面是数学题,拿到试卷的家长们面面相觑,大呼不解。

目前,社会关系和经济收入更多地成为面试话题,比起遭遇雷人试题,家长们更多地担心是“以出身论英雄”。然而,近年来更多的“家长面试”中,关系和经济实力却越来越成为最“实际”的话题。2010年《北京晚报》的记者从一所知名小学教务处负责人处得知:为了“跨片”选择好学校,每年来报名的学生中,不合条件的“假户籍”在40%至50%左右。甚至有的家长在接受学校入户调查时,竟然找不到自己住在哪间房里。攀亲戚、买假房本等种种手法齐上阵。而一位深谙此道的人士说,有的关系户会把手里多余的名额转给别人,几经辗转,有可能收取高额“中介费”。甚至有的家长参加幼儿园面试时不仅要考察孩子的能力,还要查验自己的工作证、收入,甚至有老师直接问家长能为幼儿园做什么贡献……

现代教育者们相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脉相承,为测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否能够契合,家长面试已经成为美国私立学校学生择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家长面试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国内的择校规则上,但对于关系和财力的倚重,却让“家长面试”淮北为枳。

上一篇:疯狂的白银 下一篇:“真维斯楼”遭非议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