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书店:坐下来好好读书

时间:2022-10-06 01:38:07

豆芽书店:坐下来好好读书

书店承载的不是虚无的浪漫,它是散发着真实的文化魅力。这个魅力不仅仅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同时它也能将这个魅力传递给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个体。

豆芽书店,是由一对情侣经营的。这两个人,一个是大学毕业后进入西西弗工作的甘肃小伙石毅,一个是常去逛书店的文艺女青年窦家丽。有一天,两人在书店相识;开始的,不止是一段爱情,还有一个他们共同的书店梦。

《贵阳文史》记者走进豆芽书店,与书店的两位创立人石毅、窦家丽有了一次交谈和问答:关于豆芽书店,关于坐下来好好读书。

这是一场赌博

问:为什么想要开一家书店?

答:你知道,开一个小店大概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一个愿望。我们两个是喜欢看书的人,常常约会也是约在书店或者是咖啡馆一起看书。但是后来越来越觉得,这些地方不是太嘈杂,就是灯光环境不太好,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好好看书的地方其实并不多。慢慢地,我们两个就有了开一个书店的念头。

问:但是把书店开在社区,你们不担心客人不多吗?

答:一开始,我们也是想把书店开在人多热闹的商场里面的,但是考虑到资金方面的原因,只能放弃。转而一想,书店反正是看书,大家有一个轻松安静的环境、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就可以了。正好的是,石毅在亨特小区有这么一个小套房,虽说不是在商场里面,但是也算是在商圈内,而且用自己的房子开店也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至于客源问题,我们只能说讲究一种缘分了。而且,我们开书店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盈利,只是想去营造一个书店的氛围,让真正喜欢看书的人能有这么一席之地,然后尽我们的努力让它生存下来。

问:不考虑盈利问题就开店,你们也太有勇气了吧,身边的朋友、家人没有反对过你们吗?

答:当时说出去,除了熟识的朋友之外,百分之八十都不赞成。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开咖啡厅、餐厅的朋友,他们就来问我们靠什么盈利,卖书不赚钱、卖咖啡在这样的小区也卖不了多少,然后他们还要帮我算,一天要卖多少咖啡才能抵得过水电费、房租,叫我一定要把房租算进去,不然这样就不叫做生意了。听得我们都不敢开了。

问:但是最后还是决定要开。

答:是的,还是想要实现这个愿望。我们想好了,开这个店主要是为了开心,开心很重要。不要因为不赚钱而不开心或者吵架,最坏的打算,真的有这种情况发生了,那我们就不开了。也因为我们都把这件事情想得很开,才开了这家店。所以这一年下来,我们虽然没赚钱,但还是很开心。

问:为什么选择了“豆芽书店”这样一个名字?

答:“豆”是寓意着文化像五谷一般带给生命养分,“芽”则是代表了智慧的萌发,一种新生。“豆芽”本身是如此普通、平凡,但是又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而且也简单易记。所以我们希望豆芽书店就是一个承载了爱和新生知识的像家一样的书店。

问:这也是豆芽书店理念的核心吧。

答:对,我们一直觉得书店承载的不该是虚无的浪漫,它是散发着真实的文化魅力。这个魅力不仅仅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同时它能将这个魅力传递给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个体。诚品书店的吴清友说过,他一直在追求一种“场所精神”――它由空间、商品、活动、服务和身在其中的人来决定。其中,空间蕴藏着的是网络所不及和无从表达的美,商品与活动则是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带来表情,温暖而专业的服务赋予脾性,而什么样的人来这个空间,和来这个空间的人会在其中又怎样的表现则是灵魂所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开一家书店的意义。要让它有生命力,有自身无法掩藏的气息,让每一个走进来的人都能感觉到。豆芽书店希望能努力走在这样的道路上。

问:我看到你们书店的logo是一个扑克牌的设计,这个跟书店的气息不太相符吧?

答:这个其实是我们有心设计的,因为我们的书店是在很多人不支持的情况下开的,我们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来做这件事情,这一切就像一场赌博,所以把logo设计做成一张扑克牌的大王,也是希望日后在遇到各种各样困难的时候,都能够打败它。

慢慢来会比较快

问:书店的风格和其他装饰也都是你们自己设计的吗?

答:对,我们花了小半年的时间,参照我们去过的北京、上海的一些独立书店,还有一本《书店时光》,这是本介绍全球最美书店的书,主要是从这两个途径找了一些感觉,然后来自己设计书店的风格。之后又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来装修。

问:什么样的风格?

答:舒适为主吧,让想要看书的人进来了能安安心心地坐下看书。你现在看我们书店,虽然还达不到“最美书店”,但至少是个舒服的书店,这就已经很好了。

问:我看到除了主要的书区之外,你们也设置了其他的小分区,这个“豆制品”里摆放的物件有什么特别吗?

答:这里面主要是我们自己原创设计的一些东西,像明信片是用我们自己拍的照片或者朋友去旅行拍的照片来做的。另外还有一些小本子,以及我们去旅行带回来的一些比较富有当地特色的小物件。除了这两个分区之外,豆芽书店还有一个豆芽食堂和54书区。豆芽食堂会不定时供应简餐,如果正巧赶上的朋友就可以在这里随便吃点东西再继续看书;54书区我们的计划是每个月按照主题会主推54本书,但现在我们还在整顿,没有正式弄出来。

问:54这个数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答:这个含义也就是指的“”,暗含了一些我们对这家书店的憧憬、想法。包括我们的logo上面54个不同字体的“书”字,还有走廊墙上有54位名人的名人墙,都跟这个有关。

问:这些都是你们一开始就设定好的吗?

答:大分部是的,但是因为人手问题,很多东西都一直在慢慢完善。就连我们店里的书,刚开业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都是后面慢慢增加的。也因为这些不足,所以我们一直没有做太多的宣传,只能先一步一步地把书店弄好,也不急于求成地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这个店,相反大家发现得越晚我们就越完美。毕竟书店的成长需要时间,而我们也只有时间成本来耗费,相信慢慢来会比较快、比较完美吧。

问:店里书品的选择你们有标准吗?

答:从内容上看主要还是以文学类为主,考虑到小区里小朋友的需求,我们也会有一些儿童类的读物。另外我们出境去旅游的时候也会带一些书回来,自己看完了就放在店里面,但这类书我们是不卖的,主要是提供给客人看。再有就是一些比较具有收藏价值的书籍,例如张立宪主编的《读库》系列。但是教辅类和畅销书是没有。

问:为什么没有畅销书?

答:主要还是觉得这类书的内容价值比较低,而且这类书的需求是很短期的,只是在一段时间很热销,过了一段时间就淡下去了,也很少有人会再买。相反那些经典的书,永远都会存在,而且出版社在这些书上也会多花一些心思,在纸张和设计上都做得更好一些,更具有收藏价值。

阅读是一场相遇

问:现在豆芽书店的客人主要来自哪些渠道呢?

答:第一类当然是小区的居民。记得书店刚开业的时候,物业的一个大姐就来店跟我们说:“你们这个书店开得特别好,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小区里面做生意的特别多,别家做的生意我们都不是很开心,但是你们家我们特别喜欢,特别欢迎。”然后还把我们拉进小区的业主群,为我们做宣传。再加上我们外面也有一个广告牌,慢慢地小区里面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家书店了,陆陆续续有一些人来。然后这些来过的客人又会推荐身边的朋友来,这也是我们的第二类主要客源。

还有的则是通过大众点评、微博、微信这些平台找来的。大众点评来的多半是外地来旅行的游客,他们通常是旅行玩累了,恰巧搜索到有这么一家店,觉得“好像还不错”,就寻过来看看。来了之后呢,想看书的就看书,想和我们聊聊天我们也很乐意。我可以跟他说说贵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好吃的东西,或者是我们互相分享一些自己的旅行体验,其实这跟阅读很像,都是一种轻松自在的交流,只是阅读是通过文字来实现。

问:所以你们常常也会举办读书分享会,去促成这种交流的机会?

答:没错。分享会也是我们前期计划里面就有的想法。书店一定要有这么一个活动,就像古代有以诗会友、以文会友一样,我们以书会友,让热爱书的朋友有这么一个机会和理由聚在一起交流分享。阅读本身就是一场相遇,和作者相遇、和自己相遇,豆芽书店只是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一个书友相遇的机会。所以很多来豆芽书店的人都成为了朋友,这也是我们开书店所期望的。

问:这些朋友都常来书店吗?

答:最少的隔一两个月也会来看看,比较熟的朋友就常来。而且你会发现这些在书店认识的朋友,是跟我们一样有心地去呵护豆芽书店的成长,他们会给我们提很多意见,有的也会直接加入到豆芽书店的团队。例如我们书店的店长泠泠,是我(石毅)在西西弗工作时的同事,当我打算开自己的书店辞职之后,她就跟着过来帮助我们打理书店,最近她还研究制作很多新甜品。还有一位也是我在西西弗工作时认识的朋友陈宾阳,现在担当我们微信公众号上“星期二特刊推荐”的撰稿人。

另外还有一位特别的人,是TVB的国语配音演员叶清老师。常常看香港影片的朋友应该都听过他的声音,我们也是非常喜欢他的声音,所以想到如果能请他来帮我录一段小音频在店里面播放,感觉应该挺棒的。然后我们就通过微博联系上了他,发邮件给他说我们的想法:“我们要开一个书店,非常喜欢您的声音,希望在我们的书店里面有你的声音。”结果他就很好地免费帮我们录了一段话:“欢迎您来到豆芽书店,安静地选一本书好好看吧。”而且还录制了很多个版本让我们挑选,让我们开业的时候发一些照片给他看。这也是让我们很惊喜的。

豆芽书店有今天的样子,是离不开这些朋友的帮助的,很开心。

问:但是回归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书店前景并不是太好的今天,你们应该也会担心书店经营不下去吧,有考虑过设置一个最短期限吗?

答:至少是3到5年吧,尽我们所能撑下去,慢慢把书店做得更加完善。因为我们做得还不是很好,还期望在这里遇见更多的朋友,然后我们一起营造一个轻松、自在、真实的读书氛围……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下一篇:山西省能源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