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地开展跳绳、踢毽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06 12:59:24

小场地开展跳绳、踢毽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条件不同,教育经费的投入多少也不一样、体育设施设备、场地器材更不相同,有些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边远山区和城市中心的小学校体育场地比较小、体育器材少,且由于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得到改善。作为一个小场地学校的体育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的使命,在体育场地小的困难面前不能等、靠、要,而应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创造条件,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安排好各种体育活动。而跳绳、踢毽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开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且能够组织多种形式的小型竞赛活动。下面就小场地学校开展好跳绳、踢毽项目的可行性谈谈看法。愿跳绳、踢毽方案能给那些体育场地小的学校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实验研究的对象、时间和步骤

研究对象:本校2008级高一学生588人(12个班)

研究时间: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

实验方法:以跳绳、踢毽的高步实践为载体,以文献法、比较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为主。在我校高中一年级1-12班的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中予以实践与验证

实验步骤:第一阶段:测试学生的原始身体素质、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以及为实验班制订各项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

第二阶段:经过将近两年的跳绳、踢毽实践探索后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比较。

二、确立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①08级高一(7—12)班对照班按照新体育课程标准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②08级高一(1—6)班为实验班按模块进行教学。并要求实验班的每一个学生能自备一条绳子一个毽子,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活动时经常锻炼,老师能够经常介绍一些跳绳和踢毽的方法和花样。交待学生自我进行跳绳锻炼的注意事项,以及每次进行跳绳锻炼的时间和运动总量,包括达到的最高心率等。

跳绳、踢毽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主体参与意识显著提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体育课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与合作意识不断加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提高,班级凝聚力得到加强。

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对亲身体验的内容进行评价,是可贵的、真实的实证材料,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测试、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这些外在不宜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学习与运动参与的测评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入学时身体素质和肺活量差距不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会跳绳、踢毽的种类、一分钟最高跳绳、踢毽的平均值、身体素质和肺活量差距不大。说明我选的样本适合我的跳绳、踢毽实践探索方案。

2.通过跳绳、踢毽实践探索后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方面有明显提高。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两年的跳绳、踢毽实践探索后,实验班经常锻炼的人数高出对照班14.6的百分点,能进行自我评价的实验班高出对照班20.4个百分点,跳绳方法人平均高出2.6种,实验班学生每分钟跳绳的最高值高出对照班14个。这也说明通过我们的跳绳实践探索,实验班的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平时的练习中能玩出各种跳绳的花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锻炼手段。

3.通过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班。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班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测试项目50米、立定跳远、800米/1000米和肺活量四项测试中差异显著,实验班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在我校体育场地比较小的情况下,运用跳绳、踢毽实践探索的实验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以绳、毽作器材在我校开展的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但促进了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促进了他们的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1.针对我校体育场地比较小的特殊条件,从开始准备到两年后的今天,从各种调查和测试的数据来看,跳绳、踢毽探索实践在我校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功。学校体育场地小是客观原因,作为体育老师不要气馁,只要充分拓展我们的教学思路,探索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总会有办法找到方法和做法。

2.在建设体育课程教学资源上,要纠正体育教师对课程开发等、停、靠的消极思想,防止片面的“拿来主义”。教师应以积极的科研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课程开发工作

3.跳绳、毽子携带方便,不受场地限制,简便易行,便于学生课外练习,对小场地学校尤为适应。利用跳绳、毽子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不受场地和人员的限制。可以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开展,可以是老师、同学一起活动,她可以是家人、邻居一起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有力的推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使学生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4.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首先要更新观念,加强教育、教学、教改理论学习,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教改实践活动才能不断深入开展;其次是要取得领导和各个部门的支持和指导,靠个人兴趣和冲动的单干,很难取得整体的效益;第三,注意个人优势、教研组整体优势和学校的客观条件有机结合,以利于实验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呼唤中小学艺术教育回归 下一篇:为全体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