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的优秀大学生培养

时间:2022-10-06 12:50:26

论新形势下的优秀大学生培养

摘要:国家高等教育制度与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紧密相关。在推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优秀大学生,是国家、社会及学生自身共同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国外高等教育启示以及我国大学生自身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形势下的优秀大学生培养问题。

关键词:教育制度;人才培养质量;新形势;优秀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87-03

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时代向大众化教育时代过渡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求实的科学态度、合理的智能结构、健全的人格个性和开放的现代意识的优秀大学生,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课题。

一、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政府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三大国家战略,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作出新的部署。高等教育总规模逐步增长,每年高校输送的毕业生从1999年不到100万到2009年突破600万。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教育还有三大历史性任务,也就是2020年前后,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以及一大批比较拔尖的创新人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服务,作出贡献。无论是科技还是社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发挥重要的作用。2011到2020年是我国经济和国力发展的尤为关键的时期,是决定我国能否真正挤入世界强国之列的关键时期。为此我国加大了高等教育改革力度。

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有学者认为,重启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破题难度最小,阻力最小的。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它的理念诉求,就是需要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以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实就要回归教育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的本质是对于“人”的关注。以学生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其设计思路应当分为三个层面上的要求。一是操作层面,它涉及大学教育内容、模式、制度等,其宗旨是使学生从各种考试的压力下解脱出来,完善真正的学分制,给学生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二是价值层面,它涉及教育理念、教育精神、学术风气等。大学教育的转型动力在于要真正树立一个国家的教育精神。这种教育精神可以开启新的教育理念与开发出新的教育模式,即以公民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创业教育为四维模式架构。三是法治层面,要依法改革,即要建立或完善我国在教育体制内的相关法律建设,为改革提供最为强大的动力来源与保障。曾担任过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章开沅强调说,比起好校长,现在好制度更加缺失。任何优秀的校长总有自己的任期限制,但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往往可以延续数十年。

二、国外高等教育启示

早在1971年日本官方教育审议机构——中央教育审议会提交的报告就认为,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课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学术研究高水平化;高等教育内容的专业化和综合化;教育、研究活动的特性及有效管理;确保高等教育机构自主性和排除封闭性;尊重高等教育机构的自发性和国家有计划的援助与调整。显然,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是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给高等学校以最大的自主性,让高校自己制定教学内容和程序。同时重视个性发展,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独创意识和多样化。这意味着日本的高等教育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脱胎换骨,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境地。1991年,日本简化了高校创办标准,这是一个高等教育改革的转折点。改革的核心是恢复高等教育的自主性。录取制度、教学过程、教育方法、教师队伍、研究条件、终身学习、学生生活等,彻底脱离文部省的干涉,均由各个高等尽可能发挥最大限度的自来自定和解决。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对国际间激烈的竞争以及新技术的挑战,韩国制定了以产业结构高度化和振兴科学技术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这一经济战略,韩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再次进行战略调整,提出加速培养专门人才的方针,结果促使了韩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次发展高潮。这次战略调整的特点主要是升级、改制、增设一批新的高等教育机构,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并采取切实的措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同时,确立终生教育体制,把高等院校推向社会,推向市场,由社会调节高校的发展规模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该次大发展非但未引起社会问题,反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韩国大步跨向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韩国高等教育不是把国内外各大学间的竞争放在首位,而是把各高校之间相辅相成作为主要改革目标,共用图书馆、交流学分、建立教学信息网,开展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大范围的交流活动。德国教育和科研部认为,知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但也是最容易老化和更新换代的经济原料。为此,德国议会对高等教育的基本法进行了大幅度修订,缩短了平均学分制,引入通行的学位体系;在财政和人事制度上给高校更多的自,同时鼓励开办私立高校,以减轻政府负担;要求高校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毕业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之后,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内容,要求高校对经济界开放,特别是在继续教育和科研两大领域鼓励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强调德国高校的国际化,要求在教育和科研中增加与世界各地区的交流,增强吸引力;成立“教育论坛”,鼓励各界对高校体制提出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某个国家的高校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我国应继续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积极支持和鼓励高校走向世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社会理解,提高学术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应加强国际化教育,积极培养国际开放型、通用型人才,主动参与国际教育事务,扩大影响,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虽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大背景下,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很多相似的问题和任务。国外高等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上一篇: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