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时间:2022-10-05 11:36:10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职业幸福感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了人的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该理论对新时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师生关系 构建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在知识学习、情感交流、意态培养、行为规范等方面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1]新时期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对于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和管理者来讲,要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必须了解教育对象,而要熟知教育对象就必须设身处地去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2]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行为总是由相应的动机引起,而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所以,人类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前提还是人的需要。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的权威理论,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刺激人们产生行为动力的影响最大的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为我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师生关系融洽,不仅可以形成舒缓的课堂气氛,而且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富有成效地掌握课堂知识。学生们常常是因为喜欢一个老师然后再喜欢上这个老师上的课,继而把这门课程的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惧怕甚至是厌恶,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样一种学生对教师情感迁移产生巨大学习动力的道理。[3]良好的课堂学习效率反过来又促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知识、情感、态度都将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回报,因此会更愿意倾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把与学生在一起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促动下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和更新知识,注重教学艺术,提高个人魅力,更能使教师的能力和学术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教学的创新,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因此能够提升自己在职业当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产生正面的情绪体验。

再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心理的形成。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感受到被教师接纳和信任,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提升自信心,并在学习生活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师的关注当成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在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环境中,学生更愿意积极向上,也更容易培养出各种优良品质,从而在学校与教师的关系中逐渐发展呈现出健康的个性。[4]

和谐师生关系如此重要,那么在新时期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能找到改善协调师生关系的理论支撑。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在这篇论文中,他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内容,并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5]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这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而能成为激励人们行为最终产生的是人们在当下最为迫切的需要。生理需要可谓是人们最本能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其他需要都无法成为该个体关注的重点。当人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人们希望自己职业稳定、工作安全,家庭生活免于奔波不定的状态。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之为社交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来自家人、朋友、同事的关心、信任、理解,在家庭和社会中产生一种归属感、认同感,是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难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的尊重就可以产生推动力。认知需要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每个人都有对周围美好事物的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心理学理论内容比较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核心内容就是认为人渴望通过达到自我实现这一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满足了自我实现需要的人能达到“高峰体验”,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在最高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实现人的价值,达到完美人格的状态。[6]

马斯洛认为七个需要层次要按照次序实现,由低层次一层一层向高层次递进。他认为,首先,七种需要是有层次递进次序的,但这种次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其次,需求层次理论必须基于两个前提:一是每个正常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都未获满足前,人们首先考虑满足当下最为迫切的需要,只有迫切需要满足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显示出其激励作用。最后,七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的低一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高一级的需要。[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蕴含的激励原理对中国特色和谐师生的构建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的运用

1.学校应通过改善学校的硬件环境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即是对保证生命得以健康延续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学生进入学校,最先感受到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宽敞明亮的教室以及馆藏丰富的图书馆等等都可以使学生爱上这所学校。对贫困生而言提供助学贷款、助学金等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可以让他们安心于学习。学校可以通过优秀寝室评选、优秀班集体评选、创建美丽校园等活动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生活学习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有有了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满足生理需要。当然,生理需求应该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鼓励学生适度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不盲目攀比,理性消费,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学校要通过安保工作保障来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

马斯洛认为安全需求同样属于较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安全要求、生命财产得到保护免遭威胁的要求等。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感到身边的事物和人对自己造成了威胁,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一种不信任感,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引发孤单感,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疑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学校首先应确保校园安全,使学生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不受侵害,身体健康有保障,同时保障学生在学校不被同学威胁、免于不公平的对待。教师和管理者应当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一旦学生的安全受到了威胁,教师和管理者应当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需,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师要通过赢得人心来满足学生的社会交往需要

马斯洛认为社交需求属于较高一级层次的需求,包括了对亲情、友谊、爱情以及归属感的需求。一个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感受不到身边人的关怀而否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学校和班集体应当建立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并组织积极的集体活动来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凝聚力。同时教师应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对班级的特殊学生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并且号召班级学生团结一致,帮助学生本人甚至是学生的家庭度过难关,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那些性格内向、有人际交往困难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鼓励甚至创造机会让他们多与同学、老师交往,形成健康的个性。

4.教师要通过沟通来满足学生渴望受到尊重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也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尊重包含了相互的理解,对世界万物的多样化、个体多元化存在的包容。尊重的需要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我们尊重的对象,那么如何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呢?首先,要重视并学会倾听、交流和沟通。教师首先要善于倾听,包括倾听学生的意见、建议、抱怨等。班会、课前、课后甚至是课堂上,教师都可以利用点滴时间和机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有听到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我们才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其次,要给予优秀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加强精神激励和情感沟通。物质奖励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精神奖励和情感沟通可以是一句祝福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当学生表现突出时可以通过公开奖励表彰、颁发荣誉奖章,和树立先进典范等方式满足学生渴望受到尊重的需要。

5.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认知需要又称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马斯洛将其看成克服阻碍的工具,当认知需要受挫时,其他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也会受到威胁。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容易偏激地看待自己、他人甚至是社会,这样的认知又会带来不恰当的行为。学校和教师应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方式,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形成理性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方式。

6.学校能通过校园文化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物质文化激发学生创造美丽校园的审美需要,通过校园制度文化促进学生因为自律享受道德带来的幸福感,通过校园的精神文化更深层次地探讨心灵美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怎样欣赏美,如何创造美等,以此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7.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授权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需要是指人们要实现个人理想和抱负,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并获得成就的需要。因为高层次需要会增强激励的力量,同时得到更深刻的幸福感,所以更值得追求。教师和管理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工作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甚至是学校活动的主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信心,并且获得充实感。更重要的是教师和管理者应该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理想,并且为自己的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这项计划中,教师和管理者应该扮演好监督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脚踏实地地朝着自己设定的目的地前进,体会到理想形成过程中的幸福感。

尽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他的理论层次中的可取之处还是值得我们在各个领域加以研究和利用。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作为学校教师和管理者有责任为他们的顺利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不仅仅满足自己低层次的需要,更要有高层次的需要,在高层次需要满足的过程中体会到充实感和幸福感,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想目标,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参考文献

[1] 李奋.构建21世纪新型的师生关系.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

[2] 杨圣山.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科技教育,2010(36).

[3] 张翠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分析.高等教育,2011(1).

[4] 赵晓芬.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5] [美]马斯洛等.人的动机理论.林方主编.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 刘玉娟.对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1).

[作者:陈艳(1980-),女,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思政课部讲师,硕士。]

上一篇:重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下一篇:如何突破三大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