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

时间:2022-10-05 11:27:07

关于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也基本成型。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的运输能力,许多城市都在大兴修建各类路桥工程,在对其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各类新型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建设起步较晚,因此,在道路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质量病害。路桥过渡段是常见道路病害的多发地段,其质量病害一直是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将从路桥过渡段常见病害出现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质量病害;路桥过渡段;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路桥过渡段出现沉陷的原因

在路桥投入使用后,其过渡段的路基路面出现沉降的原因主要是桥台与路基之间的刚度差异较大,用于铺设路基的填料的强度较低、固结程度相对较差。为了避免路桥的路基路面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沉陷,就必须对桥台与路基之间的刚度差进行改善,使其刚度均匀渐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必须找出桥台与路基之间的刚度不能均匀渐变的原因,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行车过程中的平顺。一般情况下,导致路桥过渡段的桥台与路基刚度不能均匀渐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在对路基填土进行压实的过程中,由于其施工过程存在一定量的困难,导致了其实际压实度没有达到设计压实度的要求。路桥过渡段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压路机在对其路基进行压实时,一般都很难碾压到位,这就使得桥台后方的填料很难被压实,导致了部分路基填土出现下沉的现象。

(二)在对路基填土的原料进行选择时,由于选材不当也会造成路基的压实度不足。

(三)没有对桥头的路堤地基进行彻底处理。

(四)为了方便对整个道路工程进行控制,在对其进行施工时,一般都会对桥梁进行提前施工,在完成桥梁施工之后才会对路基工程进行施工,并对桥梁的过渡段进行集中填筑。这样的施工方式使得路基在没有趋于稳定以及静置沉降的情况下就投入到下一工序的施工过程中,导致了路桥在投运初期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大。

(五)施工质量问题与施工管理问题也是造成过渡段沉降的常见原因。

二、解决路桥过渡段施工问题的措施

(一)掌握正确的搭板设置方式

1、搭板设置的方法

方法一: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搭板设置方式就是路面在搭板长度范围内,受到车辆的荷载作用时,其弯沉呈现出逐渐变化的状态。不过利用此种方法来对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进行施工,其施工的难度相对较大。

方法二:

这种搭板设置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施工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它还能对桥台与路基之间的刚柔过度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在对图1中的b值进行确定时,务必要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计算,就一般情况而言,b的取值不能低于8厘米。

方法三:在对路桥过渡段进行施工时,可以使用预留反向坡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施工,即桥台与搭板的连接处的标高必须一致,但与路面连接段的标高则必须高出设计的标高,使其形成一个预留反向坡,至于实际坡度的大小,则必须根据路桥之间的具体沉降差来决定。这种搭板设置方法关键就是,它是在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沉降差和预留反向坡度。

2、桥台与搭板之间的锚固方法

一般情况下,桥台与搭板之间的锚固方法主要有水平锚固以及竖向锚固这两种方法。考虑到搭板自由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必然发生竖向位移,而水平向的锚同更符合这一受力状态,并有利于桥台受力,因而搭板与桥台间宜采用水平锚固。有关研究表明,设置1.5米宽路肩可以使搭板底部最大弯拉应力减少20%,因此,设置搭板时,应注意修筑好路肩,以改善搭板的受力状况。

由于搭板的长度和路堤的填土高度成正比,且它还与路基的基本状况有关,因此在设置搭板的过程中,对其长度进行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于搭板的总长度一般是根据路基路面的具体沉降差大小来对其进行决定的,这种设置搭板的方式是成功防止桥头跳车的重要技术措施。

(二)对后台填筑的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掌控

在对路桥过渡段进行施工时,路面、路基以及地基的压缩变形就会导致桥梁两端的路堤出现沉降的现象。地基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由于路基路面上的车辆荷载以及恒载所引发的,填料的次固结、固结以及压缩均会使得路基路面层在受到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被压缩。从路桥面层的角度来看,若搭板上和桥面上的面层结构和厚度相同,则不会产生沉降差.因此搭板上和桥面上应采用相同的面层结构和厚度。

由于行车荷载作用对道路的影响通常在2米左右,所以在对搭板下方的加强层进行设置时,其厚度不能超过2米。不过大量的实践表明,由于填料自身固结和施工要求不严,若不对整个台背填方作加固处理,则不能彻底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因此,对整个台背填筑从地基开始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采用砂性土、砂砾、碎石土填筑,必要时用石灰或水泥进行稳定处理,也可采用半刚性材料填筑,以此减少路基完工后的沉降,同时相应提高压实度要求。

(三)处理软弱地基的方式

为了避免道路投运后,路桥过渡段在行车的过程中出现桥头跳车的情况,就必须对桥背处的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目前,我国的软弱地基处理方式主要有振动碎石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法、排水固结法、降低附加应力法、超载预压法、换填土法等一系列的处理方法。在对桥背处的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时,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

三、防治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措施

(一)水撼砂法

所谓的水撼砂法就是,在对路桥过渡段的后台进行填筑时,采用一些透水性好、稳定性强、强度高的天然砂砾或压缩性较低的材料来对其进行填筑。在填筑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注水。为保证“水撼砂”密实,须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梅花式振捣。并设置水孔排除渗水。

(二)加筋土法

所谓的加筋土法就是在过渡段路堤填土中埋设一定数量的拉筋形成加筋土路基结构。加筋土既能增加路基强度,也能大幅度提高路基刚度。从而达到减小路基变形的目的。

(三)粗粒级配材料填筑法:

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选择变形小、强度高的优质粗粒材料来对路桥的过渡段进行填筑的。在使用该方法来对路桥过渡段进行填筑时,一定要确保其设计意图明确、材料的性质可靠、易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路桥过渡段的刚度与变形能均匀过渡。

(四)注浆法

在利用注浆法来对桥路过渡段进行浇筑时,其主要的注浆方式就是渗透注浆。它在注浆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已经配置好的水泥浆液利用注浆管将其注入台背填料中。

四、结束语

为了避免或降低路桥过渡段的各种病害的发生,在对其进行施工前,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桥头路堤所处的自然环境、水文环境以及地质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掌握。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公路经济建设指标的相关要求,对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进行综合处理,使路桥过渡段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相关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刘洪刚.刍议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114-115.

[2] 于海江.浅谈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2010,(10):388-389.

[3] 蔡建川.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4] 杨健.论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发展导向,2011,09(7):425-426.

[5] 胡德军.关于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分析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6] 许方红,马继蕊.刍议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华章,2010,(15):183,185.

上一篇: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浅析 下一篇:地铁接触网状态检测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