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

时间:2022-10-05 11:25:49

在职场待久了,人自然会变得成熟。所谓成熟,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你渐渐明白:工作的目的是把事情做好,至于是以你钟爱的姿态还是用别人主张的方式,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面对分歧,守住底线、适时妥协,用可以放弃的筹码确保核心利益的实现,这远比一味固执己见更能达到目的。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这是解决任何分歧的起点。

柔软往往比刚烈更有效

在一条狭窄的胡同里,两车对峙。胡同的宽度仅够一辆车通行,必须有人退让。顺行的车主理直气壮:“你违章,自然你要倒车。”逆行的那位索性耍起了脾气:“眼看要到路口,你拐进来时看见我了,怎么就不能等一下呢?我就不退!”这是前几天我亲眼所见的一幕。这场面我似曾相识,不是在马路上,而是在职场中。

方案A和方案B,究竟哪一个更好?项目报告的思路,以谁的意见为准?企业LOGO的风格,是简洁明快,还是庄重大气?一次人员的变动,一项规则的制定,一个方案的取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意见相左的时候。

职场上的事,大多数时候并没有明确的是非曲直之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和观点,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不是时时都能奏效的,也没有谁可以轻易获得一票否决权。这时候,要想让事情顺利推进,适当妥协就成了唯一可行的办法。

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公司的签约客户忽然提出更改合作计划,基本意向不变,只是具体程序需要有所调整。但负责和客户接洽的小姑娘一口咬定,合同都签了,没有变卦的余地。其实客户那边也挺为难的,高层意见不统一,最后只好由大老板出来拍板――只不过,这个“板”和之前商量好的不太一样。

意气风发的青年,字典里是没有“妥协”二字的。坚持己见是一种力量和存在的证明:“我做得对,我的意见更好,为什么要我妥协?”就像那两辆在胡同里对峙的汽车,谁也不肯退让半步。但是,身处职场,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对峙,是解决问题而非激化矛盾。这时候,柔软往往比刚烈更有效。

绝大多数事情

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

几轮接洽下来,谈判陷入僵局。客户甚至放出狠话:要是这样,我们就不玩了。姑娘也觉得冤枉,自己的每一步都是严格按照程序执行的。为什么双方的合作关系几近破裂?

讲这个故事的朋友后来被老板派去收拾残局。他很快发现,其实双方的合作意愿、合作基础都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在具体操作环节上有不同想法。

朋友并没有直接告诉客户行或者不行,而是在邮件中一一列出本次合作的共同利益和目前存在的分歧,并且综合各种意见,提出了几个新的解决方案。几个回合下来,客户接受了其中一个新方案,双方各让一步,重新修订了合同。

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非此即彼,Yes和No之间存在着千万种可能。如果你铁了心要逞一时之勇,一定要分辨出谁对谁错,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后来朋友总结说,那姑娘把全部注意力放在了执行合同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她忘了,公司最核心的目标是把客户留住,把生意做好。

这话说起来容易,但不少人情急之下就会乱了阵脚。就像在狭小胡同里对峙的两个司机,难道他们不明白赌气不是目的,赶紧回家才是正经事吗?所以,突然陷入某种分歧时,一定先别急着说不。试着找找第三条路,用“如果这样,你看行不行”代替“必须这样,我也没办法”,或许可以发现双方都能接受的出路。

我曾见过出版社编辑和作者就图书封面的设计方案争执不休。出版社更多地从市场角度考虑,冲击力强的风格会带来更好的销量。而作者显然更在意个人喜好,坚持走疏朗俊秀、大面积留白的清新风。两套风格迥异的小样摆在桌上,每个人都在试图说服对方放弃,但显然,没有谁打算让步。

幸亏设计公司的人站出来表态:要是两方无法达成共识,那么就再做一个新的试试。“如果这样,你看行不行”,瞬间就瓦解了彼此剑拔弩张的尴尬。

实际上,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是二选一的问题,要相信,只要你把选择范围拓宽,总会出现一个众望所归的结局。如果现有的几个选项只能被一一否定的话,不妨另起炉灶,从零开始做加法,把双方都能接受的元素一点点拼凑起来。给出路,而不是给态度,这是解决任何分歧的起点。必要的时候,不妨退后一步,这时候的小小牺牲,往往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胜利。

妥协也是有底线的

做建筑设计师的老同学常常被甲方各种莫名其妙的要求折磨得痛不欲生:对外观有要求,对功能有要求,对舒适度有要求,对节能指标有要求,对工程预算有要求,最好还要有区别于别家的一两个亮点。

更要命的是,每当他拿出一个新方案,对方似乎总能提出否定意见,鞭策他做得更好。人非草木,当你的意见被他人公开质疑时,难免会心生不满。沮丧、委屈、失望、犹疑、惊诧、愤怒……无论是什么,都是最自然不过的本能反应。

心理咨询师常说的一句话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但在职场上,你只能把情绪留给自己,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理智,解决问题。要知道,无论是上司、同事还是合作伙伴、竞争对手,没有谁有义务替你做情绪按摩,或是竖起耳朵任凭你发泄负能量。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尽快走出消极情绪区。

遇到这样的甲方,老同学的郁闷可想而知。但他必须不断妥协,尽可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一单合同能给公司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孰轻孰重,他清楚得很。

狭路相逢时逞一时之勇,通常都是情绪所至。如果为了一个过了河的卒子和对方死磕,会导致整个棋局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争执中,当你脱口而出“必须这样,否则我也没办法”时,愤怒的情绪已经让你暂时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职场是强调结果的地方,而这里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获得利益。谁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100%获得利益,这是最好的结果。只不过,职场的规则往往不是这样,它要求你必须想到最坏的结果,即你的最低目标、最低标准、最后底线。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妥协,尽可能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所谓底线,既包括核心利益,也涉及职业操守。底线的作用就是提示我们,在分歧中哪些是需要坚持、绝对不可以让步的,哪些是可有可无、能够当作筹码一点点摆出或一点点放弃的。

面对职场分歧,守住底线、进退有度、适时妥协、求同存异,用可以放弃的筹码确保核心利益的实现,远比一味固执己见更能达到目的。而整个过程,都需要冷静思考,并保持心态平和。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校 王 绵)

上一篇:你的心灵防线在哪里 下一篇:关于中压热电机组采用高压抽汽机组迭置技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