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益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11:22:38

边际效益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花费长时间进行词汇教学,造成时间成本增加,但教学效果却与教师的预期大相径庭。如何利用边际效益理论发挥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力,充分开发学习者的多元智能,已成为英语教学界关注的问题。

一、边际效益理论介入词汇教学的合理性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utility,也称边际效益递减法则、边际贡献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而言之,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导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效益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效用的主观评价,消费者在消费某一商品时,每增加一个消费单位,所增加的效益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最小。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通俗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后来,收益值就越少。例如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4版(英文版)中有如下的例子:如果你口渴,吃第一只冰激凌时,觉得最解渴,再吃第二只,第三只就没有那么解渴了。“追求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理论也可以引入到词汇教学中来,词汇习得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通力合作,提高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效果最优化。

Singer在其研究中指出,人们在阅读过程中,“对词汇含义的理解占阅读能力的39%,单独词汇量对了解文章中的词汇含义起47%的作用,词汇意义识别占阅读速度28%的比例”(孙兴文,1998),因此,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系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一致认可。然而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好坏在于教师在整个词汇教学过程中的策略是否恰当以及学生能否持久地对词汇保持记忆,并在语言输出中正确地运用目标词汇。

一般来讲,词汇呈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目标词汇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记;二是在呈现目标词汇以后,教师提供例句(往往是信手拈来的句子),偶尔也让学生自己造句。暂且不讨论这些词汇教学呈现方式的利弊,单从学生认知心理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记忆特点来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常规的词汇呈现操作模式予以发展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

词汇教学包含词的音、形、义。词汇的语音包括读音和读音规则。读音规则包括重读音节、弱读音节、开音节、闭音节、字母组合等等。形是词的语法。词的语法主要指词的构成法、词性、词类等。义是词的意义及用法。词汇教学主要针对英语单词、词组、惯用法的含义、搭配和用法等的教学。一定的词汇量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基础。高效地进行词汇教学,学习者正确的词汇习得习惯培养和词汇的巩固,是学习者快速提高英语水平的必要条件。词汇教学任务重,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教学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在结构主义教学法的指导下,词汇教学存在孤立地教单词、教词义的低效现象。学生词汇习得依赖机械记忆单词的方式,学习者感到单词难记易忘,很难进行词汇的积累,进而阻碍了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常规的词汇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现象。词汇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提高词汇教与学的效果,在此提出边际效益最大化的理论,进而指导英语词汇教学。

二、词汇呈现及巩固

基于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如何达到词汇教学效果最优化,即教与学的效果最大化,笔者认为教师应分析词汇的特点,进而选择合适的词汇呈现方式。词汇呈现有很多方式,比如:翻译法、举例法、构词法、词源法、直观法、定义法、情境法、肢体语言、推测法、词块法等。

首先,教师应该考虑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请学生自己猜测词义。例如,在一些词汇教学中,教师能够直接给出实物,学生见过实物就能够明白词汇的含义特征以及功能,那么教师就没有必要使用举例法或者其他的方法,即采用直观法;一些词组可以给出图片或短片,然后基于图片或短片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己猜测出词义;还有一些词,如果是词汇构成存在常见的词根词缀,那么教师就可以使用构词法进行讲解,并且能够进行相关词根或词缀的拓展学习;还有一些词汇,它们的文化含义与中文存在极大差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内涵意义,即在中英文化语义场中进行不同诠释,进而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意识。总之,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词汇教学应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进行词汇讲解,教师对词汇的深度分析要适度,切忌面面俱到。在词汇呈现过程中,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合理利用时间,既要考虑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还要在词汇讲授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词汇特点教会学生一些记忆方法,例如发音法记忆、谐音法记忆、联想法记忆、词缀记忆等等。

其次,当词汇讲授结束,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习得词汇的音、形、义,而非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在第二次课中考察学生默写的方式,因为默写仅仅检查了词汇的拼写。

笔者认为,对于新词的掌握,最重要的是对词汇意义的把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完成对词汇掌握程度的评估。譬如完形填空的形式,基于教学内容设计空词,如果学生能正确地填空,就说明学习者很好地掌握了相关词汇,并且这样的检测方式利于学生对分类词汇保持较持久的记忆。当然也可以通过阅读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新词;通过给定词汇、设计口语任务也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词汇,也可以通过听力或体验式写作任务来检验。为了增加学习的乐趣,还可以通过做游戏,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游戏,例如宾果游戏、猜词游戏等等。不论什么水平的学习者,都喜欢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所以,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游戏会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当然,在词汇巩固阶段应该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基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设计合理的词汇巩固任务。这就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热爱英语教学,更要研究教学。

三、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要将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必须要将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善于分析学生的学习类型,最重要的是确保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进行词汇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使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1.理解学习者风格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不一样的,比如:视觉型、听觉型等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风格,当词汇呈现无法兼顾所有学生时,教师要考虑学习者风格的差异。

2.应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者综合使用,对学生词汇习得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反馈,通过访谈的方式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词汇习得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成就感并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经济、有效地精讲词汇,帮助学生对所学词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扩大积极词汇的数量。”本文阐述经济学中边际效益最大化理论,并将之引用到词汇教学中来。词汇教学必须接受理论知识的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采用一种可以取得最佳效果的教与学的方法。如何运作更合理很难一概而论,教师应基于学习者的水平和具体词汇,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呈现词汇,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例如讲解到何种难度、词汇的扩充、词汇的具体语用、文化含义的挖掘等都需要认真计划、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山东外语教学,2003(3).

[2] 李玉升,姜双明,吕鹏飞.有意义学习理论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1).

[3]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章柏成,韦汉.英语词汇教学的呈现方式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

[5] 王蔷.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课件制作中的素材收集与处理 下一篇:采用有效小组活动降低学生英语交际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