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口腔疣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时间:2022-10-05 09:51:41

22例口腔疣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疣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型,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口腔疣状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口腔疣状癌按临床特征可分为外生型、囊肿型、浸润型,组织学上有膨大的上皮钉突呈“推进式”生长,部分病例浸润前缘有小团鳞状细胞癌灶。结论:口腔疣状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要结合病理特征确诊,外生型预后好,囊肿型及浸润型预后差。

[关键词] 口腔;疣状癌;临床分型;临床病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9.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77-02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oral verrucous carcinoma in 22 cases

HOU Wei-feng, LI Jun-hong, ZHOU Hui-xing

(Luoyang Center Hospital, Luoyang 471009)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ct the pathematology characteristic, pathematology types and the surgerical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 of verrucous carcinoma. Methods:To analy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pathemat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verrucous carcinoma. Results:Verrucous carcinoma was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fo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ctogenesis group,kystis group and infiltrating group. The carcinoma epithelium cell grew exsertum like dilatate nail. Nest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ould be found at the former of the cancer infiltration. Conclusion: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verrucous carcinoma is diverse, so the pathologic charateristic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final diagnosis. The prognosis is better of ectogenesis type than the other two types.

[Key words] Cavitas oris; Verrucous carcinoma; Clinical type; Clinicopathological analysis; Treatment

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VC),又称Ackerman肿瘤,是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一种变化型,因其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独特性,确立本病为一种特殊的肿瘤实体[1]。现收集我院1994年8月~2007年8月15年间病例共22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于1994年8月~2007年8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鳞状上皮肿瘤及瘤样病变,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查病理切片。从中选出符合疣状癌诊断标准的22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分布

22例疣状癌中,男性20例,占90.9%,女性2例,占9.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30~78岁,平均52岁。

2.2 发生部位

颊部7例,牙龈牙槽区4例,舌部6例,唇部4例,腭部1例。

2.3 临床特征

VC根据其临床特征分3型:外生型、囊肿型和浸润型[2]。参照该标准,本组中外生型18例(81.8%),囊肿型0例,浸润型4例(1.82%)。外生型口腔疣状癌向外生长呈局限隆起的或结节状包块,表面呈状、鹅卵石样及疣状,表面欠光滑,可有小结节或颗粒。生长缓慢,切除后不易复发,预后好。浸润型口腔疣状癌:肿瘤表面常伴有坏死,牙周组织破坏吸收,极似牙周炎,牙槽窝内有豆渣样物,似状,本型周围组织易固定,切除后易复发,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2.4 病理学观察

肿瘤的组织学为分化较好的鳞状上皮,向上及向下增生。外生型的表面覆盖大量角化和或角化不全的鳞状上皮呈状增生。膨大粗钝的上皮钉突呈“推进式”生长,浸润的前缘基本在同一水平,前缘鳞状上皮分化好,分裂象少见,部分病例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上皮轻度异型增生。浸润型除有典型疣状癌镜下改变,此外浸润前缘均有分化程度不等的小团鳞状细胞癌灶。

3 讨论

3.1 VC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点.

VC大多数患者为老年男性,其发病与烟草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1,3]。外生型的具有高分化、低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生长缓慢,有局部侵袭性,一般不发生转移或发生较晚。浸润型生长迅速,易对周围组织破坏,早期迅速侵袭,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囊肿型多发生在牙龈或上下颌骨,破坏根尖周围骨组织,X线显示为“囊肿影”或“边缘清晰的囊肿影与边缘不清晰的虫噬影并存”,预后较差[4]。

3.2 VC临床病理特点。

VC是鳞状细胞癌的疣状变异型。特征为高分化角化上皮外生性生长,细胞不典型性轻微与下层结缔组织交界处有局部破坏性推进缘。最初描述本病的Lauren Ackerman博士曾提出:“细胞学上相似于癌的病变不是疣状癌。”浸润缘宽广、基地膜一般完整邻近的结缔组织可并发炎性反应。

部分病变有分化较差的普通鳞癌灶,并具有浸润的前缘,这种有混合性成分的肿瘤应该诊断为疣状癌伴鳞癌灶存在,以提示临床医生肿瘤有发生转移的危险性[3]。这种病损应该按照鳞状细胞癌进行处理。部分病例由于取材有限,有小灶的鳞状细胞癌未被检出,可导致以后的复发及转移,因此要对标本多切片,以排除这种可能性。部分病例由于活检取材常常只显示为过度角化和状瘤样改变,这时要密切联系临床和大体所见。大型状癌的损伤和感染导致类似于转移形成的反应性区域淋巴结肿大,疣状癌的复发常导致分化较差的非疣状癌的发生。

3.3 VC误诊分析

本病被误诊为状瘤、状鳞状细胞癌、颌骨囊肿、牙周炎等。原因包括:①过度角化的状瘤或疣状鳞状上皮增生在临床和病理组织学上非常类似VC,但其缺乏VC特有的“推进式”浸润边缘,其与下层结缔组织交界处不出现破坏性外推边缘。②状鳞状细胞癌临床上易与外生型VC混淆,病理组织学上前者显示为鳞状细胞癌改变。③囊肿型疣状癌与颌骨囊肿的X线表现十分接近,浸润性疣状癌早期侵犯牙周时易误诊为牙周炎,但囊肿和牙周炎一般有较长的病史,病理组织学可作为鉴别依据。

3.4 治疗及预后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VC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外生型VC,约82%的首次手术患者和94%的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可以得到控制[3],放射治疗一般不采用,因为放射线可能改变肿瘤的性质,使其转变为恶性度更高、转移迅速的鳞状细胞癌。在有些报道中,这种转化可发生于30%的病例,平均放疗后间隔为6个月[1]。部分观点认为,单独或联合手术使用的放疗可用以治疗某些非手术适应证或作为晚期巨大肿瘤的姑息疗法[3]。外生型VC外科切除后不易复发,预后好。浸润型及囊肿型VC外科切除时应充分估计其外科边缘,否则极易复发,预后差,可发生淋巴结转移。

[参考文献]

[1]Juan Rosai. 回允中(主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第8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235-236.

[2]唐瞻贵,李晋芸,苏彤,等.口腔疣状癌的临床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1):87.

[3]Stephen S,Sternberg.回允中(主译).诊断外科病理[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824.

[4]唐瞻贵,谢晓莉,李晋芸,等.口腔疣状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8):474-475.

(收稿日期:2008-03-03)

上一篇:化脓性胃炎的外科治疗体会 下一篇:实行院长质量查房制度 提高院科两级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