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 第20期

时间:2022-10-05 09:14:56

科技前沿 第20期

焦点

“长征二号丙”首遭败绩

【本刊讯】 (特约作者 贺涛)素有“金牌火箭”之称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其第35次卫星发射时首次遭遇失败。

北京时间8月18日17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从表现看,好像是控制系统有问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长征二号丙”火箭总设计师李占奎根据发射录像初步分析,故障发生在火箭二子级主发动机关机的瞬间。按正常飞行时序,主发动机工作到一定阶段要关机,由游动发动机继续推动,此次故障正是在二子级主发动机关机后,产生了较大的姿态角,导致箭身发生滚动,飞行姿态异常,影响了液体燃料的正常供应,造成游动发动机断流,没有到达预定轨道高度。

失去动力的“实践十一号04星”可能最终会落到印度洋。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在分析相关原因,结论性报告约半月左右才能出来。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是一种两级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基础上改进研制的,进一步提高了运载能力和可靠性。多年来,“长征二号丙”火箭进行了上百项改进和提高,此次事故后,亦不排除对其做进一步的技术改进。

实际上,在今年7月6日“实践十一号03星”的发射中,就给承担此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技术方面增添了新难度,技术亦有改进。7月8日《中国航天报》的一篇文章指出这次发射中,“有八项(技术)改动未经发射检验;发射场工作周期短、任务重;面临高强密度宇航发射任务的考验。”

事故备受关注的原因也在于,今年是中国航天发射的“高产年”,预计共有20多颗卫星及航天器升空。就在7月,已迎来今年第一次发射“高潮”――单月四星的发射次数“前所未有”。在今年余下的四个多月中,中国还计划继续进行高强度的航天发射活动。

而发射“任务太多”,亦是美国宇航局分析此次中国卫星发射失利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新能源充电站显身手

日前,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在英国投入使用。这种免费使用的太阳能充电站已经现身英国12个高速路服务区,9月底还将有18个服务区的免费充电站投入使用。这一举措意味着电动汽车将第一次能够行驶到英国的任何地方。

相比传统汽车的油耗费用,电动汽车通过太阳能充电桩充电可降低77%的费用,因而备受各国重视。日本此前已经修建了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目前正积极向电动汽车方向扩展。8月初,电动汽车充电器开发制造商ClipperCreek公司与家用光伏发电商SolarCity公司宣布,将合作在全美开展大面积太阳能充电桩的建设,预计明年将实现美国大范围的电动车充电。

进展

蛛丝蛋白制成的“防弹皮肤”问世

荷兰科学家日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用蛛丝蛋白制成了一种高强度人造皮肤,这种“皮肤”甚至能够抵御子弹的射击而不被穿透。该项目被人命名为“2.6克 329米/秒”,正是取自点22口径步枪子弹的重量和速度。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一种山羊,这种山羊能够生产出具有蛛丝蛋白的羊奶。在羊奶中加入一种特殊的溶剂后,就能提取到大量的蛛丝纤维。这种蛛丝纤维甚至比著名的凯夫拉尔纤维还结实,强度是钢的10倍。

将这些纤维纺纱编织,就能制成所需要的“超强布料”。

特殊巨噬细胞有助治疗老年痴呆症

德国研究人员经过十年动物研究发现,骨髓中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可以降解和清除引起老年痴呆症的有害沉积物。这一成果已发表于美国《神经科学期刊》。

老年痴呆症与异常纤维蛋白沉积物在患者脑部堆积有关。如果能清除这些脑中的“垃圾”,就有望改善病状。这项新研究显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细胞能在这方面发挥了“清洁工”的作用。研究人员还首次发现一种特殊的趋化因子,可以发号施令让巨噬细胞进行专业分工,并运动到脑中执行“清洁”任务,基于这一发现,未来或可开发出一种定位准确且副作用小的老年痴呆症新疗法。

上一篇:“黑监狱”不绝 下一篇:澳大利亚投资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