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05 06:43:43

小学语文创造性教学探讨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教师只有日日出新、课课出新,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一命脉,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

关键词:激疑引思;质疑讨论;情境诱发;创造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15-01

小学语文教学,一成不变的教学只会把学生教“死”,学生会怕小学语文,拒学语文。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教师只有日日出新、课课出新,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高度集中,他们的身心才会高度投入,去思考和发掘课文的美感,观念上和思维上受到一次全新的冲击和“洗礼”。

一、激疑引思创造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经常使用“激疑引思”的种种手段。①课题激疑。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多想几个“为什么”。如《飞夺泸定桥》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飞夺”?②词句激疑。对某些关键性的词语,教师不直接讲解,而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如《枫桥夜泊》中的“渔火”是什么意思?③主题激疑。在教完一篇课文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等。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见长进。教学中应在看似无疑处,设法激起学生的疑问,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二、质疑讨论创造

前边讲的“激疑”是教师的行为,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办法。这里讲的“质疑”是指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疑难问题。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的质疑不仅是积极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冒险、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显露,教师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注和爱护,并给以巧妙的引导或解答。有时可以以疑释疑,即向学生提出诱导性的反问,使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开疑团;有时可以点拨要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可以将疑问交给学生讨论、辨析。例如,在教《我的战友》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为什么他身上的手榴弹没有爆炸?教师让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卸下了手榴弹,放到了火烧不到的地方。有的反驳道:课文已经交待过了,潜伏的地方离敌人很近,若有一点动静就会暴露目标,要纹丝不动,怎么能卸手榴弹?有的说:还有一种可能,死死地把手榴弹压在身下,火烧不着。最后一个学生说:我随爸爸在部队生活过。听说手榴弹外壳上涂有一层黄油,是专门用来防热的,我想可能是它起了作用。这个推测也可能缺乏科学根据,正确的答案尽可以通过别的途径去找,但这一场小小的辩论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三、情境诱发创造

就是创设某种情境,造成一种悬念、一种氛围,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参与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思考、想象和联想。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直观的,对于新奇、直观的事物比对常见、抽象的事物更容易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所以,如能创设合适的情境,便很容易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生动的语言描述、形象的角色表演、直观的模拟演示、精巧的问题提示以及利用课文的语境等等,均可收到创设情境、诱发思考的效果。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小鸭子得救了》这道说话练习题,要求学生看图编故事,说说是谁用什么办法把小鸭子从坑里救出来的。在学生理解了画面之后,教师问:“谁来救小鸭子?用什么方法救?”学生活跃了:“小猴子把竹竿伸进坑里,让小鸭子抓住竹竿上来。”“竹竿太滑,小鸭子抓不住,还是大象用鼻子把小鸭子卷上来。”“也不行,大象鼻子力量太大,会卷得小鸭子喘不过气来,还是小熊用自己的小水桶到河里提水,灌到坑里,让小鸭子自己凫上来。”“那也不行,灌进去的水太少,被土吸干了……”孩子们不一会儿讲出了10余种方法,既练习了说话,又学会了从多角度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哪一种方法既简便又可行呢?经过讨论,孩子们一致认为:应该让大象用鼻子卷着小熊的水桶,伸进坑去,让小鸭子跳到水桶里,大象再用鼻子把水桶提上来。

四、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说出或写出未被别人说过和写过的情节,大多是创造想象的结果。最常见的是“续尾说话”和“续尾作文”,即沿着故事的情节,说出或写出其新的发展和最后的结果。这种形式能直接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仍以前面提到的《小鸭子得救了》的说话练习为例。在小鸭子被救出土坑之后,教材上的故事本已结束,但教师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提出:“小鸭子被救出来之后,心情怎么样?小鸭子又会说些什么和做些什么呢?”学生争着说:“小鸭子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唉呀,要不是你们搭救我,我就没命了!”“小鸭子先深深地向小猴、大象和小熊鞠了一躬,然后说:‘太感谢你们啦!再见!’小熊说:‘小鸭子,你先别走,我们一块儿把这个土坑填平吧,免得以后再害人。’小猴、大象、小鸭子都同意小熊的意见,于是他们一起动手,把土坑填平了。”显然,教师的这个“续尾说话”设计得非常高明,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替他人着想的思想品德,还强化了礼貌用语的养成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创造性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紧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一命脉,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

上一篇:在讨论中寻找生物学的美 下一篇:中考语文总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