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丁拓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

时间:2022-10-05 05:43:09

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是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该砚屡见著录,流传有绪。顾从义,字汝和,明嘉靖时上海人,曾摹刻《淳化阁法帖》。此砚石鼓文系按宋拓本的字数及原石鼓上的字形、字位排列顺序缩临摹刻的,清乾隆年间发现后,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它不仅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原文原刻的字位排列,而且有些损泐较甚的字还可据以补充。如辛鼓的“工”字就给清代学者翁方纲以启发,从而才拓出原石鼓上之“工”字。郭沫若著《石鼓文研究》时,亦参照了顾砚本。目前石鼓文的宋拓本均流传到海外,故此砚及拓本的珍贵性、资料性不言而喻。从拓本中徐世襄铭记可知,此砚是1935年徐世襄在北京访得,他告知弟徐世章,几经周折,徐世章以重金于1936年初购得。之后经周希丁传拓,1937年徐世章在拓本上抄录著录,1938年徐世襄书上诗堂,1942年装裱,徐世章题签。

徐世章(1889~1954年),字端甫,号濠园,天津近代著名文物收藏家,家藏古物甚夥,其中古砚一项更是闻名遐迩。他生前曾想传拓出版,故请当时北京著名篆刻家、传拓器物专家周希丁传拓藏砚。周希丁于1936年夏携弟子傅大卣(1917~1994年)来津居住徐家拓砚,历时七年之久,可惜未得付梓。砚拓均有一定规格尺寸,有些徐氏认为好的均加以装裱,并出跋语,每砚拓数份。1954年徐世章逝世后,其家人遵遗嘱将所藏古物全部捐献给国家,砚拓亦在其中,现存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少数散留民间,此帧拓本即是其中之一。

周希丁(1891~1961年),一名康元,原名家瑞,原籍江西临川。长居北京,先后在北京文博界从事古器物传拓及文物保管、鉴定工作。亦精篆刻,20世纪40年代曾出版《石言馆印存》,收自刻印章千余方。并传拓众多铜器、玉器、甲骨、钱币、石经等。所拓精美绝伦。著名古文字学家陈邦怀评其拓法云:“审其向背,辨其阴阳,以定墨气之浅深。观其远近,准其尺度,以符算理之吻合。君主(之)所拓者,器之立体也,非平面也,前所未有也。”但周先生传拓古砚之成就却鲜为人知,审视拓轴,可知陈老所言并非虚语。传拓这种古老技艺被周希丁运用得炉火纯青,精湛完美。周希丁还为此拓专门镌刻圆章,盖于砚拓之上,可见他对此拓之珍重。

此帧砚拓有砚及内外盒全拓,有名拓手传拓戳记,有砚的收藏经历,有砚之著录,各铭记均有确切纪年,资料全面,记录翔实,是一份研究石鼓及石鼓砚不可多得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砚拓的艺术性亦不容置疑。从布局上看,砚拓居中,铭文、跋语、盒盖分列上下,主题突出,布局得当,传拓技艺高超,字迹清晰传神,墨色深浅浓淡层次分明,尤其是立体拓,毕肖原作,真可谓“下真迹一等”。在摄影技术不甚发达的时代,拓本可以记录现状,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则转为一种艺术品。可以说此拓不仅具全面的资料性,亦有很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当然也增加了我们对周希丁传拓技艺的了解。

徐世襄(1886~1941年),字君彦,号朴园,是世章堂兄,由其印章“徐八”及称徐世章“十弟”可知他排行第八,徐世章排行十。曾居北京,徐世章收集古物过程中,他做了许多工作。徐世章藏砚的装潢上铭记及跋语,大多出自他手。

上一篇:三希堂国拍2007秋拍前瞻 下一篇:中国与世界文明的对话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