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战略对策

时间:2022-10-05 05:14:39

土地资源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的战略对策

【摘要】本文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以及科学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现状,最后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促进我国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国土资源;国土资源管理

土地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类最基本的生资料,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基础地质以及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组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目前,我国人口人世间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退化,土地利用率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耕地资源过度损耗等系列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十分必要。

1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存涵义

加拿大举行的“21世纪土地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即A、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保持土地的生产力(生产性)。B、有利于降低生产风险,提高土地产出的稳定性(安全性);C、防止土壤和水质的退化,从质和量两方面保证后代在土壤和水质方面的公平享受性(保护性)。D、土地利用在经济上的可行性。E、社会的可接受性。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一方面要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与高效的利用;另一方面又要使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的合理保护和科学整治结合起来,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2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长期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土地资源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设用地使用不合理。农村宅基地建设中闲置土地是十分严重,当前农村宅基地建设中之所以闲置土地严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1)建新不拆旧,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在作怪。不少农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宅基地私有观念强,片面认为老祖宗留下的宅基地,别人动不得,有二间破房子,栽几棵树占着土地不让别人用,有的一处宅基地面积达一、二千平方米之多也不退出。(2)规划滞后,部门配合力度不够,导致外延扩张过度,土地利用率低。(3)各级领导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管理不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再加上资金投入匮乏,工作难度大,产生社会效益的周期又长,任期内难以取得显著政绩,疏于管理一般也不会产生大的社会问题,所以往往很难引起领导的重视。(4)未批先占,非法买卖宅基地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农民法制观念淡薄,不经批准擅自占地建房,有的甚至在承包地耕地上建住宅。(5)动态巡查工作跟不上,土地管理宣传执法工作薄弱,执法力度不足。农民建房等村镇建设时间短且面广量大,如果巡查不及时,容易形成违法事实,依法拆除,容易造成群众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

2.2 土地征收工作矛盾突出。(1)征地补偿问题。土地征收是政府强制性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一种有偿的形式,此种转移是一种行政行为,而不是一种市场行为,集体土地一理被征收为国有土地则无法再弈为集体土地,此时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表现为一种不完全的所有权,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因此,集体土地被征收过程也就是其处分权被剥夺的过程。(2)征地补偿分配和管理问题。征地补偿款因为通过行政渠道被层层截留,结果农民作为集体土地的直接使用者和经营者,在补偿中往往处于劣势,一般仅仅得到土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掌握在集体经济组织手中的那部分补偿费,也往往被少数村干部侵吞,加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健全,大多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之列,被征地农民往往会“因征地而失地,因失地而致贫”。

2.3 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情况严重。多年来,土地违法案件屡查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特别是政府违法。据统计,各级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违法用地约占60%以上,有的开发区政府为求发展,置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于不顾,在用地手续尚未批准之前默许企业违法用地,以租代征,拖欠征地补偿款,大量侵占良田,侵犯农民利益,造成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无着落不断上访,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和不稳定,也损害了政府形象。

2.4 地籍管理基础工作落后。地籍管理工作任务重,技术性强,但领导部门一般将建设用地管理工作列位重点职责,一直没有把地籍管理这项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再加上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也大我没有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导致地籍管理基础薄弱,土地家底,尤其是城镇地籍资料欠缺,导致旧城区建设用地流转难以有效监督,甚至出现失控。

2.5 水地流失严重。我国水地流失的严重程度依次为西北,黄土高原,长江流域的丘陵山区,北方土石山区和东北黑土区。我国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资源退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民生活贫困,甚至威胁到群众的生活和生存条件,而且导致河道淤塞,湖泊缩小,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发生,直接威胁到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6 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现象严重。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是必然的,首先,城市无限制外延扩展,盲目开发建设占用大量耕地,其次,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区大量圈地,盲目发展,造成大量耕地浪费,三是农村居民点建设混乱,用地超标严重。四是乡镇企业和公路沿线乱建路边店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3 加强与改善土利用管理措施研究

土地利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可谓任重道远,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在现阶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要挖潜盘活存量的城市用地,首先,应结合正在进行的城镇地籍调查,摸清城区建设用地家底,建立存量土地信息库,将所有建设用地权属,所处位置,利用状况,适宜功能登记。整合村庄,科学规划,促使村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要做好发展用地规划工作,综合考虑到各种不同使用功能建设用地的科学合理分布以及当地的实际,尽量做到二者不出现大的矛盾,要抓好发展用地规划成果的实施,使其真正发挥引导,规范控制的作用。

3.2 合理分配土地征地补偿,确保专救专。通过土地登记,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征地过程中显化承包经营权补偿价格。财政,审计,国土,监察等部门对补偿费的拨付,发放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村财务实施财务公开,大额补偿费的使用需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同意,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补偿费用于发展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生产建设,结合枣庄地区特,兴建土特产品加工企业等乡村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3 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随着工业用地招拍挂的展开,招拍挂出让逐渐成为我市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建立土地市场信息制度做到公开土地出让计划,公开土地出让信息,公开竞价,公开出让结果,同时将违法用地情况进行公告,尤其是违法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信息公布后,可使百姓很便捷地获得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是否合法等信息,防止买了违法开发的住房,这也加大了开发商违法开发的风险。出让成交结果,违法用地信息,土寺登记发证,基准地价等信息可随时公开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公众的信息获取成本,有助于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的监督。

3.4 完善管理体制,严格依法行政。要坚持依法办事,把国土资源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抓紧推进《土地管理法》和《矿产资源法》修改论证工作,组织起草《土地征用和征收条例》,《农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条例》和〈不动产登记法〉,严格执行已经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深入推进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加强自上而下的执法监督。

参考文献

[1]蔡运龙,土地管理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J],中国土地,2005。

[2]陈国斌,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J],国土资源导报,2006。

[3]刘柱,刘成,法制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M],北京,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关于对房产测绘相关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房地产公司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