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五大生物药出口表现

时间:2022-10-05 04:34:50

细数五大生物药出口表现

>> 在31种对外出口的生物医药产品中,70%的产品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2015年以来,一些传统跨国企业核心产品专利到期出现断崖式销售下滑,生物制药行业陷入短暂低迷,而一些传统出口市场的政治、经济动荡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生物医药的国际化难度,致使生物医药产品进出口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萎缩。2016年上半年,我国生物医药产品进出口额为42.2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额为12.3亿美元,同比下降10.4%;进口额为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进出口增幅降至5年来最低值。

2016年上半年,我国共向18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生物医药产品。其中,对亚洲出口4.9亿美元,同比增长3.6%,占我国生物医药产品出口总额的39.7%,尤以对东盟的出口增速最为迅猛,同比增幅高达18.5%,推动东盟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品出口第二大地区市场,仅次于美国。相比之下,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降幅分别达到26.6%和7.7%,但主要集中于肝素及其盐、硫酸软骨素、辅酶Q10、蛋白胨及其衍生物等传统生化原料药。上半年,我国有31种生物医药产品对外出口,70%的产品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其他抗血清、其他血份及免疫制品:出口增势迅猛

其他抗血清、其他血份及免疫制品(税则号3002100090)等近年来出口增长较快。2016年上半年,该类商品出口额为1.6亿美元,同比增长7.1%,是拉动我国生物医药产品出口的重点品种,占生物医药产品出口比重的13%;共出口到173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非洲、东盟、波兰、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英国,所占比重达66.7%,其中美国占33.6%。

上半年,全国共有254家企业经营该类商品出口,艾博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上海英伯肯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东方基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安旭科技有限公司是前四大出口企业,占该类商品出口总额的40.6%。

就市场而言,我国对美国、波兰和英国等地的出口主要为快速诊断试剂和医疗诊断仪器;出口企业以外资为主,如美国维利斯医学诊断集团子公司艾博生物、上海英伯肯医学和美国独资公司万华普曼生物工程,这3家企业合计占对美国、波兰和英国出口总额的56%,国内企业浙江东方基因和安旭科技也表现不俗,占21%。对印度的出口则以免疫和核酸类诊断试剂原料及一些快速诊断试纸为主;对非洲的出口主要为HIV抗体诊断试剂盒等诊断试剂类产品和一些被列入WHO和UNICEF采购目录的传染类疾病诊断试剂;对东盟的出口主要为血液制品和快速诊断试剂,增幅高达62%。

值得关注的是,受土耳其政治环境和跨国公司抢占份额影响,我国对土耳其市场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同比大跌12.5%,而价格跌幅高达32.1%,主要出口产品为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

硫酸软骨素等生化药品出口较大幅度下滑

税则号为“3001909099其他未列名的人体或动物制品(供治疗或预防疾病用)”项下的硫酸软骨素等生化药表现不佳,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6年上半年,该项下生化药出口额为1.18亿美元,同比下降33.8%;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瑞士、荷兰和加拿大,合计占该商品出口总额的82%,且除了荷兰外,其他几大市场跌幅均在15%以上。

烟台东诚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照岚山生化制品有限公司和中化(青岛)实业有限公司等主要生产和出口企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人用疫苗逆势实现大幅增长

当前,全球疫苗品种主要集中在葛兰素史克、默沙东、辉瑞、赛诺菲巴斯德、诺华和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业手中,占据全球疫苗市场85%以上份额。而随着新兴国家市场需求加大,我国疫苗生产和研发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少疫苗已经走向国际市场。

2015年,我国人用疫苗(税则号3002200000)出口额为4715万美元,同比增长9.6%。2016年上半年,我国人用疫苗出口额已经达到3324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71.7%,共出口到41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个市场。印度、印尼、泰国、尼泊尔和柬埔寨是前五大出口市场,占我国人用疫苗出口总额的78.6%,而印度依旧高居榜首,所占份额高达53.5%。主要出口企业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深圳迈高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计占我国人用疫苗出口总额的89.5%。

上半年,我国共有24家企业经营人用疫苗出口,均为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目的国计划免疫采购、国际机构采购和私立市场为3个主要渠道。其中,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深圳迈高实业、辽宁成大生物、智飞绿竹、上海东宝、 长春百克、长春长生和科兴生物是我最主要的疫苗出口企业,占上半年我国疫苗出口总额的93.6%,出口额均在85万美元以上。

由于疫苗是特殊生物制品,且监管严格,我国目前疫苗出口仍集中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占我国疫苗出口总额的80%左右。因此,能否进入对方国家免疫规划和国际机构采购,将对企业市场扩容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脑活疫苗和华兰生物生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已经通过了WHO 预认证,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都所的乙脑疫苗已经进入印度、泰国等多国国家免疫规划目录,并借助UNICEF等国际通道成功打入东盟和南亚市场。2016年上半年,该所的出口额已经达到1625万美元,占我国疫苗出口总额的48.9%。而华兰生物在2014年通过WHO预认证后,国际化步伐开始加速,并于2015年年底正式实现出口,目前产品已经出口到老挝、印度等多个国家。

促红素类国际化步伐加快

促红素类(EPO)(税则号3002100011)是体内红细胞增殖、分化的最主要造血生长因子,主要用于肾功能衰竭导致的贫血、恶性肿瘤或化疗导致的贫血等。安进和强生是EPO产品的主要生产商,两家合计占全球EPO市场份额的70%左右。

随着国内主要EPO生产企业研发和生产能力的提高,不少企业已经具备大量出口海外的实力。2015年,我国促红素制剂出口额为1441万美元,同比增长12.7%,共出口到33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于东盟、南美、中东和非洲几个地区。2016年上半年,我国促红素类制剂出口额为798万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东盟占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51%,菲律宾、泰国、印尼、秘鲁、巴基斯坦和约旦是出口前六大国别市场,出口额均达到百万美元。从企业来看,上半年,我国共有10家企业出口EPO制剂,出口增幅在20%以上的企业约占80%;山东科兴、沈阳三生和华药国际是前三大出口企业,合计占89%。

重组人胰岛素出口短暂下滑

我国目前掌握重组人胰岛素生产技术的厂家并不多,只有吉林通化东宝、甘李药业、江苏万邦、珠海联邦和深圳科兴等少数几家企业成功上市,并重组了胰岛素产品。

自2011年我国重组人胰岛素类产品(税则号2371921000、3004311000和3004311010)实现出口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之势,但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该产品出口一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2015年,我国重组人胰岛素类产品出口额为5489万美元,同比下滑13.4%,共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为丹麦、巴基斯坦、墨西哥、乌克兰、波兰、孟加拉、秘鲁和印度,所占比重高达98%。

2016年上半年,我国重组人胰岛素类产品出口额为1325万美元,同比大幅下滑44%,其中对主要市场墨西哥出口同比下滑84.7%,乌克兰为零出口,这主要与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和新产品上市有关。油价下跌挫伤了墨西哥等原油出口国的市场信心,比索大幅贬值,美联储加息进一步增加了墨西哥整体还债难度,外汇储备不足导致支付困难。乌克兰则受累于战争和油价双重影响。此外,对巴基斯坦和丹麦出口也同比下滑了10%以上,主要与诺和诺德出口业务下滑有关。相比之下,我国重组人胰岛素类产品对波兰和孟加拉出口出现了正增长,增幅分别为2%和92%。

就企业而言,2016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家企业从事重组人胰岛素产品出口,诺和诺德中国、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是最主要出口企业,合计占98%。

自200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增速基本都在10%以上,而我国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达到25%以上,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发展阶段。国内生物医药研发申报风起云涌,不少企业将生物医药作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但纵观国内生物医药领域,行业格局分散,重复扎堆申报现象依旧较为普遍。只有集聚多方力量,提高研发各环节效率,多个靶点研发投入,同时加快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调研,才能实现新型药物的进口替代,并将中国优质生物医药产品推出国门。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上一篇:基于信息技术的本科生研究性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大学生人格教...